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8月和9月,香港迎來四個新生命,他們可愛的外表和笨拙的身形,風靡了萬千民眾,就是香港海洋公園大熊貓盈盈和樂樂自然交配所產下的龍鳳胎熊貓寶寶,還有剛到達香港不久,由中國政府送給香港的一對大熊貓(原名安安、可可,日後可能安排徵名比賽予民眾參與)。
與此同時,日本也傳來運送大熊貓的消息。據報,旅居在日本東京上野動物園的一對19歲大熊貓——力力、真真,因為年事已高,經中日雙方商討之後,決定在在運輸過程不會對大熊貓做成傷害的時期就安排送返中國養老(動物運輸對動物的本身會造成不同的心理和生理傷害,日後有機會再跟各位讀者詳談相關內容)。在送別日更吸引了超過12000人去動物園,但由於人數太多,園方僅供200個名額給民眾抽籤入場,可見熊貓在日本也非常受歡迎。
相信在台灣的各位,如果有去過臺北市動物園的,都一定有看過團團、圓圓、圓仔和圓寶吧。那你知道他們是從那來的嗎?對,無錯!答案是,中國送的。
2008年,兩岸協商互送國寶級動物給對方,捉成了這次「兩岸互贈保育類動物」的外交活動,中國贈送一對大熊貓給台灣,台灣回贈一對台灣長鬃山羊與台灣梅花鹿給中國。除了香港、台灣、日本,你會發現其他國家的動物園也有大熊貓的身影,這又是為什麼呢?在這之前,我們先看看大熊貓到底是一種什麼的生物。
別看熊貓(Ailuropoda melanoleuca)這麼笨掘的身形和憨憨的外表,其實他是屬於食肉目(Carnivora)熊科(Ursidae)的哺乳動物。看他們尖銳的牙齒和爪子,也不難想像是會吃肉的,只是他失去了感知肉類鮮味的基因,而不愛吃肉,而轉為吃竹子,但因腸道內沒有分解木質素和纖維表的酶,對竹子的消化吸收率只有17%。
黑白兩色的大熊貓是中國的特有物種,主要棲息於四川的山區和陝西的秦嶺地區。根據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發表《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稱,野外大貓熊數量從40年前的1,114隻增加到了1,864隻,由「瀕危物物」降為「易危物種」。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根據對物種的調查,對其數量多寡進行分級,以識別受威脅的物種。
大家可能在一些生物學書籍或動物紀錄片中都看過熊,熊掌有五爪,有利於攻擊和捕獵,而熊貓為熊科動物的一員也一樣,但他們為了能夠更容易取得竹子而演化「偽姆指」,好讓能夠抓穩竹子。演化的過程並不是一時半刻能改變的事情。根據考古學研究發現,「偽姆指」的結構早已出現在800多萬年前,熊貓的祖先始熊貓(Ailuaractos lufengensis)身上,可見熊貓的祖先也早已是兼食竹類的雜食動物了。
大約30000年前,大熊貓在河南境內曾繁盛一時。龐大的身軀和厚厚的皮毛得到古代人的青睞,而大量獵殺為肉食和皮毛製品,直到3000年的中原地區,也還是存在不少的大熊貓,那為什麼現卻成為了受保護的動物呢?
隨著中原地區的城市發展,加上人類對熊貓有需求,大量的捕殺沒有停止過。聚落規模的擴張,導致熊貓棲地破碎化,再加上多次竹子的開花事件和大量捕殺,數量大幅下滑,就連同棲地重疊的金絲猴和小熊貓也是面臨同一境況。
熊貓冷知識1:雌性熊貓能根據生活環境的變化和心理因素,而選擇將正在發育的胎兒吸收回去,所以這做成在人工飼養的環境下很難繁殖大熊貓。
對於熊貓是如何成為國寶,這可能需要對歷史文獻作出深入的研究,因為熊貓外交的歷史最早可以上溯至唐朝武則天時期,當時武則天就曾送給日本天武天皇兩隻「白羆」和70張「白羆」毛皮(「白羆」則是古人對熊貓的稱呼)。
而近代的政治性贈送模代,就由蔣夫人宋美齢和孔夫人宋藹齡創先河,於1941年對美軍在二戰中救濟中國難民,向其贈送一對大熊貓以表示感謝。
1950年代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繼續採取政治性贈送的方式進行「熊貓外交」,與他國建立良好的外交關係,先後有蘇聯、朝鮮、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西班牙及墨西哥等九個國家接受過中國贈與的24隻大熊貓。
1980年代,由於保講瀕危動物呼聲的壓力,結束了這場純政治性的外交活動,但換來的是增添商業味道的巡展與租借。美國的動物園在短短三個月的租借期就就獲取高達數千萬美元的巨額門票受益。期後各國的動物園都紛紛向中國動物園申請租借大熊貓。由於租借熊貓帶來巨大的收益,林業部為了分一杯羹,也加入租借行列,甚至直接捕捉野生熊貓以供出租。
一些環保團體和專業組織也開始注意到熊貓租借對大熊貓個體和種群造成的一些影響。旨在保護瀕危野生動植物的華盛頓公約也對熊貓租借表示有條件的支持,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世界自然基金會、美國動物園和水族館協會都公開表示應該對熊貓租借進行一定規範,防止商業性的租借行為對被租借熊貓的生活和繁殖造成影響,同時保證通過熊貓租借所獲得的利益被用於大熊貓的保護。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和中國動物園協會與國際動物保護機構達成協議,中國可以將一對健康、有繁殖能力的大熊貓送至其他國家10年的租借期。每年每隻熊貓須支付100萬美元,10年總共支付2,000萬美元。這份可觀的收益也附帶條件,新方案將租借時間大大拉長至10年,可續約,其間須進行合作研究,讓一系列工作人員和相關領導可以獲得出國考察的機會;二為經由該計畫在海外誕生的幼熊會被視為中國財產,並按租約在四歲時送回中國;三為若大熊貓意外死亡,其遺體也歸中方所有。
熊貓冷知識2:印度也曾經向中國申請租借大熊貓,但被中國屢次拒絕。 眾所周知,印度級的衛生環境享負盛名,中國豈能讓自家國寶落得如斯田地呢!
由於高昂的租借費用及疫情的影響,令到不少動物園都入不敷支,部分租約到期的大熊貓不考慮續約,有的甚至造成營養不良,考慮與中國談判提早歸還。
從利用熊貓作政治外交來看,人類把動物玩弄在股掌之中也是近代的事件。大熊貓作為中國的國寶,不僅憑藉其可愛的外表和珍稀的生態地位贏得了人們的喜愛,也成為了中國外交的象徵。雖然中國已在1958年設立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但到1992年以後才對熊貓保育工作有正向的發展。但在保育的後背也伴隨著政治外交和商業利用的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