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臺灣到菲律賓:我在海外工作的心路歷程

從臺灣到菲律賓:我在海外工作的心路歷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想法…


我記得我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就有一些出國夢或留學夢,曾經有朋友問過我什麼時候有出國的想法的,我回想一下,大概是我6歲的時候吧,然後我的朋友超級震驚。因為大部分會來菲律賓工作的台灣人可能都是在台灣工作走到某些瓶頸才會願意出來。


回憶過往,剛上小學的時候我覺得蠻痛苦的,就是學校有很多的霸凌,但我那個年代甚至連霸凌這個詞都沒被廣泛使用,大人可能只會覺得是小孩子在玩,然後家裡面父母是忙著賺錢,也沒辦法花太多時間管我的課業,但是當他們看到我成績不好的時候又會不高興,比如果數學才考29分,或是只考60幾分,因為是最後一名我就會被打,好像公司業績沒有達標一樣,但我不是沒念而是理解不了,我甚至都沒有朋友跟我玩,已經花很多精力搞功課了但還是學得不好,我是就是一直在這樣不太開心的氛圍下成長,小2-小4那段時間幾乎晚上都是在房間自己哭,也有自殺的念頭。


記得有一次好像忙著出門上學,那時候白天早上7點多,爸媽都會開台視新聞,新聞畫面上看著北歐的小朋友在快樂滑冰,然而我要去那個自己不喜歡又非得要去的學校上課。從那時候起,我就有著想出國的想法,可能這也是我後來地理歷史學特別好的關係吧,因為很想知道台灣以外的世界是怎麼樣。


剛出國工作…


時過境遷,後來20幾歲,我終於好不容易可以有個海外工作的機會,我就抓了就去了,所以我其實可以理解為什麼現在有些台灣年輕人願意去柬埔寨或緬甸,即便大家說那些地方很危險可能還是要去。


我剛到菲律賓工作的時候其實也很辛苦,公司是一個月只休兩天的,跟我先前在台灣的生活模式大不相同,沒有所謂的國定假日可以放,但雖然是這樣我也是撐了一年多才辭職。這段經歷也對我的觀念影響很大,我認識到這個社會其實沒什麼好人,大部分人其實也都是只為自身利益著想,當初介紹我來的人力仲介,沒有跟我說明清楚,我自己也是傻傻的就來了,但即便如此,我還是願意待下來的原因就是那個時候我能在菲律賓賺到比較多的錢,當時我可以一個月拿到1600美金,如果回台灣可能就是22K台幣上下,而且可能也沒什麼就業機會。


海外工作多年後…


現在我已經在菲律賓工作10年了,中間經歷了很多風風雨雨包括疫情,經歷了公司的辦公室政治還有一些永遠不會調薪的公司,公司壓榨似乎是常態,這些都已經成為我人生的一部分,有些人會問我為什麼不回台灣,我覺得是在台灣我反而是沒辦法找到工作的,我覺得國外的工作真的能讓人增廣見聞,你能知道世界還有很多人跟台灣有著不同的價值觀與生活模式,觀念也很不相同。比如在台灣我們可能會覺得多工作多賺錢是好事,但這邊的人可能會覺得家人為重,不想做就不做,跟我們在台灣的社會氛圍很不同。

avatar-img
Abura阿布拉的沙龍
3會員
13內容數
分享個人工作生活 -不定期更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bura阿布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文探討了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中,英文能力對職場生存的關鍵性。作者回憶了自己及朋友童年學習英文的歷程,並與當前越來越全球化的工作環境相連結,分析了臺灣的教育制度如何影響英語學習。文中也提及未來英文能力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面對國際市場時。
0/5英語學習
這篇文章是作者對自己學業與職涯的反思,從高中的選擇到工作經驗,探討了學歷與實際能力之間的關係。作者分享了與學弟的互動,以及對臺灣教育體制的看法,認為學校教育應該與生活和工作相結合,而非僅僅應付考試。透過個人的經歷和對於學校教育的批評,表達了對於學習意義的思考。
在這篇文章中,訪問家人時,我瞭解到臺語裡的一些詞彙實際上源自英語。從小在工地耳濡目染,這些詞彙逐漸成為我進階學習英語的幫手。無論是在法國借打火機,還是在菲律賓與工人溝通,這些臺語化的英語詞彙都讓我獲益良多。語言的學習是一生的旅程,帶著對各種語言的好奇心,我不斷探索和學習。
這篇文章探討了臺灣綜藝圈和流行文化在1990年代如何受到日本影響,特別是日本的傳說故事如花子和皿屋敷阿菊對許多人的影響。作者分享了自己在服司法替代役期間的夢境經歷,讓人反思夢中的象徵意義以及對未來職業生涯的影響。這些故事不僅是恐怖的傳說,也是集體記憶與歷史的縮影。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疫情期間於菲律賓西班牙王城的特殊經歷,描述了在封城期間與朋友尋找腳踏車零件的過程中,突然出現的似曾相似感覺。作者詳細回憶了自己之前從未去過的地方卻感到熟悉,以及在街道上浮現的往日景象,進而反思可能的前世記憶,探討人生的奇妙經歷。
隨著菲律賓政策變化,企業逐漸轉向國際市場,對英文能力的需求也隨之上升。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多益考試經驗與學習過程,分析了多益考試如何在辦公室環境中幫助增進語言能力,並指出了提升綜合英文能力的必要性。此外,也探討了年輕人對於語言表達的挑戰,並強調持續學習的重要性。
5/5英文學習
本文探討了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中,英文能力對職場生存的關鍵性。作者回憶了自己及朋友童年學習英文的歷程,並與當前越來越全球化的工作環境相連結,分析了臺灣的教育制度如何影響英語學習。文中也提及未來英文能力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面對國際市場時。
0/5英語學習
這篇文章是作者對自己學業與職涯的反思,從高中的選擇到工作經驗,探討了學歷與實際能力之間的關係。作者分享了與學弟的互動,以及對臺灣教育體制的看法,認為學校教育應該與生活和工作相結合,而非僅僅應付考試。透過個人的經歷和對於學校教育的批評,表達了對於學習意義的思考。
在這篇文章中,訪問家人時,我瞭解到臺語裡的一些詞彙實際上源自英語。從小在工地耳濡目染,這些詞彙逐漸成為我進階學習英語的幫手。無論是在法國借打火機,還是在菲律賓與工人溝通,這些臺語化的英語詞彙都讓我獲益良多。語言的學習是一生的旅程,帶著對各種語言的好奇心,我不斷探索和學習。
這篇文章探討了臺灣綜藝圈和流行文化在1990年代如何受到日本影響,特別是日本的傳說故事如花子和皿屋敷阿菊對許多人的影響。作者分享了自己在服司法替代役期間的夢境經歷,讓人反思夢中的象徵意義以及對未來職業生涯的影響。這些故事不僅是恐怖的傳說,也是集體記憶與歷史的縮影。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疫情期間於菲律賓西班牙王城的特殊經歷,描述了在封城期間與朋友尋找腳踏車零件的過程中,突然出現的似曾相似感覺。作者詳細回憶了自己之前從未去過的地方卻感到熟悉,以及在街道上浮現的往日景象,進而反思可能的前世記憶,探討人生的奇妙經歷。
隨著菲律賓政策變化,企業逐漸轉向國際市場,對英文能力的需求也隨之上升。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多益考試經驗與學習過程,分析了多益考試如何在辦公室環境中幫助增進語言能力,並指出了提升綜合英文能力的必要性。此外,也探討了年輕人對於語言表達的挑戰,並強調持續學習的重要性。
5/5英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