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大概是我十分之一的人生──用來跟這個社會溝通,讓人們有機會了解這個國家對原住民族權益的漠視。
七年有多長?經歷了兩屆總統任期、跨越了橫掃全球的世紀大疫,許多事情都已經改變,但對於一個理想的追求、權益的平反,卻可能只是個看似微不足道的起點。從凱達格蘭大道,到捷運台大醫院站的一隅,我們或許都曾經路過他們,卻從未停下腳步;然而,對他們來說,這是一趟「回家」的旅程,直到應有的權利恢復之前,他們的腳步將不會停止。
《巴奈回家:凱道·二二八公園的二六四四天》是一本關於原住民權益的作品,由藝人巴奈和媒體人徐璐所著,前半段是巴奈本人及丈夫那布的生命歷程,後半段則是副標當中,他們在前總統蔡英文執政的8年間,維持2644天的抗爭心路歷程。雖說是兩人的故事,但它們同時也是整體原住民命運的縮影,其中巴奈與那布不只族裔不同,成長軌跡也天差地別,卻在最後匯流,成為共度生命與抗爭的伴侶。
除非是曾經歷過日本殖民時期,否則身為一個漢人,恐怕沒有辦法理解原住民所必須、已經面對的「失去」,但至少透過文字我們能夠理解,原住民文化與土地之間的連結,還有在這樣的前提之下,傳統領域的流失將對文化傳承所造成的影響。先是漢人,接下來是日本人,之後又是漢人,面對一波波外來者的強勢文化來襲,他們如何被迫在自己不熟悉的遊戲規則底下,玩著一場又一場贏面不大賭局。
相對於陌生的原住民文化,至少在面對國家巨獸時的無力感,對於所有曾經抗爭過的人們卻是熟悉的;當應該擁有的權利被剝奪,原本應該保護自己的國家,卻和壓迫者一起站在對立面,成為驅趕自己的加害者,從這個角度來思考,就更能夠理解「巴那馬」三人的不甘,還有他們背後所代表的那些族人們。
加分、補償金,過去在談到原住民議題時,這些措施往往成為爭論的議題,彷彿藉由後天加諸的條件,就能夠彌補他們的劣勢,甚至抵銷漢人對他們的剝削與掠奪。身為既得利益者的我們,對於過去歷史的作為,或許已經沒有辦法帶來改變,但至少我們能夠回應巴奈用1/10的生命長度進行的號召,幫助他們找回自己的名字、走完這趟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