
來自威斯康辛的音樂製作人 Sd Laika 的生涯唯一完整專輯,封面上詭異的微笑散發著神秘感,沒有透露任何細節和概念,本人也從未接受採訪,聽眾得自己去發掘歌曲背後的脈絡,讓整張專輯成了一塊引人好奇的白紙,任何願意花半小時聆聽的人,都被鼓勵自行賦予歌曲意義,也讓《 That’s Harakiri 》變得更令人興奮,為個人詮釋留下極大的空間。

Peter Runge,又名 Sd Laika,悄悄地在家中為電子音樂次類型 "Grime" 開闢出一條全新道路。雖然音樂上與 Tri-Angle 和 Lost Codes 等廠牌上的作品有著諸多共同點,但他的創作毫無規則可循,從根本上震撼 Grime 的基礎,從活躍到離世,他對主流音樂幾乎沒有任何影響,但卻對新一代電子音樂製作人帶來無數靈感。
註解*:Grime 是一種電子舞曲風格,於千禧年初期在倫敦興起,這類音樂發展自更早期的英國舞曲風格 UK garage,並融合了 jungle、dancehall 和 hip hop 的影響,典型特徵是快速、切分節奏的breakbeat,節奏通常在每分鐘約140拍,並常伴隨侵略性噪音之聲響。

專輯名稱中的 "Harakiri"是日本武士知名的切腹自殺儀式,暗示整張專輯貫穿著尖銳變異的打擊節奏,如同將刀深入腹部介錯,音樂也給人一種撕裂般地推進的痛感,並在過程中任意變形為混亂的 UK funky和更為激烈的噪音實驗,將既定的音樂公式徹底解構。
Sd Laika 的人氣恰逢外界對 Grime製作人興趣升溫的時期,而他也為這個風格上充滿黑暗扭曲的領域設定了新的標竿,在《 That’s Harakiri 》狂亂的片段之中,蘊含著重節奏的旋律,它們有時令人震撼,有時則流露出緬懷與渴望,這張野蠻的代表作令人緊抓不放,既浮誇荒謬卻又絢彩奪目。
專輯中多數歌曲的採樣似乎源自都市的工業氛圍,想像某人在繁忙的街道上架起麥克風,然後將所捕捉到的聲音注入音樂背景中,因此,〈 Peace 〉作為開場曲非常適合,因為你聽到的第一個聲音就是一段極為轟鳴的都市雜音襲擊,低沉聲波中的微妙裂縫逐漸擴大,最終引領進入一個幾乎無法被音訊格式容納的合成地獄景觀。
主打單曲〈 Meshes 〉具有部落風格且節奏感染力強烈,足以讓人隨之起舞,但其中的變化多端卻也可能讓你在無意間感到迷失方向,這種模式在整張專輯中屢見不鮮,經常讓曲目在你周圍以不連貫的方式運行,而非可預測的編排,一首接一首地以純粹的能量展現自己,使得專輯充滿感官刺激,在混亂與困惑之間走著一條極其細微的界線。
當〈 Great God Pan 〉從閃爍的合成器過渡到狂野打擊樂時,很明顯這種支離破碎、不受拘束的音樂正是專輯創作的信條。不是在構建敘事或發展概念,而是創作出有肌肉爆發力的曲目;即使是〈 You Were Wrong 〉相對旋律化的的簡單鋼琴音符也可能會讓你產生錯覺,而白噪音和低音依然默默在一旁進出製造混亂。

如果要說《 That’s Harakiri 》的最大問題,那就是它的「不連貫」。一些精彩的創意沒有完全實現,一些不錯的點子則過度延伸。Sd Laika 的 Bandcamp 頁面上,發行廠牌 Tri Angle Records 有提供些說明。他們聲稱這些作品在發行前兩到三年就已完成,而 Laika 當時甚至認為「這些歌永遠不會問世」。
而回頭來看,Grime 這類音樂風格一直以來都帶有黑暗、暴力和未來感,Sd Laika 將這些元素轉化為更加難以控制的怪物,《 That’s Harakiri 》既不自覺也不自省,極具壓迫感,除了大致維持高速節奏和一致的粗獷外,專輯中的歌曲之間幾乎沒有任何共同點:沒有統一的主題,也沒有明確的模式,但這樣的缺點卻可能是拼湊一系列曲目的完美方式,一切皆在你耳中崩解,難以忘懷。

雖然這個項目更像是一張短篇合輯,專輯中有相當一部分內容讓人感到意猶未盡,可惜的是Sd Laika 已離開這世界,我們也無法見證他的音樂會如何更進一步地推向未知邊界,這導致眼前這張專輯雖美好,但那引人遐想的缺席與未來,反而讓人感到一絲傷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