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浪漫詩人揭露靈性的祕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從以上可見,宗教在人類歷史上的角色、宗教作為普遍心理現象,以及超驗現實與物理現實的關係,皆印證宗教經驗的真實性。除此之外,物理學和大自然提供超驗的訊號(signals of transcendence),把我們導向超驗現實(亦即宗教經驗)的領域,讓我們能夠透過科學常識和審美眼光,探索宗教經驗的真實性。

二十世紀物理學的共識是,宇宙起源自約一百五十億年前發生的大爆炸(big bang)或一系列的大爆炸。但如果我們進一步問物理學家:「是什麼造成大爆炸?」「為什麼會出現大爆炸?」這些都是他們暫時未能解答的問題,暗示現實還有部分是物理學所未能發現的(例如超驗現實)。這是物理學上超驗的訊號。(FD,頁27)

當我們留意大自然的美麗,就會遇上另一種超驗的訊號。大自然的美麗促發我們的敬畏、讚歎、謙卑之情,這些感受成為我們的屬靈本性和(物質現實以外)超驗現實的接觸點。擅長描寫自然之美的桂冠詩人華茲華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造訪英國威爾斯一個已經荒廢多年的古老修道院,驚嘆當地自然風光之壯麗,作詩〈 丁騰修道院〉(Lines Composed a Few Miles Above Tintern Abbey, On Revisiting the Banks of the Wye during a Tour. July 13, 1798.)。這首詩收錄於《抒情歌謠集》 ( Lyrical Ballads )的結尾,是作者最廣為人知的作品之一。《抒情歌謠集》 是華茲華斯與柯立基(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1834)合著的詩集,在英國文學史上公認為浪漫主義的奠基之作,用淺白的文字、小老百姓生活片段和意象,呈現詩歌之美。〈 丁騰修道院〉之所以聞名於世,除了歸功於作者對一草一木的審美眼光、浪漫至極的筆法之外,更重要的是,他的所見所感並沒有停留在對自然之美的感官經驗,乃是以此為超驗的訊號,把讀者的想像導向物質現實以外的超驗現實,獲得宗教經驗。(FD,頁29)

 

我感受到一種臨在,

以得提升的思想之樂觸動我,

以連於更深內蘊之物的昇華之感觸動我。

這臨在寓居於夕陽餘暉之中,

於環陸汪洋和清新空氣之中,

於藍天和人心之中。

這臨在是一種移動、精神,

推動一切會思想之物、一切思想的對象,席捲萬物。

 

有些讀者可能會質疑,上述三方面對宗教經驗真實性的印證,分別來自歷史學、心理學、科學哲學,看來跟基督信仰無關;從物理學和觀察大自然而得的超驗的訊號,充其量發揮辯護的作用,表示「不能否定宗教經驗真實性的可能」。我們能夠運用基督信仰的資源,在日常基督徒生活中,用實證的方式(empirical,即基於觀察、感官經驗來證明或否證事物的方式)來印證宗教經驗的真實性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KK傳道神學社科通識課
54會員
133內容數
社會科學經典原著讀,人類學方法切入,基督教神學對話。用民族誌的手法,討論台灣宗教、社會、人文現象。
2025/04/28
我們可以參考傅士德的建議,在居所為自己設計一個獨處與安靜的角落,也許是房間掛了聖經經文的一面牆,或者是放著聖經和十字架的書桌,定時在那裡禱告、讀經、安靜。我們也可以規畫定期退修,例如像傅士德建議一年四次,用上半天的時間,在主面前安靜,省察自己生命景況,尋求上帝的引領,校正人生方向。
Thumbnail
2025/04/28
我們可以參考傅士德的建議,在居所為自己設計一個獨處與安靜的角落,也許是房間掛了聖經經文的一面牆,或者是放著聖經和十字架的書桌,定時在那裡禱告、讀經、安靜。我們也可以規畫定期退修,例如像傅士德建議一年四次,用上半天的時間,在主面前安靜,省察自己生命景況,尋求上帝的引領,校正人生方向。
Thumbnail
2025/04/21
我們可以參考以上馬可福音所記載耶穌獨處與安靜的典範。當我們處於別人給我們的期待、壓力之下,也許就是我們抽身出來、獨處與安靜之時。在此期間,我們可以透過禱告,察驗自己現在的學業、事業、家庭,以及教會生活,正落在天國事工藍圖的哪一個位置上,正處於基督徒成聖旅途的哪一個階段中。
Thumbnail
2025/04/21
我們可以參考以上馬可福音所記載耶穌獨處與安靜的典範。當我們處於別人給我們的期待、壓力之下,也許就是我們抽身出來、獨處與安靜之時。在此期間,我們可以透過禱告,察驗自己現在的學業、事業、家庭,以及教會生活,正落在天國事工藍圖的哪一個位置上,正處於基督徒成聖旅途的哪一個階段中。
Thumbnail
2025/04/14
尤蘭諾與丈夫在書中提醒我們,主耶穌親身示範如何順服上帝的旨意(而不是己意)、與恐懼共存(而不是逃避)。我們能夠做的是禱告,讓己意趨近上帝的旨意,把恐懼交託予祂。
Thumbnail
2025/04/14
尤蘭諾與丈夫在書中提醒我們,主耶穌親身示範如何順服上帝的旨意(而不是己意)、與恐懼共存(而不是逃避)。我們能夠做的是禱告,讓己意趨近上帝的旨意,把恐懼交託予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講到宗教你心中是否跳出迷信兩個字?其實宗教是非常科學的存在。宗教提供了三類問題的解答,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解釋關於死亡的種種疑問。
Thumbnail
講到宗教你心中是否跳出迷信兩個字?其實宗教是非常科學的存在。宗教提供了三類問題的解答,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解釋關於死亡的種種疑問。
Thumbnail
探索靈魂的領域,一個古老而深刻的議題,許多宗教、哲學和文化都有關於靈魂的概念。在許多信仰中,靈魂被認為是人的精神本質,是超越肉體的存在,可能具有不朽性和超自然特性。這與身心靈的靈性成長有著密切關聯。 靈魂和心是兩個相關但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常常在哲學、宗教和心理學等領域中被討論和探索。
Thumbnail
探索靈魂的領域,一個古老而深刻的議題,許多宗教、哲學和文化都有關於靈魂的概念。在許多信仰中,靈魂被認為是人的精神本質,是超越肉體的存在,可能具有不朽性和超自然特性。這與身心靈的靈性成長有著密切關聯。 靈魂和心是兩個相關但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常常在哲學、宗教和心理學等領域中被討論和探索。
Thumbnail
當我們探索人類存在的奧秘時,靈魂的概念總是居於核心位置。靈魂,這個古老而神秘的詞匯,喚起了關於意識、存在和生命本質的深刻思考。在不同的文化和哲學傳統中,靈魂被視為人類獨特性的象徵,是我們與宇宙連接的橋樑。然而,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對於靈魂的理解和追求往往變得模糊和商業化,使得有許多人常常追求身心靈的完
Thumbnail
當我們探索人類存在的奧秘時,靈魂的概念總是居於核心位置。靈魂,這個古老而神秘的詞匯,喚起了關於意識、存在和生命本質的深刻思考。在不同的文化和哲學傳統中,靈魂被視為人類獨特性的象徵,是我們與宇宙連接的橋樑。然而,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對於靈魂的理解和追求往往變得模糊和商業化,使得有許多人常常追求身心靈的完
Thumbnail
摘自賽斯資料(賽斯書)《靈魂永生》 “神明”的歷史代表人意識之旅程 外在的宗教劇是不斷在開展的內在精神性實相之不完美的代表。 這些各種不同的人格,在宗教歷史裡的神明與先知----他們吸收了居住在某一段時間的人們所拋出的集體的“內心投射”。這種宗教劇貫注並指揮內在實相中必須以物質來代表的那些面,
Thumbnail
摘自賽斯資料(賽斯書)《靈魂永生》 “神明”的歷史代表人意識之旅程 外在的宗教劇是不斷在開展的內在精神性實相之不完美的代表。 這些各種不同的人格,在宗教歷史裡的神明與先知----他們吸收了居住在某一段時間的人們所拋出的集體的“內心投射”。這種宗教劇貫注並指揮內在實相中必須以物質來代表的那些面,
Thumbnail
宗教可以是一個很美好的事物。他使人有力量、獲得寬慰。  不知為什麼,有一些些人卻會誤用裡面的論點, 無論是有意無心,用了裡面的故事來審判別人。
Thumbnail
宗教可以是一個很美好的事物。他使人有力量、獲得寬慰。  不知為什麼,有一些些人卻會誤用裡面的論點, 無論是有意無心,用了裡面的故事來審判別人。
Thumbnail
神經科學大師剖析生命源起、感覺與文化對人類心智發展的影響
Thumbnail
神經科學大師剖析生命源起、感覺與文化對人類心智發展的影響
Thumbnail
無神論與玄學論的人生觀點差異 是對自我心靈的解讀及行徑 有截然不同的人生歷程 仙神佛的玄學影響人生心態 除了心靈寄託的基本成因 更積極正向是有益於心靈的培養 效法仙神佛的無懼神聖精神 更有能量積極的面對實現人生價值 鬼魔的玄學效應 則是警惕心不生恐懼怨懟貪婪心 讓心靈能更
Thumbnail
無神論與玄學論的人生觀點差異 是對自我心靈的解讀及行徑 有截然不同的人生歷程 仙神佛的玄學影響人生心態 除了心靈寄託的基本成因 更積極正向是有益於心靈的培養 效法仙神佛的無懼神聖精神 更有能量積極的面對實現人生價值 鬼魔的玄學效應 則是警惕心不生恐懼怨懟貪婪心 讓心靈能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