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平松
台灣介於菲律賓的板塊和歐亞板塊的接觸點,隨著地球的運轉,能量的釋放,台灣每年發生大大小小的地震,讓島上的人心驚膽顫。面對地震,似只有聽天由命,但經過921大地震之後,島上的建築物,包括公路橋樑等,均加強了抗震度以降低傷害。
筆者收集地震資料,自清朝乾隆元年(西元1736年1月)起,在台灣發生死傷300人以上的地震至1999年9月21日總共有九次。
一、1736年1月,六級,死傷372人(清乾隆元年)
二、1792年8月,六點八級,死傷617人(清乾隆57年)
三、1835年3月,六級,死傷381人(清道光15年)
四、1848年2月,七點一級,死傷1030人(清道光28年)
五、1848年12月,六點八級,死傷2000人(清道光28年)
六、1906年3月17日,六點八級,死傷1258人(民國前六年)
七、1935年4月,七點一級,死傷3026人(民國24年)
八、1941年12月17日,七級,死傷357人(民國30年)
九、1999年9月21日,七點二級,死傷2580人(民國88年)
第10次的大地震有可能發生在西元2056年,必須嚴陣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