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孫生事件談扭曲的鄉民心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近孫生性騷判決出爐的事情在社群平台上鬧得沸沸揚揚。

大家針對這個議題應該都有很多的討論跟發想。

我認為一個社會事件的產生,引起一些人共鳴,引起大家站在不同的立場下彼此激盪回饋,始終是件好事。

但看著看著,總會發現一些怪怪的言論。


如果你把加害者逼到自殺,是你想要的嗎?

這類的人在社群平台上的一貫說法是:「他已經受到懲罰了,在網路上霸凌他,把他霸凌到死,難道就是你們這些SJW想要的嗎?」

是的,我們並不想要,我們並不想要這些本來就不是我的過錯,最後卻要因為他的自殺而承擔一些罪孽的可能性。

我們也不想要別人的犯罪事實,變成我們被批判的理由。

這類的癥結點點在於,難道犯罪者與大眾的心理認知有差異,他就不用被檢討,能被赦嗎?

這次事件就是很好的例子,孫生說他知道他與別人的想法不同,他的想法就是這樣,很抱歉。難道他的想法與大家不同且無法改變時,他不用去檢視自己是否哪裡出了問題嗎?

我也理解他可能因為這次事件要輕生,走不過去,很困擾。但是,你對他人過去造成的傷害,不正代表著你需要身體力行改變這些想法,試著真正的贖罪嗎?

還是說,你連瞭解正確的做法都不想,只想死皮賴臉的說你跟別人不同?


這一個事件還有一個很關鍵的點,那就是酷炫在其中的角色。

酷炫本人表示,他沒盡到一個好老闆的角色。但重點其實是,他沒盡到他好朋友的義務,沒告訴孫生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縱容這些錯誤持續發生。他不配作為他的朋友,放任自己的朋友越往犯罪行為的方向走去,叫做友誼嗎?


為什麼被孫生騷擾的人現在才跳出來,當初不出來講?

這樣的論調也常出現這類性騷的事件當中。
這類人的想法是,阿你還不是自己也喜歡、有點樂在其中。你要是討厭,當初就提告啊!等等之類的說法。

這種論調是忽略了社會上關於「權威」與「地位」在人類世界當中的重要性。


看往〈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就能了解,有些時候,一開始對於這些人是基於崇拜、魅力的吸引,接著是一種自己無法理解的迷戀。這其中可能隱含自己未曾拜訪過的世界、沒探索過的人生閱歷、走不到的高度。而這樣身分、地位差異的關係會讓下位者難以察覺他們對上位者的想法是,打從心裡喜歡,對地位的迷戀、還是新鮮感。

這就更不用說,在現今網路這麼發達的時代,每個人都想靠著一些實力、運氣獲得更好的機會跟投資。要是遇上這種很大咖的網紅,被騷擾就該該叫,網紅一定能用他自己的勢力打壓你、抹黑你,讓你在這個圈子混不下去。

這個案例同樣也發生在這次事件,一開始網路的風向還因為孫生親身的說法、道歉影片帶風向,讓大家以為他沒有錯。

真相越辯越明,越來越多受害者都出面表示曾被反骨或是孫生騷擾過。


我們當然不該過度擔任正義魔人,讓加害者最終也走上絕路。
但我們也不該姑息罪犯,總用著自己的想法與大眾不同就能被饒恕,而不受任何懲罰。
否則為什麼有些事情能做,有些事情做了會被判刑,那就是因為多數會被判刑的行為,通常帶有傷害到別人的可能性。

我這邊都還沒放的大絕招是,如果你性騷擾受害者,讓受害者自殺,你怎麼說?難道又要說,我的想法就是這樣,沒辦法嗎?

最終還是回到最簡單的問題,你犯了罪,就要受罰,並且要付出代價。

任何犯罪行為並不會因為你像個小孩、像個精神病患者、像個脫節的人士,就能抹去傷痛。

重點是做錯了事,反省、改進、試著了解相對正確的道路是什麼,那才是應該要做的事吧?而不是厚臉皮的說著自己做不到。

avatar-img
6會員
71內容數
「最好的時候」 來自自由 翱翔的天空 或 腳踩在正午的 沙灘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Pi Pi 怦呸 的其他內容
今日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出爐,謝謝轉角國際的文章,其中兩個重點與大家分享: 「諾貝爾委員會表示3位獲獎者,開創了實證和理論方面的新方法,極大的增進我們對全球不平等的理解。」 「縮小國家之間收入的巨大差異,是當前時代最大的挑戰之一」
九月,夏秋之際,注定是個多事之(夏)秋,你們說對吧? 上半個月參加高中同學婚禮、伴侶手機遺失;下半個月颱風來臨、馬拉松... 幾乎是沒有停歇的人生時光。 時事方面,台灣的話題也是從未停歇。 九月底,因應中國十月一號國慶日,以往這個時候都會有不少討論關於藝人表態祝賀中國的種種事蹟。
最近,《鬼滅之刃:柱訓練篇》的動畫第八集上架各大影視平台,在我的社群平台上引起了廣泛討論。 但本漫畫的作者吾峠呼世晴,卻未曾公開露面,令我大吃一驚。
全世界都在瘋AI,而且瘋狂的是台灣的AI 在這波浪潮中,台灣能支撐多久?
今日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出爐,謝謝轉角國際的文章,其中兩個重點與大家分享: 「諾貝爾委員會表示3位獲獎者,開創了實證和理論方面的新方法,極大的增進我們對全球不平等的理解。」 「縮小國家之間收入的巨大差異,是當前時代最大的挑戰之一」
九月,夏秋之際,注定是個多事之(夏)秋,你們說對吧? 上半個月參加高中同學婚禮、伴侶手機遺失;下半個月颱風來臨、馬拉松... 幾乎是沒有停歇的人生時光。 時事方面,台灣的話題也是從未停歇。 九月底,因應中國十月一號國慶日,以往這個時候都會有不少討論關於藝人表態祝賀中國的種種事蹟。
最近,《鬼滅之刃:柱訓練篇》的動畫第八集上架各大影視平台,在我的社群平台上引起了廣泛討論。 但本漫畫的作者吾峠呼世晴,卻未曾公開露面,令我大吃一驚。
全世界都在瘋AI,而且瘋狂的是台灣的AI 在這波浪潮中,台灣能支撐多久?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基於通姦除罪化尚未完成的台灣社會情境,筆者試圖透過情婦的自述探究情婦、婚家、婚外情三者之間的關係。筆者針對PTT第三者板的情婦文章進行論述分析,並且整理出情婦的八種論述方式。
Thumbnail
近年社會對於性侵害的譴責與意識已前進至令人振奮的階段,也漸漸開始鼓勵 MeToo 受害者,勇於道出,不要自己承受壓抑。 或許對受害者而言,每一刻都在掙扎要不要說出口,每一刻都在跟理智抗衡。 可是對於受害者而言,說出口是期望讓標籤脫落,而不是讓標籤被看見。
Thumbnail
「荷爾蒙的管理失敗,最終導致政治的失敗 。」(轉載自香港《亞洲週刊》)我曾在《亞洲週刊》看到這句話,精準地評論近一兩年台灣社會發生的新聞及社會現象。這波性騷擾、性侵犯事件,由政治圈延燒演藝圈,然後,演藝圈黃子佼性侵犯事件迄今還延燒不停,不知往後還要延燒到哪個圈?
Thumbnail
📋撰文:高雄律師,王瀚誼律師事務所。   現今社會人們從現實交友,轉變為網路交友,而近幾年未成年人網路交友而發生性行為的案例越來越多,本文將以實際案例,帶您了解與未成年人發生性行為可能涉及什麼刑責?以及該如何維護自身權益?
Thumbnail
  我們是否帶著吃瓜心態的點開腥羶色新聞,無意間透過他人被性騷擾的經驗來滿足自己的幻想。一次又一次點閱,無數人的閱讀,造成被害人等比級數次的傷害。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基於通姦除罪化尚未完成的台灣社會情境,筆者試圖透過情婦的自述探究情婦、婚家、婚外情三者之間的關係。筆者針對PTT第三者板的情婦文章進行論述分析,並且整理出情婦的八種論述方式。
Thumbnail
近年社會對於性侵害的譴責與意識已前進至令人振奮的階段,也漸漸開始鼓勵 MeToo 受害者,勇於道出,不要自己承受壓抑。 或許對受害者而言,每一刻都在掙扎要不要說出口,每一刻都在跟理智抗衡。 可是對於受害者而言,說出口是期望讓標籤脫落,而不是讓標籤被看見。
Thumbnail
「荷爾蒙的管理失敗,最終導致政治的失敗 。」(轉載自香港《亞洲週刊》)我曾在《亞洲週刊》看到這句話,精準地評論近一兩年台灣社會發生的新聞及社會現象。這波性騷擾、性侵犯事件,由政治圈延燒演藝圈,然後,演藝圈黃子佼性侵犯事件迄今還延燒不停,不知往後還要延燒到哪個圈?
Thumbnail
📋撰文:高雄律師,王瀚誼律師事務所。   現今社會人們從現實交友,轉變為網路交友,而近幾年未成年人網路交友而發生性行為的案例越來越多,本文將以實際案例,帶您了解與未成年人發生性行為可能涉及什麼刑責?以及該如何維護自身權益?
Thumbnail
  我們是否帶著吃瓜心態的點開腥羶色新聞,無意間透過他人被性騷擾的經驗來滿足自己的幻想。一次又一次點閱,無數人的閱讀,造成被害人等比級數次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