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讓大眾見鬼去吧"到員工持股計劃:美國大公司如何化解社會矛盾?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1882年,美國鐵路大亨威廉·範德比爾特脫口而出的"讓大眾見鬼去吧",引爆了公眾對富豪的不滿情緒。這句話成為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大公司與社會矛盾的縮影。然而,一個世紀後,美國大公司不僅沒有消失,反而更加蓬勃發展。它們是如何化解這些社會矛盾的呢?


回顧歷史,19世紀末的美國商業巨頭們,如卡內基、洛克菲勒等人,通過嚴格控制成本、提高效率來擴大公司規模。他們在工人罷工時採取強硬立場,堅決不在利益上妥協。這種做法雖然推動了相關行業的全球化,但也引發了公眾的強烈不滿。


當時,美國社會對大公司的擔憂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大公司利用壟斷優勢打壓新進入者,阻礙公平競爭;二是大公司越來越多地參與政治,引發政商勾結的擔憂。這種情況下,反壟斷運動應運而生。


1890年,美國國會通過了《謝爾曼反托拉斯法案》,這成為了美國反壟斷的標誌性立法。隨後,各州建立了專門的商務委員會,負責監控公司亂漲價行為。1911年,標準石油公司被強制拆分為43個區域性公司,洛克菲勒壟斷美國石油行業的時代結束。


然而,反壟斷運動並沒有阻止美國大公司的發展。相反,在技術創新的支持下,一些美國公司形成了更大規模。那麼,為什麼像IBM、通用電氣、蘋果、微軟等新一代大型美國公司沒有受到更多指責呢?


答案在於,這些公司在利益分配、商業倫理、社會責任等方面實現了迭代。二戰後,隨著美國經濟持續繁榮,大公司的員工薪酬福利持續改進,人性化政策、族群公平性也有提高。從二戰後到20世紀70年代末,美國的貧富差距縮小速度達到了頂峰。


以IT產業為代表的新型科技公司,通過更好的薪酬福利,尤其是員工持股計劃,把更多雇員變成了小股東。這種做法不僅提高了員工的積極性,也讓公司的利益與員工的利益更加一致。同時,大公司在社會責任、環保問題、慈善公益、公司治理等多方面的商業倫理也有了顯著提升。


然而,新的挑戰也隨之而來。像谷歌、亞馬遜、臉書等互聯網平台公司,雖然充分利用數據化優勢主導了網絡搜索、電商、社交等領域,但它們在數據隱私等方面是否涉嫌壟斷濫用,也引發了更多的政府監管。


這告訴我們,雖然美國大公司多是從市場競爭中崛起的,但當它大到可以壟斷某個產業或細分市場時,商業就不再只是商業。針對它們的監督審核會成為常態,這有利於行業內的公平競爭,也有利於公共利益。


從"讓大眾見鬼去吧"到員工持股計劃,美國大公司的發展歷程告訴我們,企業的成功不僅在於追求利潤,更在於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履行社會責任。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實現長久發展。


對於我們來說,無論是創業者還是職場人,都應該從中汲取智慧。我們要明白,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的支持,只有真正為社會創造價值,平衡各方利益,才能獲得長期的成功。同時,我們也要警惕過度壟斷帶來的弊端,支持公平競爭,維護市場秩序。這樣,我們才能共同推動經濟的健康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的美好願景。

    0會員
    30內容數
    分享羅叔在投資理財和創業過程中的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罗叔财经101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翻開美國商業發展的畫卷,我們彷彿看到了中國近幾十年的縮影。從鐵路到汽車,從零售連鎖到互聯網經濟,每一次產業變革都孕育著巨大的商機。而那些成功抓住機遇的企業家,不僅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更推動了整個國家的進步。 讓我們以美國麥當勞的崛起為例。1940年,麥當勞兄弟在加州開了一家普
    我有個朋友最近跟我抱怨說他厭惡資本主義,討厭這個「整個系統」。他跟我一樣是軟體工程師,但他總是頻繁換工作,而且每次離職後都會休息很長一段時間。 招聘方不太喜歡他,因為他的簡歷上充滿了大片空白期。他並不是討厭工作,只是性格比較隨性,不喜歡壓力和競爭,希望能按自己的節奏做事。 他在一個前共產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寫作賺錢」無疑成為了許多人嚮往的職業選擇。但真的有這麼容易嗎?讓我們一起來揭開這個神秘的面紗。 最近,我看到一篇有趣的文章《Don't Worry, Professional Writing Is Definitely Not a Giant Pyramid Schem
    你是否也曾幻想過辭掉朝九晚五的工作,全身心投入自己的事業?或許你已經厭倦了日復一日的辦公室生活,渴望能夠掌控自己的時間和命運。但是,真的需要如此極端嗎? 我曾經也和你一樣,對現狀感到不滿,迫切地想要改變。四年前,我幾乎要辭去工作,接受一份薪資降低60%的新工作。我差點花大把金錢購買自己根本不會
    幣圈的朋友們,你們好!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一個讓我最近賺得盆滿缽滿的小秘訣——1SOL質押。我知道很多人可能會覺得DeFi項目太複雜,但是別擔心,用上DappRadar這個神器,連我這樣的菜鳥都能輕鬆上手。 說到1SOL,它是一個在幣安智能鏈上運行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我最初被它吸引是因為它的介面簡
    還記得2017年那場轟轟烈烈的比特幣狂潮嗎?當時我就跟很多人一樣,懷著發財夢沖進了加密貨幣的世界。結果呢?賺是沒賺到,倒是把積蓄虧了個精光。 不過,這幾年我在加密貨幣領域摸爬滾打,總算找到了一條相對穩妥的賺錢路子——質押(Staking)。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是如何通過質押Gather幣(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翻開美國商業發展的畫卷,我們彷彿看到了中國近幾十年的縮影。從鐵路到汽車,從零售連鎖到互聯網經濟,每一次產業變革都孕育著巨大的商機。而那些成功抓住機遇的企業家,不僅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更推動了整個國家的進步。 讓我們以美國麥當勞的崛起為例。1940年,麥當勞兄弟在加州開了一家普
    我有個朋友最近跟我抱怨說他厭惡資本主義,討厭這個「整個系統」。他跟我一樣是軟體工程師,但他總是頻繁換工作,而且每次離職後都會休息很長一段時間。 招聘方不太喜歡他,因為他的簡歷上充滿了大片空白期。他並不是討厭工作,只是性格比較隨性,不喜歡壓力和競爭,希望能按自己的節奏做事。 他在一個前共產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寫作賺錢」無疑成為了許多人嚮往的職業選擇。但真的有這麼容易嗎?讓我們一起來揭開這個神秘的面紗。 最近,我看到一篇有趣的文章《Don't Worry, Professional Writing Is Definitely Not a Giant Pyramid Schem
    你是否也曾幻想過辭掉朝九晚五的工作,全身心投入自己的事業?或許你已經厭倦了日復一日的辦公室生活,渴望能夠掌控自己的時間和命運。但是,真的需要如此極端嗎? 我曾經也和你一樣,對現狀感到不滿,迫切地想要改變。四年前,我幾乎要辭去工作,接受一份薪資降低60%的新工作。我差點花大把金錢購買自己根本不會
    幣圈的朋友們,你們好!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一個讓我最近賺得盆滿缽滿的小秘訣——1SOL質押。我知道很多人可能會覺得DeFi項目太複雜,但是別擔心,用上DappRadar這個神器,連我這樣的菜鳥都能輕鬆上手。 說到1SOL,它是一個在幣安智能鏈上運行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我最初被它吸引是因為它的介面簡
    還記得2017年那場轟轟烈烈的比特幣狂潮嗎?當時我就跟很多人一樣,懷著發財夢沖進了加密貨幣的世界。結果呢?賺是沒賺到,倒是把積蓄虧了個精光。 不過,這幾年我在加密貨幣領域摸爬滾打,總算找到了一條相對穩妥的賺錢路子——質押(Staking)。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是如何通過質押Gather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的家族史四處可見男性的屍體。未亡女人的至痛召喚他們跨過冥界,化現為鬼魂。死亡讓他們超脫我既愛又恨的此際,變成超自然。——潔思敏‧沃德 「傷慟文學的新經典」,書介上的這句話完全精準,作者潔思敏‧沃德所哀悼的不僅是不幸的親友們,而是一整個美國南方的貧窮黑人社群,被龐大的黑影所壟罩黑而傷逝的歷史,
    Thumbnail
    看過的勵志運動電影不勝枚舉,總在我感到失落無力時,為我注入熱血沸騰的動力。而於2023年上映的美國運動傳記電影《船上的男孩》,改編自真人真事,不僅刻劃出美國大蕭條時期的背景樣貌,也將「個人」榮耀重心轉至「團體」合作。  《船上的男孩》故事描述1930年代,美國大蕭條,人們掙扎著餬口過日子。9位勞工
    Thumbnail
    1917年,俄羅斯十月革命時(其實是新曆的11月)無產階級成功,猶太人離開了,有部分逃往中國,本來也只是借居,移民對他們而言都是迫於無奈。 同一年,卓别林拍了一部短片叫做《移民》(The Immigrant)——那是六月的片,早了十月革命半年——歐洲的移民和難民搭船到了紐約,看到自由女神像,卻
    那是最好的時代,那是最壞的時代;那是希望之春,那是絕望之冬; 那是水淹及胸的世代,全世界都在歡呼、鼓噪 我們應有盡有,我們一無所有;我們直奔天堂,我們墮入地獄…… 台下鼓掌著的人們 嘴裡掩蓋止不住的微笑 在水裡鼓掌。劇終。 海水退了就知道誰沒穿褲子 -改自狄更斯+ 巴菲特 兩場戲劇 兩層架構 兩處
    政府只是大財團的魁儡,人民只選擇相信自己期望的事情,不從眾的人就被歸為異類,有能力的人搶奪資源,沒能力的人蒙蔽雙眼,麻痺自己好快活到世界末日來臨的那天,這根本不是電影,而是紀錄片。
    Thumbnail
    一次世界大戰的老兵威爾森,打贏了戰爭卻輸掉了生活,戰勝後返鄉,卻接連面臨與妻子離婚、投資股市破產的悲劇,讓他成天藉酒澆愁。有一次,威爾森因飲酒過量差點見到上帝,好不容易出院後,他痛定思痛,順利戒酒成功,並將餘生全力投入成立與推廣「戒酒無名會」。
    Thumbnail
    被譽為是21世紀版的《動物農莊》,以超現實手法,諷刺、警示現代多數國家體制中,蘊藏的風險與威脅。但比起喬治・歐威爾的作品,這本由小說家喬治‧桑德斯在2005年所著的《統治者菲爾的瘋狂崛起》顯得更加科幻、獵奇,簡潔的文字與篇幅,卻隱隱預言了近代在社群媒體與媒體助長下,更加暗潮洶湧的國際局勢。
    Thumbnail
    《了唔起嘅蓋茨比》係費茲傑拉德嘅代表作之一,係喺1925年問世。部小說以尼克·卡羅維嘅視角,描繪咗20世紀20年代美國社會上流階層嘅隱秘故事,突顯咗「美國夢」破滅嘅主題。電影中嘅經典場景,例如小李子舉住酒杯背後煙花綻放,成為呢部不朽之作嘅象徵。電影透過展現黛西嘅婚姻困境同埋蓋茨比嘅執著追求,深刻反映
    Thumbnail
    我的家族史四處可見男性的屍體。未亡女人的至痛召喚他們跨過冥界,化現為鬼魂。死亡讓他們超脫我既愛又恨的此際,變成超自然。——潔思敏‧沃德 「傷慟文學的新經典」,書介上的這句話完全精準,作者潔思敏‧沃德所哀悼的不僅是不幸的親友們,而是一整個美國南方的貧窮黑人社群,被龐大的黑影所壟罩黑而傷逝的歷史,
    Thumbnail
    看過的勵志運動電影不勝枚舉,總在我感到失落無力時,為我注入熱血沸騰的動力。而於2023年上映的美國運動傳記電影《船上的男孩》,改編自真人真事,不僅刻劃出美國大蕭條時期的背景樣貌,也將「個人」榮耀重心轉至「團體」合作。  《船上的男孩》故事描述1930年代,美國大蕭條,人們掙扎著餬口過日子。9位勞工
    Thumbnail
    1917年,俄羅斯十月革命時(其實是新曆的11月)無產階級成功,猶太人離開了,有部分逃往中國,本來也只是借居,移民對他們而言都是迫於無奈。 同一年,卓别林拍了一部短片叫做《移民》(The Immigrant)——那是六月的片,早了十月革命半年——歐洲的移民和難民搭船到了紐約,看到自由女神像,卻
    那是最好的時代,那是最壞的時代;那是希望之春,那是絕望之冬; 那是水淹及胸的世代,全世界都在歡呼、鼓噪 我們應有盡有,我們一無所有;我們直奔天堂,我們墮入地獄…… 台下鼓掌著的人們 嘴裡掩蓋止不住的微笑 在水裡鼓掌。劇終。 海水退了就知道誰沒穿褲子 -改自狄更斯+ 巴菲特 兩場戲劇 兩層架構 兩處
    政府只是大財團的魁儡,人民只選擇相信自己期望的事情,不從眾的人就被歸為異類,有能力的人搶奪資源,沒能力的人蒙蔽雙眼,麻痺自己好快活到世界末日來臨的那天,這根本不是電影,而是紀錄片。
    Thumbnail
    一次世界大戰的老兵威爾森,打贏了戰爭卻輸掉了生活,戰勝後返鄉,卻接連面臨與妻子離婚、投資股市破產的悲劇,讓他成天藉酒澆愁。有一次,威爾森因飲酒過量差點見到上帝,好不容易出院後,他痛定思痛,順利戒酒成功,並將餘生全力投入成立與推廣「戒酒無名會」。
    Thumbnail
    被譽為是21世紀版的《動物農莊》,以超現實手法,諷刺、警示現代多數國家體制中,蘊藏的風險與威脅。但比起喬治・歐威爾的作品,這本由小說家喬治‧桑德斯在2005年所著的《統治者菲爾的瘋狂崛起》顯得更加科幻、獵奇,簡潔的文字與篇幅,卻隱隱預言了近代在社群媒體與媒體助長下,更加暗潮洶湧的國際局勢。
    Thumbnail
    《了唔起嘅蓋茨比》係費茲傑拉德嘅代表作之一,係喺1925年問世。部小說以尼克·卡羅維嘅視角,描繪咗20世紀20年代美國社會上流階層嘅隱秘故事,突顯咗「美國夢」破滅嘅主題。電影中嘅經典場景,例如小李子舉住酒杯背後煙花綻放,成為呢部不朽之作嘅象徵。電影透過展現黛西嘅婚姻困境同埋蓋茨比嘅執著追求,深刻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