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有些連結有打*號,是聯盟行銷的網址,也就是透過此連結購買該商品,我會有一點點分潤。)
由於前面碎念太多,講了半天還沒進到田野,想想似乎也不是辦法,還是開始進到進入田野好了。反正我也沒嚴謹規畫,其他的就想就寫也無妨。於是邊混亂發展,邊盤點彙整。
【本段基本上就標註一下自己位置順便廣告幾本書罷了,不看其實不影響整個故事的進行。前面提到,我比較關注的是人際關係與寫作問題,大概就是反身性與研究倫理的部分,這大概在講研究者的互動與作品與被研究者的互相關係,這也大概在講包括研究者在內的所有人,都在社會這個「局」裡面,至於這個局到底是啥,我個人比較偏愛Elias的觀點*,個人認為跟Geertz*的方法搭配使用是異常的好用】
基本上每個人任何時間都在認識這個世界,而且每個人在某處產生的經歷都包括了其他人不知道的部分。所以很鬆散的說,大家隨時都在做質性研究。所以嚴格來說,我寫這一大堆其實不看也不會怎樣,但還是感謝大家點閱一下。
但不論做研究還是日常生活,反思一下自己與這世界的關係還是有點助益的。
很久以前聽過一個傳聞:某人為執行科研計畫,跑去某處研究。人家在辦活動,某人仍然努力要人填填問卷等,強調這是某某單位委託的科學計畫。然後這故事就被傳出來大家批判一下了。
個人認為,就算研究者真的知識淵博能力卓越,還是要算一下:為何要拿某人的故事來成就你的進步?這誰付出誰收益,我覺得是複雜的事情。
這種問題在社科也是有相當的討論,後面碎念過程中也會提一下。在自然科學當然也是有這問題,例如髒血:塔斯基吉梅毒實驗*可以參考一下。
如知名動畫主角史瑞克先生名言:「洋蔥有層次,吃人怪也有層次...懂嗎?我們都有層次」。又例如我看以前自己田調的資料就覺得自己懂得還真表面,然後想著難道我現在就知道的比較多?總之持續的互動、認識,應該是會知道的多一點(吧?)
而主題也是。不僅透過同田野的持續研究,也透過不同田野經驗彼此對話,會洗出更多的想法、觀點、心得。這部分不用多說,Geertz的所有作品都是好例子。
最明顯的就是耗時,但還是要說一下,漫步觀察發現這事情,其實頗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