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氏三姊妹與她們的時代:上集 她們的他們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個人心得非喜勿戰

#非常偏頗不喜勿入


雖然書名是《宋氏三姊妹與她們的丈夫》(張戎),但其實書中對孫中山和蔣介石的篇幅相當大。歷史不好的我沒辦法融會貫通的說太多頭頭是道的心得,無法系統性地融會貫通,但仍想分享一些感想。


先談談書中的幾位男人:


孫中山

政治面

這位先生真是顛覆了我對他的認知(我歷史到底有多差啊!)在我眼裡,他似乎是個未竟成功的 賣國賊。他只是想把「皇帝」這個稱號換成「總統」,一生瘋狂追逐這個位置,窮極一生都在為這個目標努力。他的自私性格從小就能看出來,對大哥予取予求,完全不顧及家人的顏面。為了獲取總統大位,他先與蘇聯談判,企圖以出賣中國部分領土來換取支持,後又與日本協商,打著政治交易的幌子,實則只為換取金錢或權位。連蘇聯和日本大概都覺得:平常需要戰爭才能奪取的土地,這個人竟然主動送上門來,這不太正常吧?結果兩國都拒絕了他的提議。


或許,孫中山的確為當時的中國帶來了革命的思維,點燃了推翻帝制的火種,也讓中國得以看見外面的世界與民主的樣貌。但他所倡導的三民主義中的民族主義,與我想像的不同,我覺得他其實更傾向共產主義的思維。此外,他真正想掌握的,是如同皇帝般的實權。


感情面

在感情上,他更像是一個冷血動物。對於髮妻盧慕貞,他基本上是完全不聞不問,後來又百般利用宋慶齡,借助她的家庭背景和大筆資金援助,最後在戰火中自己先逃命,將她一人留在危險中。


孫中山一生只愛總統大位,滿嘴跑火車,卻在戰火前線中總是先行逃跑。曾經被他稱為好友的人為他犧牲,但他卻毫無責任感。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少有人願意幫助他,導致他提出的任何需求都無人理會。


蔣介石

感情面

蔣介石的感情生活值得一提,特別是他早期的行為和後來的轉變。據一些野史記載,他在第一段婚姻中曾對妻子毛福梅有過家暴、拖行、毒打的行為。然而,為了政治利益,他後來與宋美齡結婚,這場婚姻成為他人生的重要轉折點,似乎讓他徹底改變了,整個人像是徹底醒悟(當然更是因為宋美齡打不得啦),蔣介石在與宋美齡的婚姻中展現出對她的高度尊重和關愛,甚至後來也因為宋家而成為了上帝的信徒,這重大轉變對於蔣的個人生活和政治理念都有影響。在美齡多次的離開他遠赴美國時,他都在日記及電報中哀哀切切的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

而他對自己的兒子蔣經國,其實也是充滿的父親的愛,10年間竭盡全力多次與蘇聯交涉,希望能換回自己的兒子,然而,面對蘇聯提出的苛刻條件,他清楚自己不能因私情而損害國家利益。在蔣經國的安全與國家利益之間,他經歷了多次掙扎。雖然最終因蔣經國的問題對中共做出了部分妥協,這也是多方面考慮下的結果。國共內戰的失敗不能僅歸因於此,還包括國際形勢的變化、美蘇的博弈、國民政府內部的腐敗,以及戰略錯誤等多重因素。但從當時的情況來看,這已經是蔣介石為換回兒子所做的最佳選擇。


相比孫中山的冷漠,蔣介石在家庭關係中的深情顯得格外突出,兩者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政治面

當閱讀歷史故事或評論文章時,我逐漸理解到,作者難免會帶有主觀意識。然而,我非常認同一句話:不能用今天的標準來評判過去。在那個動盪的年代,許多政治領袖面臨著極端的壓力和殘酷的現實。

「我不贊成屠殺,但在專制的年代能完全避免殺戮嗎?」


那真的是一個充滿了各種血腥的百年

1941-1945 希特勒納粹大屠殺

1947-1976 毛澤東土地改革運動、鎮反運動、反右運動、大躍進、文化大革命

1949-1987 台灣白色恐怖


從蔣帶著國民黨撤到台灣開始,兩方人馬就在自己的領土裡面進行一連串的政治清洗。中國人民以為共產黨上來能解救自己被國民黨的搜括,沒想到更是被掠奪的連命都不剩。毛推行的各種暴政讓中國死了上千萬的人,最知名最荒唐的就是他的打麻雀運動(殺了2億多隻耶怎麼辦到的),導致了上千萬人死亡的大飢荒(真的是大躍近),這又跟政治清洗沒啥關係。台灣的白色恐怖有點被蓋牌,實際上被政治清算死亡的人紀載中是3萬多人,但正如北野武所說:「災難不是死了兩萬人這件事,而是死了一個人這件事發生了兩萬次。」這句話點出了個人生命在歷史中的重要性,提醒我們每一次死亡都是一次不可忽視的悲劇。


書裡面對蔣的批判其實相對較少,讓歷史不好的我也難以做出深入的評價XD,反而會覺得他相對有原則,面對蘇聯拿兒子做為威脅,也還是把國家利益放在前面,也不輕易退讓,當然他的領導風格並不令人欣賞,其實看起來也不太聰明,才會一路被宋家牽著鼻子走,最終導致我認為的一連串的失敗。


宋耀如(宋嘉澍):三姊妹的父親

本書中我最佩服的男人就是他!貧苦出生,離鄉背井最後被過繼到美國去,但美國的生活一路並不順遂,可以想見的歧視與欺壓,都沒有打敗他樂觀的天性,即便被羞辱,他也能把這一切當成是一場可愛的玩笑與惡作劇,一笑置之。本來的志願是成為上帝的信徒並且傳道,回到中國後,他不僅成為一位傳教士,也因經商成功成為當時的富商之一

一開始也是信奉孫中山的革命,曾經是孫中山革命事業的早期支持者,並且幫助他籌集資金,但隨著革命的變化,逐漸對孫中山的政治理念產生疑慮,最終選擇淡出政治。對權勢無所眷戀,因為他心中有著更高的信仰。在那個年代,開創了中國女性海外求學的先例,受當時自己在美國艱苦但富有收穫的留學經歷影響,他深信子女需要接受良好的教育,開闊眼界。他的終極期望是,這些孩子能夠將所學回饋給中國,為國家作出貢獻。

在他的影響下,三位宋氏姐妹——宋靄齡、宋慶齡、宋美齡都成為當時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女性,這無疑是受宋耀如對教育和開拓視野的重視所影響。


孫中山、蔣介石和宋耀如這三位男性在中國近代史上都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但他們的選擇、情感和信仰卻大相徑庭。孫中山的政治抱負讓他一生追逐權力,卻往往忽視了家人;蔣介石則讓人看見了更多他對家庭與國家的選擇;而宋耀如(真的是本書中為一個正常人)則在動盪的時代中堅守信仰,影響了他身邊最重要的女性們。下一篇,我想來聊聊這三位男人身邊的「她們」,宋氏三姊妹如何成為中國近代史上最不凡的女性。(但應該也還是沒什麼好評價就是了XD)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不完美少女的理想主義
7會員
19內容數
在這個不完美的世界裡的求一個大同世界觀,在這個理想主義無處安放的狹縫中,用文字謹小慎微的捧起一個屬於自己的烏托邦。
2024/11/15
覺得好累的根源,原來是我無法對自己感到驕傲。
Thumbnail
2024/11/15
覺得好累的根源,原來是我無法對自己感到驕傲。
Thumbnail
2024/10/02
宋氏三姊妹的愛與矛盾。透過她們各自的生活選擇,反映出不同的信念與使命感。宋靄齡以家族為重,宋慶齡成為反叛者追求信念,而宋美齡則在愛的包圍中掙扎。她們的故事展示了在動盪時代中,情感與政治之間的複雜糾葛,並引發人們對她們命運的思考。
2024/10/02
宋氏三姊妹的愛與矛盾。透過她們各自的生活選擇,反映出不同的信念與使命感。宋靄齡以家族為重,宋慶齡成為反叛者追求信念,而宋美齡則在愛的包圍中掙扎。她們的故事展示了在動盪時代中,情感與政治之間的複雜糾葛,並引發人們對她們命運的思考。
2024/06/04
在這個社會的洪流 跟著這些所謂大佬的毒瘤 他們覺得憑自己 吃過的鹽 走過的路 就能無痛入手這世界的所有新知識 讀了AI兩個字就以為自己懂了AI兩個字
Thumbnail
2024/06/04
在這個社會的洪流 跟著這些所謂大佬的毒瘤 他們覺得憑自己 吃過的鹽 走過的路 就能無痛入手這世界的所有新知識 讀了AI兩個字就以為自己懂了AI兩個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蔣介石敗退臺灣,毛澤東曾感嘆:「蔣介石手下的三員猛將,重用一位也不會輸成這個樣子。」
Thumbnail
蔣介石敗退臺灣,毛澤東曾感嘆:「蔣介石手下的三員猛將,重用一位也不會輸成這個樣子。」
Thumbnail
「吾皇萬歲!」 接過象徵帝位的金色龍形腰牌,看著聊聊數人跪拜在地高呼,聲音也不甚整齊,小強只覺得滑稽,好像在看一齣排練欠佳、演技拙劣的宮廷劇。 「趙宋第二十二世帝趙日」,這是肖日的真正頭銜。 我是趙匡胤的第二十二代子孫?小強更覺得荒謬。 不過他也注意到,奎敏的眼中流露出一股失落與哀愁。
Thumbnail
「吾皇萬歲!」 接過象徵帝位的金色龍形腰牌,看著聊聊數人跪拜在地高呼,聲音也不甚整齊,小強只覺得滑稽,好像在看一齣排練欠佳、演技拙劣的宮廷劇。 「趙宋第二十二世帝趙日」,這是肖日的真正頭銜。 我是趙匡胤的第二十二代子孫?小強更覺得荒謬。 不過他也注意到,奎敏的眼中流露出一股失落與哀愁。
Thumbnail
歷史上的汪精衛常常給我們留下「大漢奸」的印象,不過如果有看過我們前幾集影片的朋友們就會知道,其實這所謂的「漢奸」形象可不是一天造成的,汪精衛原先可是位救國與革命的奮鬥先鋒啊。讓我們來看看人見人愛的愛國青年,是如何變成眾人唾棄的大漢奸吧。 國內紛紛傳出孫中山繼承人有文武二眾,文有汪精衛,武有蔣介石。
Thumbnail
歷史上的汪精衛常常給我們留下「大漢奸」的印象,不過如果有看過我們前幾集影片的朋友們就會知道,其實這所謂的「漢奸」形象可不是一天造成的,汪精衛原先可是位救國與革命的奮鬥先鋒啊。讓我們來看看人見人愛的愛國青年,是如何變成眾人唾棄的大漢奸吧。 國內紛紛傳出孫中山繼承人有文武二眾,文有汪精衛,武有蔣介石。
Thumbnail
第三部如果要下一個標語,那我要下這個:「聖賢的代價。」 #裁軍 從這段話當中,我們可以知道曾國藩當時的地位是多麼的重要,然而,現實總是殘酷。 當曾國藩率領的湘軍終於擊潰太平軍後,他只高興了一會,因為歷史的故事告訴著他「狡兔死,走狗烹。」 君臣之道,是輔佐不是推翻。
Thumbnail
第三部如果要下一個標語,那我要下這個:「聖賢的代價。」 #裁軍 從這段話當中,我們可以知道曾國藩當時的地位是多麼的重要,然而,現實總是殘酷。 當曾國藩率領的湘軍終於擊潰太平軍後,他只高興了一會,因為歷史的故事告訴著他「狡兔死,走狗烹。」 君臣之道,是輔佐不是推翻。
Thumbnail
在江東五大叛臣中排行第二的滕胤,乃是北海郡人。 青州北海郡的擾亂,比徐州來得更早。 先是青州黃巾賊,後有袁紹公孫瓚爭霸。 滕胤的父輩跟劉繇交好,便決定去投靠當時身為揚州刺史的劉繇。 赤壁戰後,滕胤的父親跟伯父才加入了孫權軍的陣營。 年輕英俊的滕胤,當上了孫權的駙馬,也就此走進政治漩渦的不歸路……
Thumbnail
在江東五大叛臣中排行第二的滕胤,乃是北海郡人。 青州北海郡的擾亂,比徐州來得更早。 先是青州黃巾賊,後有袁紹公孫瓚爭霸。 滕胤的父輩跟劉繇交好,便決定去投靠當時身為揚州刺史的劉繇。 赤壁戰後,滕胤的父親跟伯父才加入了孫權軍的陣營。 年輕英俊的滕胤,當上了孫權的駙馬,也就此走進政治漩渦的不歸路……
Thumbnail
孫皓,東吳的末代皇帝。 不知道大家對他有什麼印象呢? 暴君? 亡國之君? 編孫皓維基的人,也是挺有趣的。 幫孫皓找出來的「歷史評價」,幾乎都是當代人的批評。 學歷史好像有這樣一個原則「越貼近當代的描述,越有可信價值」。 不過,這應該是指客觀事件描寫。 單純的價值觀,越貼近越危險。
Thumbnail
孫皓,東吳的末代皇帝。 不知道大家對他有什麼印象呢? 暴君? 亡國之君? 編孫皓維基的人,也是挺有趣的。 幫孫皓找出來的「歷史評價」,幾乎都是當代人的批評。 學歷史好像有這樣一個原則「越貼近當代的描述,越有可信價值」。 不過,這應該是指客觀事件描寫。 單純的價值觀,越貼近越危險。
Thumbnail
九 趙天寶、趙銀寶遠在日本和法國,收到父親如晴天霹靂壹樣的來信,頓感茫然。遙遠的京城和趙家大院在心理的距離,愈發的遙遠,失去了引導他們回歸的動力。而國家,這個龐然大物,此時也正在分崩離析之中,“革命”似乎成為了他們最有吸引力的選擇。 革命總有領袖,孫中山的名字家喻戶曉,死後頭像被人們印在鈔票上,中
Thumbnail
九 趙天寶、趙銀寶遠在日本和法國,收到父親如晴天霹靂壹樣的來信,頓感茫然。遙遠的京城和趙家大院在心理的距離,愈發的遙遠,失去了引導他們回歸的動力。而國家,這個龐然大物,此時也正在分崩離析之中,“革命”似乎成為了他們最有吸引力的選擇。 革命總有領袖,孫中山的名字家喻戶曉,死後頭像被人們印在鈔票上,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