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主題:損益表
損益表:是掌握企業營利與虧損的指標
是一家公司於特定時間內的營利表現(動態表)
關鍵問題:
跟現在比較:是否有賺錢?→賺錢與否的原因?
跟過去比較:是否越來越賺錢?→沒有賺錢的原因?
跟同業比較:是否成長幅度大?
損益表三元素:營收、成本、淨利

由基本三元素衍伸出其他細項,請參考上圖。

1.營收:包含營業收入跟非營業收入
營業收入:公司主要經營活動所產生的收入,公司最主要且穩定的收入來源。 ex:例如製造業的產品銷售收入。
非營業收入: 非主要經營活動產生的收入,通常金額較小且不穩定。ex:投資收益、租金收入等

2.成本:包含直接成本跟間接成本
直接成本:公司主要經營活動所產生的成本,與營業收入相對應,用於計算營業毛利(營收-直接成本)。 ex:原物料成本、人工費用等。
間接收入(即費用): 營運過程中必要但非直接生產相關的支出,這些費用支撐整體營運但不直接對應特定產品。ex: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研發費用等

2.淨利:包含營業淨利、稅前淨利跟稅後淨利
營業淨利:營業毛利(營收-直接成本)-花費(間接成本),反映公司核心營運能力的獲利表現。
稅前淨利: 營業淨利±業外收入(支出),代表公司在繳稅前的整體獲利能力。
稅後淨利:稅前淨利-所得稅。評估公司最終獲利能力的關鍵指標,也是股東真正可分配的淨利
回到關鍵問題:
跟現在比較:是否有賺錢?→賺錢與否的原因?
跟過去比較:是否越來越賺錢?→沒有賺錢的原因?
跟同業比較:是否成長幅度大?
其實要確認的步驟都一樣:先從稅後淨利看是否賺錢,再抽絲剝繭去找尋到底是本業(營業毛利),抑或是花費降低而賺錢,還是其實是業外收入而賺錢(稅前淨利)。
再針對問題去跟過去或是同業比較。
其實很多小細節都是藏在財報裡面喔!
例如有些公司擁有很多土地,當年度會獲利是因為賣土地的關係,而非本業賺錢,這可是單看結果看不出來的喔。
重要聲明
投資警語
- 本文僅為財報基本概念說明,不構成投資建議
- 投資有風險,請審慎評估並諮詢專業顧問
資訊限制
- 財報分析需搭配多期數據及產業背景
- 請以公司正式公告財報為準
免責聲明
- 作者不對使用本文資訊產生之損失負責
- 投資決策應基於個人判斷並自負風險
參考來源
https://blog.nextrek.co/3min-incomestatement/
https://www.esunsec.com.tw/article/post.aspx?articleid=65
https://www.digiknow.com.tw/knowledge/655da8130b24c
https://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101833&page=2
https://buffettonlineschool.com.tw/financial_statements/
若有錯誤或遺漏之處,敬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