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這部經是我阿難親自聽到佛陀這樣說的:
曾經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憍薩彌羅國的祇樹給孤獨園中,有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隨侍左右。那時,世尊在吃飯的時候,穿上袈裟,持拿著飯缽,帶領弟子們走進舍衛大城去乞求食物。在此城中,不分貧富不分貴賤,挨家挨戶地托缽,乞得食物後回到原本的地方。吃過飯後,佛陀將衣、缽收拾好,洗淨了雙足,鋪好座位便盤腿靜坐。這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就從座位上站起來,偏袒露著右肩,以右膝跪地,雙手合掌,虔誠恭敬地向佛陀問:「世間希有的佛陀!佛陀善於愛護顧念諸菩薩,善於教導付囑諸菩薩。佛陀!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已發起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心,如何才能安住?如何才能降伏妄心?」
佛陀嘉許說:「很好!很好!須菩提!正如你所說,佛陀善於愛護顧念諸菩薩,善於教導付囑諸菩薩。你們現在細心靜聽,我為你們解說,如何安住菩提心,如何降伏妄想心。善男子、善女人,發了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心,應該如以下所說這樣來安住菩提心,降伏其妄心。」
「是的,佛陀!我們願意且樂意聽聞。」
佛陀告訴須菩提:「諸位菩薩大士應當如此降伏妄心:對所有一切眾生,不同生命形態的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有色身、要四色身、有心思想念的、無心思想念的、不是有想也不是無想的眾生等,都要使他們進入無餘涅槃的境界,了斷一切苦報煩惱,渡過生死苦海,到達不生不死之地。如此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而並不見有一個眾生為我所度。這是什麼緣故?須菩提!若菩薩執著有我、人、眾生、壽者四相的對待分別,以為有個"我"能度化眾生,又見有所謂的"眾生"為我所度,這樣就不能稱為菩薩了。」
再者,菩薩了知一切諸法其性本空,為因緣聚滅會合,所以於世間所有萬事萬物,都應無所執著,以此無住法中,修行布施,利益眾生。也就是六根清淨,不住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而去行布施。須菩提!菩薩應該像這樣去布施,不執著於外相。這是什麼緣故?若菩薩不執著於外相而行布施,就是無相布施:沒有布施的我,沒有受布施者,沒有所布施的物,其福德不可思量。
須菩提!你認為如何?東方的虛空可以思量得到嗎?
不可思量的,佛陀!
須菩提!那麼南西北方四維上下的虛空,可以思量得到嗎?
不可思量的,佛陀!
須菩提!菩薩不執著事相而行布施,其所得的福德也和十方虛空一樣,是不可思量的。須菩提!菩薩只要依我的教法修行,自然能令妄心不起,真正安住於清淨的菩提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