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傳道神學社科通識課-avatar-img

KK傳道神學社科通識課

51 位追蹤者
社科原著讀 × 基督教觀點 = 對話可能~嚴建基KK,在台港人,傳道人,《校園》雜誌主編,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文學士,香港建道神學院道學碩士。
社會科學經典原著讀,人類學方法切入,基督教神學對話。用民族誌的手法,討論台灣宗教、社會、人文現象。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以上我們從人生處境和心理機制了解難以專注禱告的原因。我們從之前內容得知,基督徒的世界觀並非自然主義的世界觀,即認定我們所身處的世界並非單由物質組成。因此,為了探尋難以專注禱告的原因,我們除了透過可見的日常生活、可考證的腦部結構之外,也應該考慮屬靈因素。
Thumbnail
接下來我們會從心理機制的層面,了解難以專注的原因和對禱告生活的影響,用四字概括就是「此消彼長」。我們需要注意力,是因為認知期間處理資料的能力有限,需要主動取捨。不同事物、思想、情緒、感官訊息等資料,彼此屬「競爭」關係。
Thumbnail
托爾斯泰在書中提到這寓言,以闡述一個人生現實:每個人都像那個在井壁上掙扎求生的旅人,不管多努力緊抓樹枝,仍然無法阻止老鼠把樹枝咬斷,然後被井下的惡龍吞沒。我們無論多用心求存營生,總難逃一死,所有計畫和成就化為塵土。在死亡的大限來臨之前,每個人都面對必然的死亡以及難以避免的疾病、意外、分離等。
Thumbnail
我們會從人生處境、心理機制,以及屬靈爭戰三個層面,探討為什麼我們難以專注禱告。 談到偉人,我們很多時只耳聞他們的成就,羨慕他們光鮮亮麗的人生。對於他們生命的實況,我們只有小時候從課本或童書認識他們的成長故事(不少是以訛傳訛的虛構情節)。
Thumbnail
我們正活在難以專注的時代。配偶跟我們談心,我們卻一邊裝聽一邊用手機回老闆訊息。家裡幼童不願安分坐著吃飯,我們就在平板電腦播放動畫,暫時擄掠他們的注意力,使他們乖乖飯來張口。
Thumbnail
根據以上經文的整理,我們發現上帝的本體、話語、應許、道德秩序不變;但是祂與我們互動期間,祂的態度、作為、與我們的關係,是可以改變的。
Thumbnail
在同一時空當中、看似同樣危急且真誠的禱告,如果性命得以保存是他們禱告的目的,我們可以做出以下結論:按照結果而言,華諾山的禱告蒙應允,杜爾的禱告不蒙應允。為什麼會這樣?本章開始的時候引用經文的教導,似乎不都能直接解釋華諾山的禱告蒙應允、杜爾的禱告不蒙應允的原因。
Thumbnail
不要在乎禱告是否蒙垂聽,甚至得到相反結果。禱告只是,當下與神同在,於默觀中看神咋辦。
這樣看來,看重「禱告是否蒙應允?」是屬靈德性,也是禱告應有的態度。接下來要問:以此德性和態度來禱告,會有什麼結果?答案很簡單:蒙應允或不蒙應允。本章開始的時候引用經文,綜合聖經對於禱告蒙應允與否的教導。可是來到真實的禱告經驗,我們會發現,經文的教導不都能直接解釋禱告實際蒙應允與否背後的原因。
Thumbnail
找到您了!不愧身為法文通,華山諾沒翻譯為拉山諾。但能中譯為哈山諾嗎?
當我們身心健康、家庭美滿、事業有成、事主有力的時候,在講台上見證,侃侃而談「即或不然」(但三18)、「應允與否兩皆可」是容易的 ,但這看來不是大部分人或人生大部分時候的經驗。
Thumbnail
小學三年級暑假前的一個下午,我穿著白色襯衫淺藍短褲的制服,與三十多位「詩歌班」成員從小學步行十五分鐘到畢業禮拜場地,我們將會在禮拜獻詩。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