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總是有許多人向我靠近。他們可能是想學習工具和軟體的使用,可能希望我分享創業的經驗,或者只是希望有人可以陪伴他們度過生命中的低谷。面對這些請求,我心中總是糾結著一股矛盾的情緒:一方面,我想幫助他們,另一方面,我卻又不願意過多涉入他們的人生故事。
我曾經認為,這種感受來自於我的內向與高敏感度,因為很容易被他人的情緒牽動。我不僅會進入他們的故事,甚至無法抽離他們的痛苦與掙扎。我害怕這樣的同理心會讓我分不清界限,導致自己的情緒受到影響,最終使我失去對目標的聚焦。因此,我從小就養成了一個習慣,將自己的情感與他人的需求切割開來,不讓他們的情緒成為我決策的障礙。
多年後,我漸漸明白,那種不想理會他人的感覺,並不代表我是冷漠無情的人。相反地,我只是選擇以另一種方式去定義善良。善良並不等於必須無條件地幫助他人,而是建立在自我價值與界限的基礎上。因為如果我們沒有選擇地去回應每個人的需求,最終只會耗盡自己的能量,反而無法有效地支持到真正需要幫助的人。
曾經有一個朋友來找我,他的公司陷入困境,員工流失、業績下滑、內部矛盾不斷。他希望我可以幫他重新規劃商業模式與團隊組織結構。我心裡非常明白,我確實有這個能力幫他度過難關,但那段時間我自己也處在一個疲憊不堪的狀態。我知道,如果我接下這個案子,我會不得不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最終可能造成雙方都無法滿意的結果。
那時我選擇了拒絕。我告訴他:「我目前沒有辦法全心投入在你的案子上,我不希望最後我們的合作變成雙方都失望的結果。」雖然他當下無法理解我的選擇,甚至覺得我不夠義氣,但我知道,這是對自己和對朋友的雙重尊重。畢竟,幫助他人的前提,是確保自己有足夠的能力與能量,而不是勉強自己去做。
在很多人的價值觀裡,善良好像是一個沒有邊界的概念,無論別人的需求有多大、自己有多疲憊,都應該無怨無悔地去回應。然而,如果善良沒有邊界,那麼幫助別人可能會演變成一種自我犧牲。最終,我們會發現自己失去了選擇與自主的權利,變成了他人需求的附屬品。
事實上,善良並不是一種無條件的義務,而是一種基於內心力量的選擇。當你可以清楚知道自己的界限,並且有能力在不消耗自己的前提下去幫助他人時,善良才是有力量的、有價值的。否則,那些無條件的付出,只會讓人們習慣索取,讓你失去對自己與他人需求的平衡感。
那麼,如何做到在善良與自我保護之間找到平衡?這裡有三個實踐步驟:
在我多年的觀察與實踐中,發現所有的人際關係與組織架構,其實都脫離不了「使命、權威、情感依戀」這三個元素。這三者之間的平衡與互動,決定了關係的穩定性與團隊的效能。
這三者之間並非固定不變,而是根據不同情境、不同比例地交互作用。當某個元素失衡時,組織內部就會出現裂痕,關係就會變得脆弱。而善良與鋒芒,就是在這樣的三角關係中,尋找出屬於自己的位置,既能保護自己,又能有效地幫助他人。
學會善良,卻不讓自己陷入被動;懂得拒絕,卻不失去愛人的能力。這樣的善良,是我在多年後重新定義的善良,是有力量、有原則、有界限的。
我開始慢慢釐清自己的角色:幫助那些真正願意改變的人,並且不再因為無法滿足他人的需求而感到愧疚。這是一種自我尊重,也是一種智慧。當我們的善良可以帶著鋒芒時,我們不僅能幫助他人,還能同時保護自己不被消耗殆盡。
記住,善良不是放棄自我,而是選擇在適當的時機與適當的對象釋放自己的光芒。因為只有真正懂得保護自己的人,才能在需要的時候,毫無保留地去照亮他人。善良,必須有點鋒芒,這樣才能在助人之餘,守護自己。
行知合一|沒有拿來操練、驗證過的知識,是無用的
附上 One Muse 的相關社群及預約隨喜體驗的資訊:
如果你對個人成長和心靈提升感到困惑,或者你的職業發展正處於瓶頸期,那麼《One Muse 顯化法則》將是你突破現狀的最佳指南。這本書不僅講述了顯化法則的核心原理,更提供了具體的實踐方法,幫助你從內在信念開始,逐步改善外在結果。
達哥結合多年在企業顧問與心靈教練領域的經驗,深入探討了「念頭」與「能量」的相互作用,揭示了成功與失敗背後的本質原因。書中所提及的「一念生萬象」理念,幫助你認識到,所有的現實都是由內在信念和念頭所形塑。當你學會正確運用這股力量,所有困難都能迎刃而解。
特別是在面對職場困境、創業挑戰和人際關係等現實問題時,本書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行動指南。從念頭的調整、思維模式的改變,到行動計劃的落實與優化,你將逐步掌握顯化的技巧,並最終實現你想要的結果。
這不是一本充滿口號的勵志書,而是一部實務性極強的操作手冊。它的每個章節、每個觀點,都是為了解決真實生活中的難題而設計。立即購買《One Muse 顯化法則》,讓這本書成為你生活中的實踐工具,幫助你改變現狀、實現目標,成為真正的「人生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