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墓園的秘密生活》(La Vie Secrète d’un Cimetière)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班諾瓦・加洛(Benoît Gallot)生於 1981 年,父母與祖父母皆從事與殯葬業相關的大理石公司。大學修習法律,自 2006 年以來一直在巴黎市的公墓部門工作,也因而獲得殯葬法方面的專業知識。2018 年起擔任拉雪茲神父公墓的管理人,定期向當地公務員提供培訓,也傳遞著他對殯葬業的無比熱情。作者經營的 Instagram la_vie_au_cimetiere 記錄著拉雪茲神父公墓孕育的盎然生命。
《巴黎墓園的秘密生活》(La Vie Secrète d’un Cimetière,2024)

《巴黎墓園的秘密生活》(La Vie Secrète d’un Cimetière,2024)

時間倒轉回到 18 世紀,當時的巴黎對於墓地並沒有明確的法律規範,絕大多數巴黎人都葬在散佈於巴黎市中心各個教區的亂葬坑中。這些層層堆疊的遺體,最終引發了嚴重的健康和公共衛生問題。法國皇帝拿破崙一世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 1804 年頒布了新的法令,墓園從今而後必須設於城鎮之外,並且由地方政府負責管理,而非教區的神職人員。拉雪茲神父公墓(當時稱為城東公墓)是第一座符合法規要求的新型態公墓,在公墓法令頒佈的同年,正式啟用。

拉雪茲神父公墓最為人所知的,是棲息於墓園內的名人墓塚,尤其是鋼琴大師蕭邦(Frédéric Chopin)、美國創作歌手和詩人吉姆.莫里森(Jim Morrison)、和法國歌手愛迪.琵雅芙(Édith Piaf)。遊客在尖峰時段還得排隊參觀,就像置身在遊樂園一樣,有人因此給了它「喪葬界的迪士尼樂園」稱號。

作者班諾瓦・加洛身為拉雪茲神父公墓的管理人,在《巴黎墓園的秘密生活》這部作品中,娓娓地分享著在拉雪茲神父公墓的生活點滴,讓墓園原先嚴肅寂寥、避之猶恐的形象,重新煥上生機盎然的景象 — 墓園之於逝去,也之於新生。

我喜歡墓園,因為我深信它們大多不是悲傷或陰森之地,而是能撫慰人心的地方。

非比尋常的職業

作者的父母經營加洛大理石公司,主要的業務在於為逝者建造墓地或安裝墓碑,因此作者從小就生活在與殯葬密切相關的環境裡。「今天沒人死掉嗎?」是作者父親經常會問母親的問題,因為有沒有人死掉會大大影響到每天的工作計畫 — 為了能在法定期限六天內安置死者,他們必須及時打斷手邊工作,緊急建造新的墓穴。從小與死亡頻繁接觸,並未讓作者心裡產生陰影;相反的,反倒慶幸自己能夠參與到父母的工作日常,認知到殯葬業的工作和其他工作並沒有多大的不同。

沒有接管家業的壓力,作者在大學主修法律,並在畢業後進入到視聽行業的法律部門工作,主要負責取得拍攝所需的授權、處理版權和肖像權的訴訟風險等等。這份工作雖然不枯燥,但也不有趣,作者因此報名參加了巴黎市的行政考試並順利通過,招聘的面試官根據他的法律背景,殷勤地推薦他一個號稱天選的職位。

「所以這個工作是關於⋯⋯?」

這位巴黎市政府招聘官員仍尷尬地撅著嘴,眼神有點閃避不定,繼續介紹了一陣之後才終於告訴我,這個職位就是「墓園管理處墓位辦公室副主任」。「您的辦公室,就在拉雪茲神父公墓。」

作者認為這個職位對他來說非常完美,欣然地提出申請,成為這個職位唯一的申請人。許多同事和朋友不解他的選擇,認為公墓部門是最沒有前景而且是最爛的單位。作者雖然理解他們的想法,但是在賦予生活意義的面向上,他認為墓園是達成這個目標的最佳場所。就像是命中註定一般,離開小時候成長的殯葬環境,進入充滿威望的法律行業,最後卻又回來殯葬的領域。

我認為自己真是三生有幸,工作的地方堪稱殯葬藝術的世界典範。⋯⋯我主要接觸的都是活生生的人;他們來自各行各業,各有不同的背景。總之,與活人接觸比親近逝者更充實,無論後者的名氣有多大。

墓間漫步

拉雪茲神父公墓最初就是設計成完全向大眾開放,在 1867 年肖蒙山丘公園(Buttes-Chaumont)落成之前,它是巴黎唯一的大型休閒花園,除了為死者家屬保留靜心之地之外,許多民眾也會來此散步和沉思。

前來瞻仰名人墳墓的崇拜者佔了墓園遊客的大宗,但還有其他各形各色的人也會經常光顧拉雪茲神父公墓。附近居民把這裡當成公園,會在長凳上看書,或是在週日下午舉家前來散步;其他每天都來的常客,通常已經退休,將大部分休閒時間都掛在墓園的小徑上,三五成群交流街頭巷尾的最新八卦,他們自稱為「拉雪茲神父公墓墓民」;也有從很遠的地方,久久來一次的訪客,獨自前來享受這裡的田園風光,漫無目的地閒晃,重新找回平靜;還有另一類特別的忠實觀眾「墓園愛好者」,他們熱愛研究墓園、墳墓和墓誌銘,讓被歷史遺忘的人物重新受到關注。

最令人跌破眼鏡的是,拉雪茲神父公墓也吸引了無數的戀人。記者阿道夫.布里松(Adolphe Brisson)曾在 1896 年的《時代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記錄當時和守墓人在墓園中看見的戀人倩影:

在閒聊時,守墓人一邊仔細觀察朝著荒僻小徑走去的遊客。他向我指著一位曼妙優雅的年輕女人,她的神情明顯露出一絲不安。她轉過身來,又再次折回⋯⋯她若不是在等人,就是有人在等她。守墓人對我說,「我猜,這位小妞不是來這裡和死人聊天的!」果然,她等待的人現身並走向她⋯⋯她笑逐顏開,對方回以深情的眼眸。儷影雙雙並肩而行,慢慢走遠。愛情,如同玫瑰,於墳塚之間悄然綻放。

尊重死亡,也尊重生命

2011 年巴黎市議會投票通過了一項生物多樣性計畫,規定巴黎的墓園應減少使用農藥除草劑。在過去的幾十年,養護人員的主要工作就是噴灑除草劑,殺死所有在墓塚之間生長的野生植物,讓墓園的小徑和空間完全淨空。逝者周圍的一切必須是死寂的,任何生命的痕跡,都被視為有違對逝者應有的尊重。

起初作者對這項政策不甚苟同,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實施政策的區域不斷擴大,最終讓整整 28 公頃的墓園不再使用任何農藥產品。這個轉變的成果,顛覆了作者和他的同事們認為墓園就該表現得肅穆寂寥的觀念。

多虧逐漸減少使用農藥產品,我才確實發現這片墓地是什麼樣子。墓園小徑上的綠意漸濃,我的視野也變得更加綠意盎然,還有滿園野花繽紛奪目,令人流連忘返:藍紫色調的葡萄風信子、鮮黃欲滴的百脈根、橙艷動人的金盞花和氣味難聞的蜥蜴蘭。現在的墓園充滿鄉野自然的氣息,我也越漸意識到自己何其幸運,能生活在一個充滿生物多樣性的空間裡⋯⋯

有了植物的生態,墓園開始出現各式各樣的野生動物,像是昆蟲、鳥類、刺蝟、松鼠和貓,同時也迎來了狐狸一家。盎然的生意令作者讚嘆,讓他開始嘗試用相機記錄墓園所孕育的生命,並將照片發佈在 Instagram 上,開啟新的「墓園人生」(La Vie au Cimetière)篇章。

在尊重死亡的同時,也尊重生命。

在唯靈論哲學創始人阿朗.卡爾代克(Allan Kardec)陵墓上的墓誌銘寫道:「出生、死亡、重生、不斷進步,這就是自然法則。」生命的盡頭是不可預見的死亡,好像有一條不可見卻堅韌的界線,毫不留情地分隔了兩個世界。然而,生與死在自然的現實裡,自始至終都屬於同一個世界。如同生命孕育著生命,逝去的生命,同時也在以不同的形式滋養著重生的新生,可能是一句墓誌銘、一張舊照片、一片落葉,或是一縷繫心的思念。

最後,分享一段書中引用詩人安娜.德諾阿耶(Anna de Noailles)的作品《獻給大自然》(L’Offrande à la Nature) 的開頭詩句:

蒼穹安憩於心靈深邃的大自然
沒有人像我一樣炙熱地愛著
白晝的光輝和萬物的溫柔
波光粼粼的水面和孕育生命的大地
森林、池塘和肥沃的平原
比人類的目光更令我目不轉睛
我寄託於世界之美景
手執四季芬芳

延伸閱讀

  • 《Living with Our Dead》(2024)by Delphine Horvilleur
    • 在這本書中提到,墓園在希伯來語的意思是「生者之家」。加洛認為這個描述非常貼切 — 墓碑和上面的銘文,讓逝者在我們的回憶中獲得了「第二人生」。
  • 《與死者協商》(Negotiating with the Dead,2022)by Margaret Atwood
    • 談到死者,讓筆者直覺地想到了這本書。經典作品《使女的故事》作者瑪格麗特.愛特伍透過這部作品談作家與寫作 — 或許所有的寫作,其深層動機都是來自對「人必有死」這一點的畏懼和驚迷。
22會員
60內容數
記錄看過的書,以及從中體會到的感悟,並期盼透過這些記錄,能讓你偶然於此邂逅觸動共鳴的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yan Salon 的其他內容
《死線已是十天前》是一本非常有趣的小品作品,其實作家和我們都一樣,並不會因為他們出眾的才華,就讓他們更容易產出傑出的作品。在期限到來,卻依然苦尋不到靈感,大概是世界上所有人共享的一種心煩。從作家們各種花式逃避死線的方式,或許能給予一樣被死線追趕的讀者,一些些被理解的欣慰。
作者自述小時候常常流連忘返於圖書館的豐富世界。然而,在上大學後,開始認為買書就可以取代圖書館的功能。一直到帶著小學一年級的兒子去訪談圖書館館員,童年對圖書館的情懷頓時湧上心頭,圖書館再次回到作者的生活之中。意外得知了 30 年前的洛城央圖大火事件,燃起了作者的寫作動機,終而孕育出這部作品。
《奧古斯都》可以說是筆者讀過的歷史文學作品中,數一數二喜歡的一本書。整本書聚焦在描寫羅馬開國君主屋大維的身世,藉由不同時空背景的人物,穿插事件當下和事過境遷的回顧視角,重新活化了一代羅馬皇帝鮮明立體的人格特質,看著屋大維在各個決策中所展現的格局與人性,可以說是這本書最精彩的地方。
《不用讀完一本書》影響了我如何看待「閱讀」這件事的書。一直以來都會認為,讀越多書好處只會多於壞處,而且在給出心得或想法之前,一定要先讀完,才能具備足夠的背景知識進行談論。或許我們並不一定要對書作出評論,除了如何進行評論的建議之外,書中對閱讀本質的探討也很精彩,為讀者開啟另一種截然不同的閱讀反思視角。
《馬可瓦多》是一本讀起來非常輕鬆小品的短篇故事集,每篇故事都是一封邀請,邀請著讀者從不同面向一起參與馬可瓦多天馬行空又跳 tone 的生活,和他一起發掘生活中不起眼的角落,從中感到開心和雀躍,也從中感到失落和無奈 — 在這些起伏之後,最終依然保持著樂觀的心態,繼續朝著明天邁進。
習慣的養成事實上對我們的生活有許多幫助,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過於依靠習慣也可能會讓我們身陷有害處境而不自覺。《我們為什麼對好事麻木、對壞事容忍?》這本書的首要任務是讓讀者開始認知到習慣的存在,進而有意識地遵循好的習慣,打破不好的習慣,用嶄新的眼光衡量生活,許自己一個更滿足的人生。
《死線已是十天前》是一本非常有趣的小品作品,其實作家和我們都一樣,並不會因為他們出眾的才華,就讓他們更容易產出傑出的作品。在期限到來,卻依然苦尋不到靈感,大概是世界上所有人共享的一種心煩。從作家們各種花式逃避死線的方式,或許能給予一樣被死線追趕的讀者,一些些被理解的欣慰。
作者自述小時候常常流連忘返於圖書館的豐富世界。然而,在上大學後,開始認為買書就可以取代圖書館的功能。一直到帶著小學一年級的兒子去訪談圖書館館員,童年對圖書館的情懷頓時湧上心頭,圖書館再次回到作者的生活之中。意外得知了 30 年前的洛城央圖大火事件,燃起了作者的寫作動機,終而孕育出這部作品。
《奧古斯都》可以說是筆者讀過的歷史文學作品中,數一數二喜歡的一本書。整本書聚焦在描寫羅馬開國君主屋大維的身世,藉由不同時空背景的人物,穿插事件當下和事過境遷的回顧視角,重新活化了一代羅馬皇帝鮮明立體的人格特質,看著屋大維在各個決策中所展現的格局與人性,可以說是這本書最精彩的地方。
《不用讀完一本書》影響了我如何看待「閱讀」這件事的書。一直以來都會認為,讀越多書好處只會多於壞處,而且在給出心得或想法之前,一定要先讀完,才能具備足夠的背景知識進行談論。或許我們並不一定要對書作出評論,除了如何進行評論的建議之外,書中對閱讀本質的探討也很精彩,為讀者開啟另一種截然不同的閱讀反思視角。
《馬可瓦多》是一本讀起來非常輕鬆小品的短篇故事集,每篇故事都是一封邀請,邀請著讀者從不同面向一起參與馬可瓦多天馬行空又跳 tone 的生活,和他一起發掘生活中不起眼的角落,從中感到開心和雀躍,也從中感到失落和無奈 — 在這些起伏之後,最終依然保持著樂觀的心態,繼續朝著明天邁進。
習慣的養成事實上對我們的生活有許多幫助,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過於依靠習慣也可能會讓我們身陷有害處境而不自覺。《我們為什麼對好事麻木、對壞事容忍?》這本書的首要任務是讓讀者開始認知到習慣的存在,進而有意識地遵循好的習慣,打破不好的習慣,用嶄新的眼光衡量生活,許自己一個更滿足的人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特地造訪一趟位在巴黎 20 區的拉雪茲神父公墓(Cimetière du Père-Lachaise),這座由拿破崙所設立的第一座公共墓園,占地43萬平方米,是巴黎市區內最大的墓園。
Thumbnail
探究巴黎歷史由來,不同版本的地名由來以及巴黎市區的特色。文章將由古代史到當代文化進行探究。
Thumbnail
埃武拉古城位於葡萄牙,以其古老的教堂和豐富的歷史而聞名。其中,人骨教堂更是吸引眾人的焦點,蘊含宗教寓意和對死亡的省思。還有葡萄牙唯一的羅馬神殿,和葡萄牙最大的中世紀教堂。來埃武拉可以體會中世紀氛圍。
Thumbnail
巴塞隆納之旅,就是建築師高第的藝術之旅。但是我還是最喜歡聖家堂,因為在那裡,我看到的不是天堂,而是一雙天才的手,為苦難的人民打造的心靈空間,任何人,在這座高第親手打造的聖潔森林中,都能重新找到屬於自己生命的韻律。
Thumbnail
時間使人老;甚至遺忘過去。但藝術不會。 因為在羅馬尼亞藝術家柏格丹‧弗拉杜塔(Bogdan Vlăduță)繪畫中,彷如回望著一幕幕古早、莊重的時間,進入對於歷史、輪迴和梵谷的緬懷,和藝術一起重生。 作為虔誠的東正教信徒,「信仰」是創作的支撐。
Thumbnail
千年古堡 在歷史的洪流中 靜靜的聳立著 暗藏的故事 無人知曉-
Thumbnail
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中的聖加侖修道院建築群,是於西元719年由本篤會教士成立,直到西元1805年被廢除並世俗化。聖加侖修道院為獨立的采邑修道院國,國土包含聖加侖、阿彭策爾與部分德國南部區域,聖加侖修道院院長更是有神聖羅馬帝國親王身分,在神聖羅馬帝國的帝國議會中擁有席位和投票權。
Thumbnail
大宅改建而成的博物館,由私人擁有,收藏前哥倫布時期的文物,包括情色主題陶瓷藝術品。
Thumbnail
巴洛克藝術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B7%B4%E6%B4%9B%E5%85%8B%E8%89%BA%E6%9C%AF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特地造訪一趟位在巴黎 20 區的拉雪茲神父公墓(Cimetière du Père-Lachaise),這座由拿破崙所設立的第一座公共墓園,占地43萬平方米,是巴黎市區內最大的墓園。
Thumbnail
探究巴黎歷史由來,不同版本的地名由來以及巴黎市區的特色。文章將由古代史到當代文化進行探究。
Thumbnail
埃武拉古城位於葡萄牙,以其古老的教堂和豐富的歷史而聞名。其中,人骨教堂更是吸引眾人的焦點,蘊含宗教寓意和對死亡的省思。還有葡萄牙唯一的羅馬神殿,和葡萄牙最大的中世紀教堂。來埃武拉可以體會中世紀氛圍。
Thumbnail
巴塞隆納之旅,就是建築師高第的藝術之旅。但是我還是最喜歡聖家堂,因為在那裡,我看到的不是天堂,而是一雙天才的手,為苦難的人民打造的心靈空間,任何人,在這座高第親手打造的聖潔森林中,都能重新找到屬於自己生命的韻律。
Thumbnail
時間使人老;甚至遺忘過去。但藝術不會。 因為在羅馬尼亞藝術家柏格丹‧弗拉杜塔(Bogdan Vlăduță)繪畫中,彷如回望著一幕幕古早、莊重的時間,進入對於歷史、輪迴和梵谷的緬懷,和藝術一起重生。 作為虔誠的東正教信徒,「信仰」是創作的支撐。
Thumbnail
千年古堡 在歷史的洪流中 靜靜的聳立著 暗藏的故事 無人知曉-
Thumbnail
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中的聖加侖修道院建築群,是於西元719年由本篤會教士成立,直到西元1805年被廢除並世俗化。聖加侖修道院為獨立的采邑修道院國,國土包含聖加侖、阿彭策爾與部分德國南部區域,聖加侖修道院院長更是有神聖羅馬帝國親王身分,在神聖羅馬帝國的帝國議會中擁有席位和投票權。
Thumbnail
大宅改建而成的博物館,由私人擁有,收藏前哥倫布時期的文物,包括情色主題陶瓷藝術品。
Thumbnail
巴洛克藝術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B7%B4%E6%B4%9B%E5%85%8B%E8%89%BA%E6%9C%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