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里斯號(HMS Achilles)是一艘利安德級輕型巡洋艦,是該級五艘中的第二艘。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紐西蘭皇家海軍服役。她於1931年為皇家海軍下水,於1936年租借給紐西蘭,並於1941年轉入新的紐西蘭皇家海軍,與姐妹艦埃克塞特號並肩作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大西洋和太平洋服役後,她返回皇家海軍。1948年,她被出售給印度海軍,並以 INS Delhi 的名義重新服役,最後於1978年被報廢。
效能數據
排水量:7,270噸(標準)
長:169米
寬:17米
吃水:4.9米
動力:72000匹
裝置:6 × 海軍型燃油型三汽鼓水管鍋爐;4 × 帕森斯式齒輪傳動式蒸汽渦輪機;4 × 推進器
航速:32.5節
航程:10300海浬/12節
編制:570人
武器:4 × 雙聯裝152mm主砲;4 × 102mm高射砲;3 × 四聯裝12.7mm防空機槍;2 × 四聯裝533mm魚雷發射管
裝甲:側舷:102mm;甲板:32mm;彈藥庫:25-98mm;砲塔:25mm
艦載機:1 × 水上偵察機
其它:1 × 彈射器
她是利安德級輕型巡洋艦五艘中的第二艘,被設計為約克級的有效後續軍艦。升級改良為利安德級,她可以攜帶一架飛機,並且是第一艘攜帶超級海象水上飛機(Supermarine Walrus)的艦艇,儘管兩架海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前就損失了,她曾經攜帶過特殊的DH.82蜂王機,這是一架無線電遙控無人機,類似今天的無人機。
阿基里斯號最初是為皇家海軍建造的,並於1933年10月10日服役,命名為HMS阿基里斯號。紐西蘭皇家海軍成立為止,並於1941年9月被調入紐西蘭皇家海軍,HMNZS阿基里斯號重新服役。大約60%的船員來自紐西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阿基里斯號開始在南美洲西海岸巡邏尋找德國商船,但到1939年10月22日,她抵達福克蘭群島,並被分配到亨利·哈伍德準將領導下的南美師並分配給G部隊(與埃克塞特和坎伯蘭一起)。
1939年12月13日清晨,一支由阿基里斯號、阿賈克斯號和埃克塞特號組成的部隊在地平線上發現了煙霧,並於06:16確認這是一艘袖珍戰艦,被認為是德國戰艦舍爾海軍上將號,但最後證明這是一艘德國重巡洋艦施佩伯爵號。隨後發生了一場激烈的戰鬥,戰鬥範圍約11海裡(20公里)。阿基里斯號受到了一些傷害,在交火中,四名船員喪生,船長受傷。 07:15左右,航程縮小至約4海浬(7.4公里),施佩伯爵號於07:45左右中斷交戰,前往蒙得維的亞中立港,並於當晚22:00進入蒙得維的亞中立港,當時她遭到了阿基里斯號和阿賈克斯號的整天監視。施佩伯爵號根據國際法被迫在72小時內離開,面對他認為勢不可擋的情況,施佩伯爵號的船長漢斯·蘭斯多夫寧願鑿沉自己的船,也不願冒著船員生命危險。阿基里斯號在普拉特河戰役中懸掛的一面軍旗被捐贈給福克蘭群島基督教堂,至今仍懸掛在史丹利港大教堂的南牆上。
大西洋戰役結束後,阿基里斯號於1940年2月23日返回紐西蘭奧克蘭,並在那裡進行了整修直至6月。1940年德國在南太平洋的攻擊活動之後,阿基里斯號護送第一支跨塔斯曼商業船隊 VK.1(由帝國之星號、查爾莫斯港號、俄羅斯皇后號和芒格努伊號組成)於1940年12月30日離開雪梨前往奧克蘭。日本參戰後,她護送部隊護航,隨後加入西南太平洋的澳紐軍團中隊。 1941年12月,阿基里斯號與海軍少將約翰·克雷斯 (John G. Crace)的旗艦堪培拉號(HMAS Canberra)和珀斯號 (HMAS Perth)會合,組成彭薩科拉護航艦隊。
1943年1月5日,當她隨美國海軍第67特遣部隊在瓜達爾卡納爾島附近執行任務時,遭到四架日本飛機的襲擊。一枚炸彈炸毀了 X 砲塔的頂部,造成13名水手死亡。1943年4月至1944年5月期間,阿基里斯號停靠在英國朴茨茅斯進行維修和現代化改造,她的單門4英寸防空砲被四聯裝的兩用QF 4 英寸 Mk XVI 艦炮取代,安裝了現代雷達,受損的 X 砲塔被四聯裝的四門QF 2 pom poms取代,由於造船廠爆炸導致14人死亡,工程被延後。 完成改造後阿基里斯號被送回紐西蘭艦隊,隨後於1945年5月加入英國太平洋艦隊,參與太平洋戰爭的最後行動。
戰後,紐西蘭海軍於1946年9月17日在英格蘭肯特郡施爾尼斯將阿基里斯號交還英國皇家海軍;後者於1948年7月5日將本艦售予印度海軍,並以「德里號」的名稱正式列裝。在其於1978年6月30日在孟買被拆解前,阿基里斯號均在印度海軍中服役。1968年本艦代表印度政府與由卡麥隆·羅斯比中將指揮的英國皇家海軍韃靼號巡防艦共同參與了模里西斯的獨立儀式。拆解後,阿基里斯號的Y炮塔贈送予紐西蘭政府作為禮物,該炮塔目前在紐西蘭奧克蘭北岸市德文港海軍基地展出。 1956年,阿基里斯號在電影《普拉塔河之戰》中飾演自己。
(部分內容參考於網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