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曾經路過某些店家看起來很舒適,例如:咖啡廳、甜點店、獨立書店或是一些手作小店等,讓人忍不住在店裡駐足,並且與店員聊上幾句呢?
《開一間鼓勵交流的社群咖啡館》一書的作者齊藤保,在日本橫濱的港南台小鎮經營一間社群咖啡館,不過咖啡館四處都有,究竟其社群咖啡館跟一般的咖啡館差在哪裡呢?
「社群咖啡館」是以市民為主體,活用類似咖啡館的場域、空間與功能,並以「經營事業」的方式,讓市民共享舒適的環境。同時也是為自己的生活場域與地區帶來機會的場地。
齊藤保以咖啡館為出發,透過各式各樣的方式串連社區各個年齡層的居民,打造了一個可供多元交流的空間,例如:經營小箱商店,騰出咖啡館的一隅,讓手作家們可以展售自己的商品或是舉辦各種主題的小鎮沙龍,聚集社區的民眾進行交流甚至透過當地國中生的力量發展屬於港南台的刊物等。
作者除了細數自己所經營的社群咖啡館外,也分享日本各地許多類似社群咖啡館概念的空間,並在最後的篇章詳細地記錄下作者自身領悟的經營之道,以下和大家分享書中幾個重要的概念:
尚未完成的空間:創造空間的任何可能
書中提到一個硬體的空間(例如:一間店、一間教室或是一個托嬰中心)看似固定,但其實它還有很多軟性上的可能,像是發覺社區中有許多喜歡手作的人,那就提供一個手作的空間,讓有類似興趣的民眾可以聚集作交流;又或是發覺附近有些孩子們下課後無人照顧,就讓空間中的志工來暫時陪伴孩子。
營造空間的氛圍:這裡是能自由進出的舒適場所
要能吸引民眾願意走進店裡,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讓人們知道裡面可以做什麼,尤其是社群咖啡館。很多沒有招牌或是深藏暗巷的店,除非透過口而相傳或是社群媒體的分享,大部分的人若不清楚這是間什麼樣的店,通常不會特別停留或是想一探究竟但心中有各種擔心。因此作者鼓勵此空間要營造能讓人自由進入、且感到舒適的感覺,例如:擁有明亮寬敞的大門,一些可供翻閱的書籍、雜誌等。
多元的地方合作
若要經營社群咖啡館,還有一項很重要的核心:必須與各種在地團體或機關合作。作者在書中提到,地區合作是日積月累的事情,社群咖啡館通常很難只憑自己的經營概念或網絡回應在地需求與解決在地課題。因此要勇於提出想法、與各方分享與學習,並且進行試辦及評估,才可以連結更多的資源和豐富的想法,實際落地於社區。
除了上述幾項重點外,書中還有許多有趣的案例值得細細品味,非常推薦有自己經營店面、從事社區相關事務或是單純喜歡溫暖故事的人閱讀。雖然此書內容皆為日本的經驗,但我認為若您想要在台灣經營類似概念的空間,相信都可以在書中找到靈感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