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節原書的標題是
4.3 An Array of Particles
因為改用List來處理,所以就把標題改成 A List of Particles
有了描述個別粒子的Particle
類別之後,這一節就來看看要怎麼做,才能同時掌握許多粒子的動向,特別是這些粒子的數量是隨時都在變動的。
要同時處理數量不定的許多粒子,可以使用for
迴圈搭配list
這個資料結構,藉由list
的append()
和remove()
這兩個方法,就可以隨心所欲增加或減少粒子的數量。不過,在for
迴圈裡頭操控list
的元素得特別小心,不然可是會出亂子的。
先來看看在for
迴圈裡頭使用list
的append()
方法,會有可能出現什麼問題。假設particles
是個list
,裡頭放了一些由Particle
類別所製造出來出來的粒子。執行下面的程式之後,會發生什麼事呢?
for particle in particles:
particle.update()
particle.show()
particles.append(Particle(1, 320, 50))
執行上面那段程式之後會發現,那是個無窮迴圈,particles
中的元素會越來越多!為什麼呢?因為每次執行particle.update()
、particle.show()
處理完一個粒子之後,後面就會再生一個出來,等下一個處理完,它又會再冒一個出來;最後的結果就是:因為永遠有新的粒子生出來等著被處理,所以這個for
迴圈就永遠跑不完。
上面那個例子很極端,發作時的症狀很明顯,很容易就會知道有問題。道理很簡單,因為粒子的數量會越來越多,吃掉的系統資源也會越來越多,最後會導致電腦不堪負荷而讓程式掛掉。接下來的這個例子,不會有這麼嚴重的後果,但卻因為症狀不明顯,而很容易被疏忽掉。
下面這段程式,最後會印出什麼呢?是[4, 5]
嗎?
a = [1, 2, 3, 4, 5]
for i in a:
if i<=3:
a.remove(i)
print(a)
答案是,會印出[2, 4, 5]
。為什麼?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一開始的時候,也就是當我們位於a[0]
時,因為a[0]
的值是1
,所以我們把1
這個元素從a
中移除。這時候,a
會變成[2, 3, 4, 5]
,而我們還是在a[0]
這個位置。
既然a[0]
已經處理過了,不管實際上a
變成什麼樣子,反正接下來當然就是要處理a[1]
,也就是3
。因為3<=3,所以把3
也移除,a
變成[2, 4, 5]
。
a[1]
處理過了,再來就是處理a[2]
,也就是5
。因為5>3,所以沒有被移除,最後剩下的,就是[2, 4, 5]
。
稍微精簡一下這過程:
位置在a[0]
,這時a=[1, 2, 3, 4, 5]。移除a[0]
,也就是1
,a
變成[2, 3, 4, 5]
,位置a[0]
處理完畢。
位置移到a[1]
,這時a=[2, 3, 4, 5]。移除a[1]
,也就是3
,a
變成[2, 4, 5]
,位置a[1]
處理完畢。
位置移到a[2]
,這時a=[2, 4, 5]。a[2]
,也就是5
,不用移除,a
不變,還是[2, 4, 5]
,位置a[2]
處理完畢。
a[2]
已經處理完了,接下來應該處理a[3]
,但現在a=[2, 4, 5],沒有a[3]
,所以工作結束,for
迴圈執行完畢。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利用for
迴圈來逐個處理list
的元素時,就只會一個位置一個位置依序地處理過去,一個位置就只處理一次,不管已經處理過的那個位置中的內容,是不是有變動,絕不回頭處理第二次。
雖然說在迴圈中移除list
的元素會有上述的問題,但以我們要處理的粒子系統來說,這樣並不會造成像當機這類嚴重的問題;這是因為粒子的數量是一直在變動的,某個粒子即便在這次沒處理到,下次總有機會輪到它。
儘管在迴圈中移除list
的元素不會造成太大的問題,但也不該放著不管,畢竟問題不管大小,它就是個問題。既然知道有問題,就應該想辦法解決,而解決的辦法,其實也非常簡單,看是要用相反的順序來處理list
的元素,或者是建立一個list
的副本,然後檢查副本的元素而移除正本的元素,都可以。
用相反的順序來處理list
的元素,也就是本來是由左至右依序處理,現在改成由右至左來處理,程式可以這樣寫:
for i in range(len(a)-1,-1,-1):
if a[i] <= 3:
a.remove(a[i])
這個寫法的缺點是不容易閱讀,而且萬一元素的處理順序不能改變,一定要由左至右處理,那就行不通了。
用建立副本的方式來寫,可以寫成這樣:
for i in a.copy():
if i<=3:
a.remove(i)
這裡的a.copy()
,也可以改用a[:]
。這個寫法比較容易閱讀,而且也不用擔心元素處理順序的問題。
除了建立副本的寫法之外,也可以利用filter()
函數來把要留下來的元素抽出來:
a = list(filter(lambda x: x>3, a))
這樣子寫,也就相當於是把不要的元素移除掉,只留下需要的元素。
下面這個不斷有粒子產生、消失的範例,是利用建立副本的方式來移除壽命已到的粒子。
Example 4.2: An Array A List of Particles
# python version 3.10.9
import random
import sys
import pygame # version 2.3.0
pygame.init()
pygame.display.set_caption("Example 4.2: A List of Particles")
WHITE = (255, 255, 255)
screen_size = 640, 360
screen = pygame.display.set_mode(screen_size)
FPS = 60
frame_rate = pygame.time.Clock()
particles = []
gravity = pygame.Vector2(0, 0.05)
while True:
for event in pygame.event.get():
if event.type == pygame.QUIT:
pygame.quit()
sys.exit()
screen.fill(WHITE)
particles.append(Particle(320, 50, 1))
for particle in particles.copy():
particle.apply_force(gravity)
particle.update()
if particle.is_dead():
# 移除壽命已到的粒子
particles.remove(particle)
else:
particle.show()
for particle in particles:
particle.apply_force(gravity)
particle.update()
for particle in particles:
particle.show()
pygame.display.update()
frame_rate.tick(FPS)
在移除壽命已到的粒子時,如果要用filter()
來寫,那就要把for
迴圈部分改成
for particle in particles:
particle.apply_force(gravity)
particle.update()
# 移除壽命已到的粒子
particles = list(filter(lambda particle: not particle.is_dead(), particles))
for particle in particles:
particle.show()
跟建立副本的寫法比較起來,這個寫法看起來簡潔、優雅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