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了,今天累嗎?
有時候下班回家,
推開門,很想直接往沙發上一癱,
什麼都不管,先放空兩小時再說。
但很多人沒有辦法這麼隨興,
在現代社會的忙碌生活中,
經常被工作、家庭和各種責任壓得喘不過氣,
每個人都面臨著許多情感和生活的挑戰。
我自己一個人還好,
照顧好自己、好好工作其實就差不多了,
不過身邊的媽媽同事就辛苦多了,
一邊擔心著工作的進度,
一邊心裡掛念著孩子,
多數時候連自己的情緒都來不及照顧。
這樣的狀態不斷累積,
讓我們忽略了自己內心的聲音,
也忽略孩子們內心那柔弱而渴望理解的世界。
以上的所有狀況,
我都在《心情低落時的魔法咒語》裡看到了。
🩶還是從封面來看,
封面整體色調偏向低飽和度的灰色、紫色⋯⋯
給人一種內斂、壓抑且稍顯沉重的感覺,
封面上人物的表情和姿態各不相同,
像是一群上學的孩子,
但裡頭有人類、機器人、幽靈⋯⋯
大家看似各自獨立,與周圍的世界缺乏連結感,
唯一的共通點是所有角色的臉上都沒有笑容。
🩶來看看內頁,
坐在桌子旁邊的男孩看似在認真思考,
桌面上散落著書本和紙張,
他身旁的其他學生似乎沉浸在熱鬧的活動中。
這可以看出男孩在學校中的孤立感和不適應,
他的姿勢與神情透露出無奈和疲憊,
無法融入集體或是適應學校的環境。
在這一頁,
兩個孩子在畫面中心,似乎在親密的聊著天,
故事主角的男孩則站在旁邊。
令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投射在地上的陰影,
陰影被描繪得非常巨大,
甚至遠遠超出了男孩本身的輪廓,
這讓人聯想到內心的壓力與恐懼感被放大了。
而機器人般的剪影也呼應了前面,
男孩只想玩電動,什麼都不想。
這個跨頁中,
左頁中的男孩身體似乎被無數的積木和蜘蛛絲纏繞,
這是對內心壓力和混亂的具象化呈現。
積木不僅僅是內心壓力的象徵,
它也表達男孩內在「無法拼湊完整」的感受。
心靈彷彿一個被拆解的拼圖,
無法將自己完全組裝起來。
這種「破碎感」是人在面臨情感困境時的典型表現,
這樣的圖像設計讓我們更直觀感受——
男孩無法從內心的掙扎中走出的無力感。
右頁是一位躺在沙發上的媽媽,
畫面中的茶几上擺滿雜物,
周圍的場景也呈現一種凌亂感。
這樣的畫面傳遞出媽媽在日常中的疲憊與壓力,
她可能剛完成了一天繁忙的工作,
回到家中只想躺下休息,
沒有精力去處理生活中的其他事情。
這一幕完全感受到媽媽在扮演多重角色
(職業女性、母親、家庭責任等)時,
所承受的無形壓力。
這個跨頁呈現了兩代人——母親與孩子,
在面對生活壓力和情感困境時的不同表現方式。
接下來呢?
按照繪本的邏輯,
問題和壓力或許會得到解答,
但現實中的一切並沒有這麼圓滿。
🩶這樣的對比是現實中許多家庭面臨的挑戰——
家長在為生活努力打拼的同時,
可能忽略了自己和孩子的情感需求。
媽媽的生活看似「正常」,
但事實上,她也承受著無法言說的壓力,
這種狀態無法真正幫助孩子或自己走出困境。
媽媽的疲憊與孩子的焦慮形成了情感的交織,
該如何打破這種僵局?
有多少次,我們在面對壓力時感到孤單無助,
無法向身邊的人傾訴?
有多少次,我們像主角一樣,
壓抑著內心的煩惱,
努力扮演好每一個角色,
卻在心裡渴望著一個擁抱、一句安慰?
這繪本像是我們每個人在面對情感困境時的縮影。
書中描寫的孤獨不僅僅是孩子的感受,
這也是我們成年人經常忽視的情感需求。
男孩在故事中所面對的挑戰,
正是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然經歷的「成長痛」。
在學校裡感到無聊、對課堂失去興趣,
甚至害怕與朋友的互動,
他擔心自己被排擠,無法融入群體,
這種不確定感就像無形的荊棘纏繞在他的心裡。
然而,這種「成長痛」並不只屬於孩子。
作為成年人,我們何嘗沒有面對過這樣的情感困境?
也許我們擔心在職場上無法被認可,
擔心在人際關係中無法被理解,
這些內心的掙扎與不安,
不也像是成長過程中的必經之路嗎?
💛我想提供一個在朋友的臉書上看到的小妙招,
有個朋友幾乎天天為孩子親手做便當,
除了便當以外,她還會手寫紙條,
紙條上可能是小叮嚀或是鼓勵,
我們不一定有做便當的時間,
但是我們有一張小紙條的時間。
這樣的一張小紙條是一種正能量的傳遞,
告訴孩子,我很愛你,我願意為你花時間,
或許孩子也可以為家長做一樣的事情。
不需要大張旗鼓的表達,
簡單的一句問候、一個擁抱、或一張便條紙,
都能夠讓身旁的人感受到來自我們的愛與支持,
這種情感的傳遞是生活中最珍貴的部分,
這份情感才是人與人之間無可取代的「魔法咒語」。
💛這本書提醒我們,
生活中的壓力無法避免,
但我們可以學會在忙碌中找到平衡,
以簡單的方式,傳遞我們的愛與關懷。
《心情低落時的魔法咒語》
作者|高榮婉(고영완)
繪者|金鍍我(김도아)
譯者|葉雨純
出版|維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