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地球四季的因素是太陽輻射的強度,而造成季節交替的原因則是地球傾斜23.4度角的自轉軸。地球繞著太陽公轉時,傾向太陽的半球是夏天,遠離太陽的半球是冬天。
太陽活動對氣候的影響並非單獨量化就可以想像的,其實同時必須考慮人類的活動所產生的氣流(氣體)對氣候的影響。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於今年6月2日在台大體育館進行演講時,就介紹該公司的產品「Earth-2氣候數位孿生雲端平台」,這是一個利用AI、物理模擬和電腦圖形技術來預測全球氣候的平台,在結合當地氣候資料的同時,能夠加速提供警告和更新。
天氣(氣候)影響人類之深,小處可能只是個人心情,大至一場戰爭的成敗關鍵,單就日常也時而因爲天氣而攪亂原定計劃。那麼,天氣的元素有哪些呢?風、水、雨、冰、霧和閃電等都是。風大概是我們最容易感受到的天氣元素;地球表面大約有71%被水覆蓋;而天上落下的水是雨;固態的水是冰;閃電則來自水滴與冰滴在雲裡不斷的碰撞摩擦;霧是地表附近形成的雲。
古人利用這些天氣的元素去觀測天象,漸漸地有了科學依據後,過去農業時代的一些關於天氣現象的俚語,我們也會覺得有道理~「春天後母面,欲變一時間」、「四月芒種雨,五月無焦土,六月火燒埔」、「西北雨落不過田岸」、「沒吃五月節粽,破裘不甘放」。
與天氣現象相關的還有追日之眾的最愛~光。仰望星空與遠眺海平面就是要享受天光變換。關於天光~基本現象如日出日落、氣勢如虹就屬霞光萬丈,還有綠色魔幻北極光,據說「親眼目睹北極光」被許多人列在人生願望清單中。
人類活動造成氣候變遷,逐漸被改變的天氣型態正極端上演,而想辦法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濃度則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