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2. 瀉下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來源:📗方劑學(五版)

◎寒下

  • 適應證:裏熱與積滯互結之實證
  • 症狀:大便秘結、腹部或滿或脹或痛,甚或潮熱,苔黃、脈實
  • 常用中藥:大黃、芒硝
  • 代表方劑:大承氣湯、大陷胸湯

🥣大承氣湯

【組成】

  • 大黃12(君):瀉熱通便、蕩滌腸胃
  • 芒硝9(臣):助大黃瀉熱通便,並能軟堅潤燥
  • 厚樸15、枳實12(佐使):行氣散結,消痞除滿,助硝、黃推蕩積滯以加速熱結之排泄

【功效】峻下熱結

【主治】

  • 陽明腑實證:大便不通,頻轉矢氣,脘腹痞滿,腹痛拒按,按之硬,甚或潮熱譫語,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黃燥起刺,或焦黑燥烈,脈沉實
  • 熱結旁流:下利清水,色純青,臍腹疼痛,按之堅硬有塊,口舌乾燥,脈滑實
  • 裏熱實證之熱厥、痙病或發狂等

*使用本方時,應以痞(心下悶塞堅硬)、滿(胸脅脘腹脹滿)、燥(腸有燥糞、乾結不下)、實(腹中硬滿,痛而拒按,大便不通或下利清水而腹中硬滿不減)四證及苔黃、脈實為依據

【附方】

🥣小承氣湯

【組成】大黃12、厚樸6、枳實9

【功效】輕下熱結

【主治】

  • 陽明腑實證
    • 譫語、潮熱,大便秘結,胸腹痞滿,舌苔老黃,脈滑而疾
    • 痢疾初起,腹中脹痛,或脘腹脹滿,裏急後重

🥣調胃承氣湯

【組成】大黃12、炙甘草6、芒硝12

【功效】緩下熱結

【主治】

  • 陽明病胃腸燥熱
    • 大便不通,口渴心煩,蒸蒸發熱,或腹中脹滿,或為譫語,舌苔正黃,脈滑數
    • 腸胃熱盛而致發斑吐衄,口齒咽喉腫痛

🥣複方大承氣湯

【組成】厚樸15-30、炒萊菔子15-30、枳實15、桃仁9、赤芍15、大黃15、芒硝9-15

【功效】通裏攻下、行氣活血

【主治】單純性腸梗阻,屬陽明腑實,氣脹較明顯


🥣大陷胸湯

【組成】

  • 大黃10、芒硝10:蕩滌腸胃,瀉結泄熱,且能潤燥軟堅
  • 甘遂1:逐水飲,瀉實熱,使結胸之水熱從大便而去

【功效】瀉熱逐水

【主治】

  • 結胸證
    • 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不可近,大便秘結,日晡小有潮熱,或短氣躁煩,舌上燥而渴,脈沉緊,按之有力

【附方】

🥣大陷胸丸

【組成】大黃250、葶藶子175、芒硝175、杏仁175、(甘遂30、白蜜250),每服5-10

【功效】瀉熱逐水

【主治】

  • 結胸證
    • 胸中硬滿而痛,項強如柔痙狀


◎溫下

  • 適應證:因寒成結之裏實證
  • 症狀:大便秘結,脘腹脹滿,腹痛喜溫,手足不溫,甚或厥冷,脈沉緊
  • 常用中藥:瀉下藥 配 溫裏藥
  • 代表方劑:大黃附子湯、溫脾湯、三物備急丸

🥣大黃附子湯

【組成】

  • 附子9:辛熱,溫陽以祛寒
  • 細辛3:除寒以散結
  • 大黃9:蕩滌腸胃,瀉除積滯

【功效】溫陽散寒、瀉結行滯

【主治】

  • 寒積裏實
    • 腹痛便秘,脅下偏痛,發熱,手足厥逆,舌苔白膩,脈緊弦

*仲景治寒邪深伏陰分,常用附子細辛相配,如麻黃附子細辛湯大黃附子湯


🥣溫脾湯

【組成】

  • 附子9、乾薑6:溫陽祛寒
  • 人參9、甘草3:益氣補脾
  • 大黃12:蕩滌積滯

【功效】溫補脾陽、攻下冷積

【主治】

  • 脾陽不足
    • 冷積便秘,或久利赤白,腹痛,手足不溫;脈沉弦


◎潤下

  • 適應證:腸燥便秘之證
  • 症狀:腸燥便秘因於熱邪傷津,或素體火盛,腸胃乾燥所致
  • 常用中藥:火麻仁、杏仁
  • 代表方劑:麻子仁丸、濟川煎

🥣麻子仁丸

【組成】

  • 麻子仁(君):潤腸通便
  • 大黃、杏仁、芍藥(臣):通便泄熱、降氣潤腸、養陰和裏
  • 枳實、厚樸(佐使):下氣破結,加強降泄通便之力

*此方對於腸中燥有積滯的便秘最為適合;老人產後腸燥便秘,以及習慣性便秘亦可服用。如屬純由血少津虧引起的便秘,則不宜使用;孕婦忌用

【附方】

🥣潤腸丸

【組成】大黃15、當歸15、羌活15、桃仁30、火麻仁37.5

【功效】潤腸通便、活血祛風

【主治】飲食勞倦、大便秘結。或乾燥秘結不通,全不思飲,以及風結、血結等證

🥣五仁丸

【組成】桃仁15、杏仁30、柏子仁3.75、鬱李仁3、松子仁3、陳皮120

【功效】潤腸通便

【主治】津枯腸燥。大便艱難,以及年老或產後血虛便秘

*潤腸丸、五仁丸和麻子仁丸都是潤腸通便之劑

  • 潤腸丸:以潤腸藥配合活血祛風藥組成,主治風熱入大腸與血燥而結所致的腸燥便秘
  • 五仁丸:多用富含油脂的果仁組成,以潤燥滑腸為主,專用於津液不足之便秘
  • 麻子仁丸:以潤腸藥配伍小承氣湯組成,潤下之中兼能泄熱導滯,專用於津液不足而兼腸胃燥熱之便秘


🥣濟川煎

【組成】

  • 肉蓯蓉6-9(君):溫腎益精,暖腰潤腸
  • 當歸9-15(臣):養血和血,潤腸通便
  • 牛膝6(臣):補腎強腰,性善下行
  • 枳殼3(佐):下氣寬腸而助通便
  • 澤瀉4.5(佐):滲利小便而泄腎濁
  • 升麻1.5-3(使):升清陽,使濁陰自降

【功效】溫腎益精、潤腸通便

【主治】

  • 老年腎虛
    • 大便秘結,小便清長,頭目眩暈,腰膝痠軟

【加減】

  • 氣虛:加 人參
  • 有火:加 黃芩
  • 腎虛:加 熟地
  • 虛甚:去 枳殼
avatar-img
1會員
79內容數
香港一名30餘歲的中醫師, 沒有父幹,沒有師承,也沒有聰明腦袋; 有的只有一腔希望為世界帶來一點幸福的熱誠,還有一顆堅持每天都要進步的心。 興趣是讀書跟打遊戲, 讀書的時候,習慣把書中的內容以自己的方式紀錄下來。 7年下來,技術沒有長進,筆記倒有不少,放著可惜,於是整理一下,公諸同好,還望拋磚引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傷寒」,傷寒邪入厥陰,裡寒很盛,「噦而腹滿」,不停的在打嗝,體內寒濕很盛而腹滿,「視其前後,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前指的是小便,後指的是大便,厥陰證患者最怕大小便不通,小便不通會造成腹水,大便不通肝臟的毒素就無法排出,前者可以用五苓散利尿,後者可以在處方中加入大黃幫助排便,基本上這種狀況都是能治
「嘔而脈弱」,嘔會喪失胃裡面的津液,跟下利一樣,會造成胃裡面虛掉,中焦虛寒,「小便復利」,小便很多,一直跑廁所,而且小便都是透明的,代表下焦是虛寒的,「身有微熱」,這是裡面寒濕很盛,陽被迫出去的關係,「見厥者,難治」,手腳冰冷,胃氣很弱,很難處理,「四逆湯主之」,用四逆湯救逆。 外陽內陰,在易
「下利後,更煩」,更煩代表下利之前就有煩,下利後沒有出現其他的逆證,只是更煩,「按之心下濡者,為虛煩也」,心下指的是胃的地方,按下去空空軟軟的,沒有東西,「為虛煩也」,沒有東西叫做虛,虛熱會往上造成失眠,這是重病將近痊癒的時候會出現的現象。
「下利,腹脹滿」,通常下利後,腹部又脹滿的情況是體內寒濕很盛,「身體疼痛者」,這是表實,也就是有外感寒邪造成的體痛,「先溫其裡,乃攻其表」,有表證、裡證實同時存在時,一定是先溫裡,去掉裡的寒濕,然後才可以解表,這是法則,「溫裡宜四逆湯」,溫裡用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裡溫後才可以解表,用桂枝湯。
「下利清穀」,腸胃都虛寒掉了,吃什麼就拉什麼,食物無法被消化,「裡寒外熱」,身體微熱,因為裡寒極盛把陽都給迫出去了,這是陽脱的現象,「汗出而厥者」,浮陽往上跑到頭面,只有頭面流汗,患者手腳冰冷,脈都摸不到了,人會昏厥過去,這是陰陽不能調和,亡陽的危證,「通脈四逆湯主之」,通脈四逆湯是乾薑五錢、生附子
Thumbnail
適合一般人、小孩、虛弱的老人: 夜交藤 合歡皮 柏子仁 茯苓 女貞子 枸杞子 適合:手腳冰冷、常感冒、過敏、疲勞 大棗 纈草 石菖蒲 遠志 何首烏 五味子 適合: 煩躁、口乾、口苦、痘痘多、便秘 百合 麥冬 竹茹 浮小麥 甘草 生地 旱蓮草 白
「下利」,厥陰證下利通常是不好的,但是如果「有微熱而渴,脈弱者」,下利後身體微熱、口渴、脈弱,代表陽慢慢回頭了,病邪跟著下利被排出體外,口渴,代表津液仍尚未充足,慢慢回補身體會自己好起來。 如果下利後脈數、大熱而渴,數就是熱,代表裡面還有發炎,病邪還在裡面。倪氏曰:臨床上霍亂、瘧疾都要參考厥陰
「下利」,厥陰下利是寒濕下陷大腸,脈當見沉緊,外證會看到手腳冰冷、惡寒、口不渴、無表汗,但是「脈緩,有微熱汗出」,厥陰下利寒極則死,陽回則生,但亢熱暴出恐有下利便膿血的變化。而此時的微熱是陰病出現陽脈的好現象,代表陽回頭了,只不過津液還沒辦法那麼快補充回來,所以脈緩,雖一息四至,但腸胃仍比較虛弱,「
「傷寒四五日,腹中痛」,病入陰證時,體內寒濕很盛,容易出現寒痛的現象,「若轉氣下趨少腹者,此欲自利也」,如果痛的感覺從胃的地方慢慢轉移到少腹,就是水滲到腸子裡面去了,水就會從大腸下利出來。 這種轉氣的感覺,就如同懸飲內痛者,服用十棗湯後,一開始痛在中脘,然後往下痛及腹部,最後痛至少腹而水瀉
生活實驗 六二二 偏頭痛的位置愈來愈聚焦 痛痛真的會飛走 隨著體溫高升 沒有鮮奶 我來不及靠一杯咖啡 上一次咖啡有中藥味 我滴口不沾 不知是不是妳皮膚白白的原因 這一次 我可以偶爾地想喝就喝 副作用是比較晚睡 我覺得今天很適合再喝 我得送走我的頭痛 像過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傷寒」,傷寒邪入厥陰,裡寒很盛,「噦而腹滿」,不停的在打嗝,體內寒濕很盛而腹滿,「視其前後,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前指的是小便,後指的是大便,厥陰證患者最怕大小便不通,小便不通會造成腹水,大便不通肝臟的毒素就無法排出,前者可以用五苓散利尿,後者可以在處方中加入大黃幫助排便,基本上這種狀況都是能治
「嘔而脈弱」,嘔會喪失胃裡面的津液,跟下利一樣,會造成胃裡面虛掉,中焦虛寒,「小便復利」,小便很多,一直跑廁所,而且小便都是透明的,代表下焦是虛寒的,「身有微熱」,這是裡面寒濕很盛,陽被迫出去的關係,「見厥者,難治」,手腳冰冷,胃氣很弱,很難處理,「四逆湯主之」,用四逆湯救逆。 外陽內陰,在易
「下利後,更煩」,更煩代表下利之前就有煩,下利後沒有出現其他的逆證,只是更煩,「按之心下濡者,為虛煩也」,心下指的是胃的地方,按下去空空軟軟的,沒有東西,「為虛煩也」,沒有東西叫做虛,虛熱會往上造成失眠,這是重病將近痊癒的時候會出現的現象。
「下利,腹脹滿」,通常下利後,腹部又脹滿的情況是體內寒濕很盛,「身體疼痛者」,這是表實,也就是有外感寒邪造成的體痛,「先溫其裡,乃攻其表」,有表證、裡證實同時存在時,一定是先溫裡,去掉裡的寒濕,然後才可以解表,這是法則,「溫裡宜四逆湯」,溫裡用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裡溫後才可以解表,用桂枝湯。
「下利清穀」,腸胃都虛寒掉了,吃什麼就拉什麼,食物無法被消化,「裡寒外熱」,身體微熱,因為裡寒極盛把陽都給迫出去了,這是陽脱的現象,「汗出而厥者」,浮陽往上跑到頭面,只有頭面流汗,患者手腳冰冷,脈都摸不到了,人會昏厥過去,這是陰陽不能調和,亡陽的危證,「通脈四逆湯主之」,通脈四逆湯是乾薑五錢、生附子
Thumbnail
適合一般人、小孩、虛弱的老人: 夜交藤 合歡皮 柏子仁 茯苓 女貞子 枸杞子 適合:手腳冰冷、常感冒、過敏、疲勞 大棗 纈草 石菖蒲 遠志 何首烏 五味子 適合: 煩躁、口乾、口苦、痘痘多、便秘 百合 麥冬 竹茹 浮小麥 甘草 生地 旱蓮草 白
「下利」,厥陰證下利通常是不好的,但是如果「有微熱而渴,脈弱者」,下利後身體微熱、口渴、脈弱,代表陽慢慢回頭了,病邪跟著下利被排出體外,口渴,代表津液仍尚未充足,慢慢回補身體會自己好起來。 如果下利後脈數、大熱而渴,數就是熱,代表裡面還有發炎,病邪還在裡面。倪氏曰:臨床上霍亂、瘧疾都要參考厥陰
「下利」,厥陰下利是寒濕下陷大腸,脈當見沉緊,外證會看到手腳冰冷、惡寒、口不渴、無表汗,但是「脈緩,有微熱汗出」,厥陰下利寒極則死,陽回則生,但亢熱暴出恐有下利便膿血的變化。而此時的微熱是陰病出現陽脈的好現象,代表陽回頭了,只不過津液還沒辦法那麼快補充回來,所以脈緩,雖一息四至,但腸胃仍比較虛弱,「
「傷寒四五日,腹中痛」,病入陰證時,體內寒濕很盛,容易出現寒痛的現象,「若轉氣下趨少腹者,此欲自利也」,如果痛的感覺從胃的地方慢慢轉移到少腹,就是水滲到腸子裡面去了,水就會從大腸下利出來。 這種轉氣的感覺,就如同懸飲內痛者,服用十棗湯後,一開始痛在中脘,然後往下痛及腹部,最後痛至少腹而水瀉
生活實驗 六二二 偏頭痛的位置愈來愈聚焦 痛痛真的會飛走 隨著體溫高升 沒有鮮奶 我來不及靠一杯咖啡 上一次咖啡有中藥味 我滴口不沾 不知是不是妳皮膚白白的原因 這一次 我可以偶爾地想喝就喝 副作用是比較晚睡 我覺得今天很適合再喝 我得送走我的頭痛 像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