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 龍德上師:淨化業力淤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業力很重,要針對性地對自己的冤親債主解冤釋結。

同修心很大:「這個我也要解冤......」「那個我也要處理..... 」,但是修不動。

以為要跟人家處理,這麼容易?

假如你是一個孝順的小孩,父親不幸得了重病,比如:中風、癌症等。你來學佛,立刻要處理:「好!我要幫我父親做什麼......」開始就不舒服。

很多人我跟你講,你都不信,現在有聽話這麼做就知道。

剛開始那種不舒服不是很明顯,渾身無力、頭昏腦脹、思緒不能集中、頭腦不清楚、提不起精神、判斷錯誤、講錯話、人很懶......

明顯一點,頭痛、肚子痛、脖子痛、肩膀痛、腳痛、睡不好、吃了消化不良.....

再明顯一點,你也癌症。結果是為你父親(中風、半邊偏癱的人),你自己功德不夠。

也就是說,你沒有什麼修,就是「心很大」光想要解決(卻)沒有實力、不實修這種人。你開始手麻、腳麻.....那麼簡單想救人!

還有很多人現在來學,動不動就說:「我要度我過世的爸爸......」「我要度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我都說:「你懺悔吧!」

你是誰?是菩薩?開口閉口就要度誰?憑你這個樣子,不墮三惡道就不錯,還要度誰去極樂世界?我可不信。

除非你很虔誠,持戒、如理如法、跟上師三寶相應,傳承的加持、三寶的加持,給你慈悲,有那樣的奇蹟出現,要不然你一點辦法都沒有。

學佛,不要學得都不切實際,都用想的,都狂妄了。聽到誰有什麼樣的瑞相,你不知道人家那是怎麼修來的!

raw-image



更多請見「觀音山 全球資訊網」

https://www.fazang.org/info/events.php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觀音山吉祥洲的沙龍
39會員
3.8K內容數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學佛修行的人,要懂得把握機會來修福修慧。因為學佛的慧命並不一定長長久久,有時候是很短暫,這與每個人結的佛緣有關。不管過去生結的緣如何,今生有幸接觸佛法,就要用心地深結佛緣。」修行主要是修福和修慧二類:孝順父母、布施供養、做利益他人等,屬於修福;念佛、拜懺、打坐、聽開示、讀佛經,減少煩惱,屬於修慧。
2025/05/03
🔥 千萬不要錯過!觀音山 2025浴佛感恩季──5月4日 釋迦牟尼佛‧如珍寶加持總集薈供法會。敬邀萬人共同上供諸佛,廣行布施,登記「除障祿位」、「超薦蓮位」及「護持薈供供品」。匯聚大眾點滴心意及每份善心,億萬善心成就菩提!
Thumbnail
2025/05/03
🔥 千萬不要錯過!觀音山 2025浴佛感恩季──5月4日 釋迦牟尼佛‧如珍寶加持總集薈供法會。敬邀萬人共同上供諸佛,廣行布施,登記「除障祿位」、「超薦蓮位」及「護持薈供供品」。匯聚大眾點滴心意及每份善心,億萬善心成就菩提!
Thumbnail
2025/05/02
慈悲 龍德上師:念誦六字大明咒身心富饒。念誦觀世音菩薩心咒的功德利益:當得富饒。讓你不予匱乏,不會讓你很難修行。護持 臺灣薩迦寺 9公尺大悲救苦觀音建設前往登記。
Thumbnail
2025/05/02
慈悲 龍德上師:念誦六字大明咒身心富饒。念誦觀世音菩薩心咒的功德利益:當得富饒。讓你不予匱乏,不會讓你很難修行。護持 臺灣薩迦寺 9公尺大悲救苦觀音建設前往登記。
Thumbnail
2025/05/02
誠摯敬邀全球法友共襄盛舉,發心護持「觀音山 嘉義 蓮花生道場」,特別與「圓滿功德主」結緣福祿盈滿「懷業寶瓶」乙座。每一份護持正信佛法的虔誠發心,將招感龍天護法庇佑,加持亦將如暖流般注入每一位護持者的心續,使之無比輕安、富足。
Thumbnail
2025/05/02
誠摯敬邀全球法友共襄盛舉,發心護持「觀音山 嘉義 蓮花生道場」,特別與「圓滿功德主」結緣福祿盈滿「懷業寶瓶」乙座。每一份護持正信佛法的虔誠發心,將招感龍天護法庇佑,加持亦將如暖流般注入每一位護持者的心續,使之無比輕安、富足。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父母恩重難報,為人子女者宜盡力報效親恩。」父親一生為子女犧牲奉獻,不怕勞苦地為我們遮風擋雨,將我們養育成人。父親傾盡所有,為我們換來安心成長的避風港,而今,我們學佛修行,方知父母恩重,亦深知老之將死。面對死亡的恐懼感,唯有以佛法利益他們,才能真報恩。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父母恩重難報,為人子女者宜盡力報效親恩。」父親一生為子女犧牲奉獻,不怕勞苦地為我們遮風擋雨,將我們養育成人。父親傾盡所有,為我們換來安心成長的避風港,而今,我們學佛修行,方知父母恩重,亦深知老之將死。面對死亡的恐懼感,唯有以佛法利益他們,才能真報恩。
Thumbnail
如果逐漸年老的父母,因為怕打攪、麻煩子女,就自己主動表示以後要去住養老院。這個父母會想自己要去養老院,他不要麻煩子女;或如果感染瘟疫就算是救好了,也怕自己身體狀況變得相當不好,麻煩子女,就跟子女交代不要搶救。這個年老的人已經有問題,他已經被傷心了,做子女的自己要檢討。要去檢視正常老人不講
Thumbnail
如果逐漸年老的父母,因為怕打攪、麻煩子女,就自己主動表示以後要去住養老院。這個父母會想自己要去養老院,他不要麻煩子女;或如果感染瘟疫就算是救好了,也怕自己身體狀況變得相當不好,麻煩子女,就跟子女交代不要搶救。這個年老的人已經有問題,他已經被傷心了,做子女的自己要檢討。要去檢視正常老人不講
Thumbnail
所謂親人,就是身上流有相同血脈,這樣的緣份可追溯前世,因為緣份深重,所以今生再續一段。這一段緣,好與壞,都要心甘情願,唯有真誠接受,惡緣就會磨成善緣,善緣則成為生生世世每一個珍貴的助緣,在我們遭逢苦難之時化為貴人扶。 有一個中年男子,十歲的時候父親往生,家中有七個兄弟姊妹,母親含莘如苦拉拔他們
Thumbnail
所謂親人,就是身上流有相同血脈,這樣的緣份可追溯前世,因為緣份深重,所以今生再續一段。這一段緣,好與壞,都要心甘情願,唯有真誠接受,惡緣就會磨成善緣,善緣則成為生生世世每一個珍貴的助緣,在我們遭逢苦難之時化為貴人扶。 有一個中年男子,十歲的時候父親往生,家中有七個兄弟姊妹,母親含莘如苦拉拔他們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師兄來信請示,來文照登:本人自幼父母常爭吵不斷,家庭失和,父母離異收場,並且兄弟不睦,雖今已長大,各自發展,唯本人皈依佛教,便對此段家人過往耿耿於懷。故想請教家人前世因果關係為何?(來文結束)   佛菩薩慈悲明示:   父母問題係因果所致:父親前四世為縣太爺.....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師兄來信請示,來文照登:本人自幼父母常爭吵不斷,家庭失和,父母離異收場,並且兄弟不睦,雖今已長大,各自發展,唯本人皈依佛教,便對此段家人過往耿耿於懷。故想請教家人前世因果關係為何?(來文結束)   佛菩薩慈悲明示:   父母問題係因果所致:父親前四世為縣太爺.....
Thumbnail
老一輩男人情感內斂,對自己的孩子儘管用生命在疼惜,卻相當拙於表達,讓人分辨不出是關心還是生氣。尤其對女兒,偶爾看老妻不順眼隨口就罵,女兒做錯事,再不順眼再生氣,也只是繃著臉不說話,十足老派情懷。 有一位爸爸,做水電工程起家,四十九歲那決定退休,跟妻子一起經營雜貨店,夫妻倆更是利用餘閒做志工。這
Thumbnail
老一輩男人情感內斂,對自己的孩子儘管用生命在疼惜,卻相當拙於表達,讓人分辨不出是關心還是生氣。尤其對女兒,偶爾看老妻不順眼隨口就罵,女兒做錯事,再不順眼再生氣,也只是繃著臉不說話,十足老派情懷。 有一位爸爸,做水電工程起家,四十九歲那決定退休,跟妻子一起經營雜貨店,夫妻倆更是利用餘閒做志工。這
Thumbnail
父母會這麼講:「要去養老院,不要麻煩子女,或者如果感染瘟疫,就算救好了,也怕身體狀況變得相當不好,麻煩子女,就跟子女交代不要搶救......」這個年老的人已經有問題,已經被(子女)傷心了!做子女的要檢討、檢視,正常老人不講這種話。不是百分之百,但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這樣!
Thumbnail
父母會這麼講:「要去養老院,不要麻煩子女,或者如果感染瘟疫,就算救好了,也怕身體狀況變得相當不好,麻煩子女,就跟子女交代不要搶救......」這個年老的人已經有問題,已經被(子女)傷心了!做子女的要檢討、檢視,正常老人不講這種話。不是百分之百,但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這樣!
Thumbnail
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話題,或許很多人會直接聯想到"大體捐贈",那些大體老師無私奉獻的精神,除了教育醫學院的學生,亦教化了所有的參與者;藉由了解每個大體老師的人生故事、生活背景,讓參與者放下了我慢心,啟發參與者內心層面的良知,並讓所有參與的醫生了解何謂真正的良醫?良醫的心態應該是甚麼...
Thumbnail
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話題,或許很多人會直接聯想到"大體捐贈",那些大體老師無私奉獻的精神,除了教育醫學院的學生,亦教化了所有的參與者;藉由了解每個大體老師的人生故事、生活背景,讓參與者放下了我慢心,啟發參與者內心層面的良知,並讓所有參與的醫生了解何謂真正的良醫?良醫的心態應該是甚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