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事之秋的九月:藝人表態的換位思考

多事之秋的九月:藝人表態的換位思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九月,注定是個多事之(夏)秋,你們說對吧?

上半個月參加高中同學婚禮、伴侶手機遺失;下半個月颱風來臨、馬拉松...

幾乎是沒有停歇的人生時光。

時事方面,台灣的話題也是從未停歇。

//

九月底,因應中國十月一號國慶日,以往這個時候都會有不少討論關於藝人表態祝賀中國的種種事蹟。
其實我以前一直認為這沒什麼,或者說,現在也覺得。我認為這都是大家個人的選擇,你可以很嚴格的審視他們,當然也可以完全的接受。
大家擁有不同的意識與立場在同一個環境下長大、接受、彼此溝通了解不同的意見之後還是當朋友,這就是台灣比中國更好的地方。

直到九月底,先是慷仁簽了中國的經紀公司、然後是安溥祝賀中國國慶,一連兩起我喜歡的藝人紛紛有些動作。

我還因此在Threads上發表了兩篇文 (又是慷仁的話題最好的時光),歡迎大家追蹤。(之後有一些比較臨時而且激進的文章也會在上面看到XD。)

抒發了一下自己關於藝人表態的想法。

//

十月初的現在我又不禁在想:

是什麼樣的誘因讓他們一改前貌,選擇靠近中國?

可能是因為東北季風來臨鼻子過敏、或者回家路上時聽著玫瑰色的你,又有些發愁了。

玫瑰色的你、豔火、關於我愛你、城市、最好的時光、有好幾首都是蟬聯好幾年我最喜歡歌曲前幾名,安溥用單純且真誠的旋律,低沉的中音打動了每一個聽眾。

慷仁的作品不用多說,所有知名的作品當中幾乎都有他的身影。早期的下一站幸福、真愛找麻煩;中期的一把青 、麻醉風暴、出境事務所、我們與惡的距離;近期的斯卡羅、華燈初上、模仿犯、有生之年...再把電影也列進去幾乎需要開一個清單來讓大家了解慷仁在台灣影劇界的重要性。

特別是他最近還得了金馬。

是吧,我想是因為金馬吧?我猜他自獲得金馬獎之後,不同的邀約排山倒海而來,各種演出機會更是讓他可以好整以暇的選擇不同劇本。從看人臉色的被動方,晉升為挑選劇本的主動方。

這些事情我實在太替他高興,而且我也喜歡他臉書上分享的真摯文字,風格都很一致沒有什麼人設改變的問題。但,就只是,不曉得哪裡改變了他,或者,什麼打動了他?

是不是他想去一個更大的舞台,更把台灣推向世界?
還是台灣的導演劇組也有虧待他,讓他心灰意冷?
還是他想要提早退休,跟另一半提早做其他想做的事情?(當導演?)


我就只是想不透,肯定是哪個地方被改變了。


//

安溥的情況也是,為何是現在?而不是更早或更晚,她甚至不像慷仁一樣得了什麼獎項,就只是突然間改變了自己的人設,而且她的做法動作更大一些,也讓大家對於她的批判聲浪更大。

其實,看著那些待在台灣而從沒去過中國的藝人明星們,我的心裡滿是敬佩與感激,但同時也不捨。

試想,多少藝人去中國賺了大把大把銀子花,運氣好的可能三輩子都花不完,運氣不好但努力一點也有點舞台,收入從台幣轉成人民幣也可以盡快買房子給家人。

在這社會,為了生存,難道做為觀眾聽眾的我們能夠站在道德的高處嚴厲批判這一些為了更好生活而去對岸的人嗎?

其實我做不到。

但就只是,看到這樣一連串的動作浮出來,有時還是會覺得怪怪的。

我想如果我是他們,我也做不到長期待在台灣而不接受更好的舞台與機會,甚至更早就會捨棄掉這塊自由的招牌。

只是原以為他們比我們更高尚與聖潔多了,現在想想,活在這世上,大家終究是人,即便聖人也有一個人字。

avatar-img
Pi Pi 怦呸
6會員
77內容數
「最好的時候」是 自由翱翔的 天空 或 腳踩在正午 的沙灘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Pi Pi 怦呸 的其他內容
最近,《鬼滅之刃:柱訓練篇》的動畫第八集上架各大影視平台,在我的社群平台上引起了廣泛討論。 但本漫畫的作者吾峠呼世晴,卻未曾公開露面,令我大吃一驚。
全世界都在瘋AI,而且瘋狂的是台灣的AI 在這波浪潮中,台灣能支撐多久?
最近,《鬼滅之刃:柱訓練篇》的動畫第八集上架各大影視平台,在我的社群平台上引起了廣泛討論。 但本漫畫的作者吾峠呼世晴,卻未曾公開露面,令我大吃一驚。
全世界都在瘋AI,而且瘋狂的是台灣的AI 在這波浪潮中,台灣能支撐多久?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作為近年為數不多參加金馬競賽的港產電影,《幻愛》以如夢似幻的畫面及配樂描述精神病患者的情愛妄想,是部充滿新意的佳作。本片將屯門拍得像美不勝收的日系電影,甚至男女主角在現實生活發展成情侶關係,都在香港當地蔚為話題。如同台灣近期適逢歐美大片取消的狀況,本片靠著口碑獲得不少香港觀眾進戲院支持。港幣600
台灣電影《孤味》描寫著一個靠賣蝦捲養大女兒的單親媽媽的家庭故事,林秀英獨自撫養三個女兒,各個事業有成。但就在自己七十歲生日當天林秀英接到了一個噩耗,自己那離家多年的丈夫去世了,並且身邊陪著的是另一個女人,這時從丈夫離開的原因、宗教信仰、還有各式各樣的問題,都隨著這天揭開傷疤。
這一切就是來自傳統的反響與回聲,是理性無法理解的生命層次,也是對於超自然的模糊想像與種族情結的側寫。整部電影的影像敘事後勁十足,講述人神之間的超自然關係、種族之間的複雜情結、邊陲地帶的對立衝突。人心與神性,哪一個是令人不寒而慄催命符? 如何才找到一家之主阿昌
作為近年為數不多參加金馬競賽的港產電影,《幻愛》以如夢似幻的畫面及配樂描述精神病患者的情愛妄想,是部充滿新意的佳作。本片將屯門拍得像美不勝收的日系電影,甚至男女主角在現實生活發展成情侶關係,都在香港當地蔚為話題。如同台灣近期適逢歐美大片取消的狀況,本片靠著口碑獲得不少香港觀眾進戲院支持。港幣600
台灣電影《孤味》描寫著一個靠賣蝦捲養大女兒的單親媽媽的家庭故事,林秀英獨自撫養三個女兒,各個事業有成。但就在自己七十歲生日當天林秀英接到了一個噩耗,自己那離家多年的丈夫去世了,並且身邊陪著的是另一個女人,這時從丈夫離開的原因、宗教信仰、還有各式各樣的問題,都隨著這天揭開傷疤。
這一切就是來自傳統的反響與回聲,是理性無法理解的生命層次,也是對於超自然的模糊想像與種族情結的側寫。整部電影的影像敘事後勁十足,講述人神之間的超自然關係、種族之間的複雜情結、邊陲地帶的對立衝突。人心與神性,哪一個是令人不寒而慄催命符? 如何才找到一家之主阿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