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關係中是否被篩選或篩選他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前陣子跟朋友閒聊到他不喜歡沒禮貌的人,他說:「這種人就不會成為我的朋友」。


他這句話蠻觸動我,我仔細思考後在想:「我是否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無形被篩選了呢?如果我被他人排除,是否就代表我是不好的人?」



不可否認的,我內心也有一把尺,會在平常社交相處時避開那些讓我「感覺不舒服」或「可能會傷害」我的人,所以,我其實也在篩選他人。


但每個人討厭的人,其實都反映他的投射或內心陰影。

這意味著,我們不喜歡對方身上的某種特質,可能是我們不常使用或不認同自己成為那樣的人,因此壓抑自己使用這個特質,並將其丟到潛意識,所以當現實中被對方展現時,就會特別敏感。


因此,即使我被他人排除,那也是對方的課題,不是我的。


我該處理的課題是,當我排除某些人時,他們身上擁有的特質,其實也就代表「我不接納某部分的自己」。


例如,我討厭沒有同理心的人,所以我總是在與人相處時展現同理,代表我不接納自己是沒有同理心的人。


然而,依據榮格心理學的觀點是:每個人都有各種特質,每種特質都是很好的工具,只是比例會根據當下的環境或限制而有所變化。


所以如果某人做出惡劣與傷害人的行為,這時我應該先照顧好我自己,展現「無情」的特質不與他往來,而非同理,等到我狀態穩定後,再決定下一步該怎麼做。


-

讓「陰影」浮上意識層,成為我們的好朋友,當我能「自由選擇」何時使用這些特質時,我們才能變得更加完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球引力
2會員
46內容數
來到星球的我們,與不同的心相遇;這些相遇有好有壞,大家都在尋找生命的意義;而生命的存在與相遇,就是意義
心球引力的其他內容
2025/04/19
每個人都有自由的靈魂,卻也生存在集體中,無法完全脫離外界的影響。因此,如何在外界與自我之間找到平衡,是我們這生都在抉擇的課題,這包括了: 1.如何在集體與自我之間取得平衡 2.如何與不同人合作
2025/04/19
每個人都有自由的靈魂,卻也生存在集體中,無法完全脫離外界的影響。因此,如何在外界與自我之間找到平衡,是我們這生都在抉擇的課題,這包括了: 1.如何在集體與自我之間取得平衡 2.如何與不同人合作
2025/03/21
最近,我在閱讀關於心智化的理論。簡單來說,心智化是指:能夠了解自己,再進一步理解每個人心智的差異。這個看似簡單的道理,卻很少人能做到(包含我理智斷線的時候)。
Thumbnail
2025/03/21
最近,我在閱讀關於心智化的理論。簡單來說,心智化是指:能夠了解自己,再進一步理解每個人心智的差異。這個看似簡單的道理,卻很少人能做到(包含我理智斷線的時候)。
Thumbnail
2025/03/16
回顧我跟老公的這段感情,我發現我會被他吸引,是因為他身上擁有我所缺乏的特質,像他的自我認同、男子氣概、果斷與直接、疼愛與對我好,這些特質都是我內心所嚮往的,也就是我的需求。當我開始學習自我覺察時,我了解到,原來我需要回頭想清楚自己的需求,並滿足它們。
Thumbnail
2025/03/16
回顧我跟老公的這段感情,我發現我會被他吸引,是因為他身上擁有我所缺乏的特質,像他的自我認同、男子氣概、果斷與直接、疼愛與對我好,這些特質都是我內心所嚮往的,也就是我的需求。當我開始學習自我覺察時,我了解到,原來我需要回頭想清楚自己的需求,並滿足它們。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