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擔任一位菩薩:第八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第八地的菩薩應具足初五法、次五法。

初五法:順入眾生心、遊戲諸神通、觀諸佛國、如所見佛國,自莊嚴其國、如實觀佛身

次五法:知上下諸根、淨佛世界、住「如幻三昧」、常入三昧、隨眾生所應善根受身

以下分別解釋。

初五法:

一、順入眾生心:菩薩以一心知一切眾生心及心數法。

二、遊戲諸神通:先以禪定得諸神通,今得自在遊戲,能以神通從一佛國至另一佛國,亦不作佛國想。

三、觀諸佛國:見無量諸佛國,亦無佛國想。

四、如所見佛國,自莊嚴其國:住轉論聖王地,遍至三千大千世界以自莊嚴

五、如實觀佛身:如實觀佛的法身。

次五法:

一、知眾生上下諸根:住佛十力,知一切眾生上下諸根。上根即是利根,下根即是鈍根。

二、淨佛世界:菩薩能淨眾生的意業、口業、身業,因此就淨了佛的世界。

三、住「如幻三昧」:能成辦一切事,亦不生心相

四、常入三昧:菩薩因宿世以來的福報,能夠自然生出三昧。

五、隨眾生所應善根受身:為了度化眾生,菩薩知道要化作何種身,以何語言、以何因緣去度化之。例如「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云:應以婆羅門身得度者,菩薩即以婆羅門身而為說法。又如「大智度論」中六牙白象的故事:釋迦菩薩為了度化獵象人,化作六牙白象,以不畏苦楚、自拔其牙的方式去感化獵象人。


我們看完第八地菩薩的境界,也許會覺得高遠,但別忘了:任何事都是「萬丈高樓平地起」。只要我們老老實實,一步一腳印,按部就班學習,終有到達菩薩第八地的一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eilin Tsai的佛法、醫者與育兒生活分享
24會員
93內容數
匯集了島內和島外的各種旅行心得,分享各地值得一遊一探的事物,帶給大家輕鬆悠閒的愉悅!
2025/05/05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這部經是我阿難親自聽到佛陀這樣說的: 曾經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中,有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隨侍左右。那時,世尊在吃飯的時候,穿上袈裟,持拿著飯缽,帶領弟子們走進舍衛國的最大城去乞求食物。在此城中,不分貧富不分貴賤,挨家挨戶地托缽,乞得食物後回
Thumbnail
2025/05/05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這部經是我阿難親自聽到佛陀這樣說的: 曾經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中,有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隨侍左右。那時,世尊在吃飯的時候,穿上袈裟,持拿著飯缽,帶領弟子們走進舍衛國的最大城去乞求食物。在此城中,不分貧富不分貴賤,挨家挨戶地托缽,乞得食物後回
Thumbnail
2025/02/15
各位朋友們好:我們在做一件事前,必然要先有計畫。正如中庸云:「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豫就是預備計畫的意思。這計畫,不是用筆寫,不是用嘴說,是先在腦中思考形成。因此,自古至今的思想家們發明了不同的思考方法。例如:愛德華.德博諾為補強垂直思考法而發明的「水平思考法」、托尼.博贊為促進動態處理訊息而發明
2025/02/15
各位朋友們好:我們在做一件事前,必然要先有計畫。正如中庸云:「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豫就是預備計畫的意思。這計畫,不是用筆寫,不是用嘴說,是先在腦中思考形成。因此,自古至今的思想家們發明了不同的思考方法。例如:愛德華.德博諾為補強垂直思考法而發明的「水平思考法」、托尼.博贊為促進動態處理訊息而發明
2025/01/12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發趣品第二十:若菩薩摩訶薩具足六波羅蜜、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分、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一切種智具足滿,斷一切煩惱及習,是為菩薩摩訶薩住十地中當知如佛。菩薩摩訶薩住是十地中,以方便力故,行六波羅蜜,行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
Thumbnail
2025/01/12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發趣品第二十:若菩薩摩訶薩具足六波羅蜜、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分、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一切種智具足滿,斷一切煩惱及習,是為菩薩摩訶薩住十地中當知如佛。菩薩摩訶薩住是十地中,以方便力故,行六波羅蜜,行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前言: 心不取相,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乃至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是如來之知見。當知凡所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前言: 心不取相,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乃至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是如來之知見。當知凡所
Thumbnail
學佛修行者,想要成就佛道應當重視六種行持:布施波羅蜜、持戒波羅蜜、忍辱波羅蜜、精進波羅蜜、禪定波羅蜜、般若波羅蜜。能夠以清淨的意樂心來修持薈供,能得到非常廣大的加持,所能產生的功德當然是不可思議的殊勝!歡迎登記超薦蓮位‧除障祿位‧護持薈供供品
Thumbnail
學佛修行者,想要成就佛道應當重視六種行持:布施波羅蜜、持戒波羅蜜、忍辱波羅蜜、精進波羅蜜、禪定波羅蜜、般若波羅蜜。能夠以清淨的意樂心來修持薈供,能得到非常廣大的加持,所能產生的功德當然是不可思議的殊勝!歡迎登記超薦蓮位‧除障祿位‧護持薈供供品
Thumbnail
第七地的菩薩:不應著二十法,應具足二十法 不著:我、眾生、壽命、眾數及知者見者、斷見、常見、取相、作因見、名色、五眾、十八界、十二入、三界、著心、作願、作依止、依佛見、依法見、依僧見、依戒見。 具足:空、無相證、知無作、慈悲智、不念一切眾生、一切法等觀、知諸法實相、無生忍、無生智、說諸法一相、破
Thumbnail
第七地的菩薩:不應著二十法,應具足二十法 不著:我、眾生、壽命、眾數及知者見者、斷見、常見、取相、作因見、名色、五眾、十八界、十二入、三界、著心、作願、作依止、依佛見、依法見、依僧見、依戒見。 具足:空、無相證、知無作、慈悲智、不念一切眾生、一切法等觀、知諸法實相、無生忍、無生智、說諸法一相、破
Thumbnail
菩提心,為諸心中王,具殊勝之力用。能荷擔眾生,及荷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發此心,可以上求佛道,可以下度眾生,具足四弘誓願,此心有如是之功能力用。然此心力,由此文勸發而生。此文由省庵法師菩提心海流出,故此文有殊勝之力用也。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
Thumbnail
菩提心,為諸心中王,具殊勝之力用。能荷擔眾生,及荷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發此心,可以上求佛道,可以下度眾生,具足四弘誓願,此心有如是之功能力用。然此心力,由此文勸發而生。此文由省庵法師菩提心海流出,故此文有殊勝之力用也。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
Thumbnail
菩提心,為諸心中王,具殊勝之力用。能荷擔眾生,及荷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發此心,可以上求佛道,可以下度眾生,具足四弘誓願,此心有如是之功能力用。然此心力,由此文勸發而生。此文由省庵法師菩提心海流出,故此文有殊勝之力用也。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
Thumbnail
菩提心,為諸心中王,具殊勝之力用。能荷擔眾生,及荷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發此心,可以上求佛道,可以下度眾生,具足四弘誓願,此心有如是之功能力用。然此心力,由此文勸發而生。此文由省庵法師菩提心海流出,故此文有殊勝之力用也。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
Thumbnail
發菩提心,修菩薩行。菩提心,為諸心中王,具殊勝之力用。能荷擔眾生,及荷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發此心,可以上求佛道,可以下度眾生,具足四弘誓願,此心有如是之功能力用。然此心力,由此文勸發而生。此文由省庵法師菩提心海流出,故此文有殊勝之力用也。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
Thumbnail
發菩提心,修菩薩行。菩提心,為諸心中王,具殊勝之力用。能荷擔眾生,及荷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發此心,可以上求佛道,可以下度眾生,具足四弘誓願,此心有如是之功能力用。然此心力,由此文勸發而生。此文由省庵法師菩提心海流出,故此文有殊勝之力用也。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
Thumbnail
做一個菩薩容易嗎?要精進。這人世間很短的時間,幾十年一下就過了,能修的時間很少,不精進怎麼成就菩薩道?菩薩為了度眾生「施無礙辯」,把祂的無礙辯才布施出來,利益有情。「無礙辯才」怎麼修?得先有無礙辯,再來施無礙辯,得先有錢才能布施錢。所以,無礙辯怎麼修?「語業」短時間沒有辦法講得很微細
Thumbnail
做一個菩薩容易嗎?要精進。這人世間很短的時間,幾十年一下就過了,能修的時間很少,不精進怎麼成就菩薩道?菩薩為了度眾生「施無礙辯」,把祂的無礙辯才布施出來,利益有情。「無礙辯才」怎麼修?得先有無礙辯,再來施無礙辯,得先有錢才能布施錢。所以,無礙辯怎麼修?「語業」短時間沒有辦法講得很微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