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體操女王」西蒙拜爾斯的故事,她真正詮釋了「女王的養成,不是『一路開掛』」,而是「遭遇挫折,依然能夠『拔地而起』」。
從東京奧運會的「驚天退賽」,到巴黎奧運會的「王者歸來」。
以下是三點我認為區分拜爾斯「與眾不同」的地方,
在東京奧運會時,當大眾期待著拜爾斯率領美國隊「拔得頭籌」,卻在萬眾矚目之下「選擇退賽」。
「四年一次的國際賽事」、「肩負的巨大期待」、「正值體操的黃金年齡」,任何一個因素,都足以「讓人衝昏頭腦」,選擇堅持,但是拜爾斯選擇跟從她的直覺,做出對自己「最負責任」的選擇——退賽。不冒險讓自己受傷,而是花時間處理自己的心靈問題,以更好的姿態「王者歸來」。
我們總是鼓勵「不放棄的精神」,但有時「休息是必要的投資」。王者也需要休息,「前進」與「復盤」應該是雙頭並進。
甚至有的時候「退一步,比前進一步,更需要有勇氣」。當你做出大眾無法理解的選擇,掀起的驚濤駭浪足以讓大家反思,「出了什麼問題?」。也是因為她的退賽,讓大眾第一次意識到「體操團隊」內部的問題、及關注運動員心理議題的重要性。
今年巴黎奧運會,美國女子體操隊顯現出的「積極向上、享受比賽」的狀態,無不讓人動容,但如果沒有那次的「退賽、整改」,也許這些議題不會被發現,更不會改善。
每個人都想「攀登到頂峰」,因此當你位居頂峰的時候,你會成為「所有人都想擊敗的對象」。
但是,王者之所以被稱為王者,是因為他們「不害怕被挑戰」,他們的目標在於「突破自我」,並在突破自我的過程中,將對手懾服。
因此我們會發現,拜爾斯不斷挑戰「更高的難度動作」。在看Netflix紀錄片時,我發現拜爾斯也害怕這些動作,她並不是天生就「所向披靡」,而這也是她令人敬佩的地方——不在於追求並保住「第一名的位置」,而是「向人類的極限發起挑戰」。
拜爾斯在今年地板操的比賽中「屈居第二位」的氣度,讓我看出「體操對於她不只是競賽了,而是生活及熱愛」因此過程本身比結果更重要,她能坦然接受任何結果。
每個運動員登上賽場「都想衝擊金牌」,但是金牌畢竟只有一個。與其把這看作是一場「競賽」,不如把它看作是「突破人類極限」的一場狂歡會。
從體育看人生,有怎樣的熱愛,是你不在乎結果,也心甘情願投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