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正是這種與眾不同,使他們變得更為獨特。他們拒絕遵循任何流派規則,只堅持自己的風格。他們的曲風涵蓋後龐克、前衛搖滾、爵士、實驗噪音、抒情歌曲,甚至還有精緻順暢的流行音樂。他們能在一瞬間變得尖銳、粗魯、自大,又能轉眼間展現出智慧深度、理性與人性光輝。
在酒吧搖滾與新浪潮之間搭起橋樑,The Stranglers 的出道專輯是一次對感官的猛烈衝擊,挑戰所有對手,拒絕融入任何倫敦潮流圈的遊戲規則。Dave Greenfield 那種受到早期迷幻搖滾啟發的鍵盤演奏,與貝斯勾勒出他們標誌性的音色;Hugh Cornwell 嘲諷般的低吼更為樂團那種不留情面的粗暴魅力增添風采。
由於擔心樂團過於不穩定、隨時可能自我崩潰,United Artists 唱片公司需要確保 The Stranglers 的第二張專輯能在首張專輯推出後短短五個月內就上市。其中氣勢磅礡的〈 Something Better Change 〉是一首對龐克革命充滿敵意的作品,無情拆解了那些中產階級龐克對街頭文化的裝腔作勢,並且訊息明確:「別盲目崇拜偶像」。
樂團第三張專輯所展現的實驗性極簡風格,暗示了風格上微妙的轉變,整體被劃分為「白面」與「黑面」,但整體敘事明顯偏向後者,聚焦於社會邊緣的種種現象。他們依然憤怒,帶著集體的怨氣,像是被排擠到邊緣,滿腔的挫折與不滿無處宣洩,將其與出色的音樂靈感結合:比如〈 Outside Tokyo 〉那種離經叛道的華爾滋節奏;〈 Curfew 〉的靈活拍子變化則明顯受到了 Devo 的反流行音樂影響。
到了 80 年代中期,樂團的聲音幾乎已經與當初在龐克時代靠著那股惡狠狠的噪音闖出名號的模樣判若兩團。他們的第八張專輯接續升級前作中的冷冽電子風格,轉而呈現出溫暖的音樂質感:木吉他、飽滿的和聲,還有三重奏的銅管編制。這份精緻的氣質讓死忠樂迷對少了強悍氣焰的轉變感到不滿,但無論如何,被打磨得光滑柔亮的旋律,仍有許多值得細細品味之處。
樂團生涯最完整的實驗專輯,一部抽象的概念作品,探討陰謀論和外星人與我們同在的想法,其中充滿了聖經式的預兆,最引人注目的是〈 Second Coming 〉這首歌的訊息暗示,如果耶穌真會在未來某個時刻重返地球,他很可能會被時下的人們直接拒絕。專輯中幾乎完全沒有吉他,取而代之的是合成器和電子效果,儘管這是 Cornwell 最喜愛的 Stranglers 專輯,但被樂迷們打入冷宮。
在推出前衛實驗風格濃厚的《The Gospel According To The Meninblack》之後,樂團回歸了更具商業性的方向,據說當時的知名錄音室混音師 Tony Visconti 受到指示,要把每一首歌都當成暢銷單曲來處理,他也確實交出了一首傑作——〈 Goldend Brown 〉,這首歌中,Dave Greenfield 優雅細膩的旋律性展現得淋漓盡致,將海洛因與詭譎的地中海之戀融合交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