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來的孩子,人要愛人要恨的樣子》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二〇一六年的「安溥 skin」。

二〇一六年的「安溥 skin」。

十月二日凌晨,學文傳給我安溥的那封手寫信。他沒有說任何一句話,我說:「唉⋯⋯」

幾天之後,學文又傳訊息來,說:「這幾天看到張懸相關的討論,心情真的有夠複雜。」這幾年間,我和學文還是喊著她叫張懸,不過我和學文相識的起點(其實也不能說相識),其實是二〇一六年的夏天,張懸以本名安溥,在高雄 Live Warehouse 辦表演。

那年夏天,搞砸了學測,我從屏東乘著區間車往高雄,學文從台北出發,為了想要真正地聽見、看見張懸。隔年,二〇一七年的台北藝博,我和學文成為工作夥伴,他在自我介紹時說:「我是學文,我最喜歡的歌手是張懸。」當時我心想,這個人把我的台詞說去了,輪到我上台,趕忙胡謅一個答案,總之不是張懸。年紀還很小的時候,我們總是覺得聽音樂的品味一定要不落入俗套、不和誰重疊,這樣的自己比較特別,比較叛逆,也就有氣力抵抗那些討人厭的物事。

後來我和學文成了很好的朋友,我向他說起那年他講走了我最愛的歌手名字,我們開始比較究竟誰聽張懸聽得早,才發現我們都在高中畢業那一年,在同一天去看張懸。九年前。

這樣的時間節點是如此重要。在那個被分數定義、而我們被排除在外的時刻,曾經張懸的存在之於我們,那麼那麼重要。


我一直記得第一次聽到張懸,是〈南國來的孩子〉。《城市》那張專輯。那時候一直在想,她寫城市的鬱結,怎麼又能寫出南方的閉塞呢?

二〇一〇年,剛上國中,從都市小學回到鄉鎮國中,語言、性情、習慣自然是水土不服。整間學校從學生老師、主任教官都說臺語(我聽得懂比較日常生活的詞,只是不太能順暢地說),開學第一節課,數學老師在講台上問誰聽不懂臺語,當然,他也是用臺語問的。我尷尬舉手,後面他用中文問了我幾個問題,我的名字、爸爸的名字、爺爺的名字,聽完之後,顏老師拿著麥克風用臺語說:「那妳不用讀書啦,妳家有錢。」

升上國中的第一天,腦子只覺得暈,下課之後同學圍著我,「北七」、「幹你娘」、「去死」。

教室的窗外剛好可以看見台 88 快速道路,每一次家裡公司的車子開過去,老師們總不厭其煩地打斷自己,邀請全班同學一起抬頭看,看那個不用讀書也沒有關係的小孩,她家生意做多大。同學說討厭我的原因,是因為爸媽告訴他們,都市來的小孩心眼重。從那時候開始,我開始想和原生家庭割席,但又不知道自己可以去哪裡。


隔年,家人買了一台 MP3 給我。當時媽媽請了一個大學生來當教數學。大學生上課就是發考卷,她睡她的覺,我獨自為著糊成一團的方程式發愁,成績不見起色,但她透過每週幫我灌錄幾首歌,妥妥地收買了我。

家教老師沒有灌整張《城市》,只在林林總總的流行歌曲當中,放了〈南國來的孩子〉。

你是南國來的孩子
有著不能縛的性子
身上披覆了預言而渾然不知
奔跑著忘我的快樂悲傷都放肆
陽光也不願阻止
——張懸〈南國來的孩子〉

當時感覺(其實至今仍是),張懸把我的心寫進去了,她把那道卡在我心口上的,感覺到自己的存在無處安放,卻又如此渴望找到歸處的心情寫下來了。我自顧自地將她寫「誓言般的夢想」解讀成自己渴望找著歸處的冀望,遂將她唱「流浪」認作是我在精神上的離開家鄉;更將她寫的「預言」,解讀成所有人都必須面對的,找到自己真正的家的命運,於是無論愛恨,南國的陽光如此刺眼,也都沒有辦法阻止。

這首歌作為我的第一道預言,十幾年間,反反覆覆地聽著它,反反覆覆地拆解新的意義。

國中畢業後,考上屏東女中,當時的國中同學幾乎都沒考上第一志願,我感覺自己重新活了一次,以新的姿態走進學校,希望自己能像張懸唱的那樣,在恨的時刻,也知道愛的樣子,可以再一次學習愛人的樣子。

二〇一六年的演唱會上,張懸說:「所以人要慎選自己十八歲到二十歲的時候,聽的音樂,看的電影,唱的歌和愛的人。」

同年,屏東女中對面的屏東公園有一系列講唱,我和當時的同學參與其中一個演出環節,唱了〈南國來的孩子〉,也唱黃小楨的〈每秒 9.8 公尺〉。不過第一次認識這首歌,也一樣是因為張懸,不是黃小楨。兩千年初,張懸在一場 talking 時講了這首歌背後的事。

「很多年以前,有兩個北一女的學生決定結束自己的生命。那時候很多人非常憤怒地,在指責同志情誼,開始檢討女校制度——你把一大群女生關起來,原來比女生、男生一起關起來還要更危——也講升學壓力,然後講卡夫卡、尼采是怎麼樣荼毒年輕人的心靈,造成他們很憂鬱的負面思考。(⋯⋯)不到二十年以前,其實許多的輿論都還是這樣子看,只要一出問題,只要有人不快樂,只要事情超出社會道德的預料之外,一切就變得很糟糕,大家就開始不斷地去講,一定是為了什麼(原因才自殺)。(⋯⋯)年輕的時候,我們之所以會對單純的痛苦、單純的愛,感受如此深刻、強烈,是因為當時的我們,還是非常單純的元素,我們的心靈還是如此單純地在感受這個世界不同的面向。」

〈每秒 9.8 公尺〉接在〈南國來的孩子〉之後,成為高中三年一直聽的歌。高中時和畢業多年的學姐秘密地相愛著,我第一次感覺到,原來愛一個人可以同時是痛苦的,而這份愛情裡的絕望與希望,是我和學姐所共同面對到的,我們的精神世界是如此富足,可是所處的世間是那麼不自由遼闊。

我們一直想著要逃,要流浪,要在愛裡面遺忘恨的、被恨的樣子。


同樣是二〇一六年,張懸除了以原本的名字辦表演,也在那年年底,在同性婚姻合法化的第二場公聽會上,公開表達支持同婚的立場。

已經不再是張懸,而是焦安溥的她說:「從戒嚴到解嚴,我們才經歷未滿三十年解嚴的日子,我們要一般大眾給予這樣的議題更多給祝福支持,還有太多與人權有關的議題。它現在已經在發生,我們社會的輿論在討論的過程裡,也期待它的發生,即使再痛苦,我們在看待真正的面對法律,都需要去面對,它就是需要被觸碰與挑戰,它不是高高在上的旗幟,不是我們可以拿著傳統文化砸破別人的頭,在我學習的教育裡,鞏固所有傳統的聖賢,都說一件事,你永遠要拿道德修繕自己看待世界的觀點。」

從〈南國來的孩子〉作為起點,以及她所翻唱的幾首歌,如〈每秒 9.8 公尺〉、〈張三的歌〉、〈沒有煙抽的日子〉、〈留下來陪你生活〉⋯⋯,還有她自己填詞、自己演唱的幾張專輯,一直以來都是我精神/生活上的寄託與盼望。對啊——無論她是張懸,還是焦安溥,她都要我們慎選年輕時候接收的事物,而我的十八歲到二十歲,以及那之前之後,都有她,多好。

我和女同學一起唱完〈每秒 9.8 公尺〉後,講唱會的尾聲是史明,史明講了十二年的求學期間,在課本上被輕盈帶過的丁窈窕、鄭南榕、江南案、美麗島事件⋯⋯,以及隻字未提的高一生、彭明敏、陳文成、施水環⋯⋯。還有歷史課本上曾經寫下的,要所有考生務必牢記的楊逵《和平宣言》,但我們卻未曾仔細讀起《和平宣言》究竟談了些什麼。


因為有了那一場演出,所以留下來看見史明,其後以史明作為開始閱讀臺灣歷史,認識臺灣土地的起點,張懸所遞出的玫瑰,同樣成為我在認識自己渺小的世界以外的,探明歷史、尋找真相的推動力。

在那樣年輕又無所依的年紀,張懸成為我寫在高中週記裡的「想要成為的樣子」,我(與當時同年紀同樣聽著張懸的人)開始嘗試理解她所聲援的所有議題,尤其太陽花學運和雨傘運動,而這背後,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可以在長大以後,也依然擁有風骨,願意挺著身子、硬著脖子,言說,表達,推翻,拒絕;並且願意聆聽反對的聲音,擁抱相反立場,不怒而威、不卑不亢地成為一個真真正正的人,真真正正的臺灣人。

那時候才理解了,以為是唱給情人的《玫瑰色的你》,或許是唱給曾經與現在,在香港、在臺灣的土地上流著血的人,是唱給曾經聽著爸媽說「社運現場都是一群滋事份子,妳上大學最好不要去參加社運」的我,是唱給曾經單純地以為邪惡並不存在的年輕的我。

「這個世界上,我們總是可以繼續看到一些荒謬的事情在發生,但是所有/幾乎把自己的人生,都投射、交付在真正值得努力的事情上面,且不被眼前的小便宜、小利益給誘惑的人,這首歌就是獻給他們的。『堅決』就是我們對於這個世界,或是對於這些人的愛,(能夠)給出來的最深的感受。」


我和學文在年紀小的時候,喜歡張懸的原因都是因為想要耍酷,或者是說,想要獨立,想要叛逆,即使起初的緣由是那麼幼稚的,但張懸真的,真的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我的啟蒙,是我想要繼續相信這個世界即使並不那麼好,但總有人會在遠方,以歌聲傳遞念想,給予我氣力的存在。

二〇一六年的演唱會結束後,離開了養育我十八年的南方,真的搬到城市生活,開始學張懸抽菸,開始學她抱著吉他在一個人住的小套房裡哼歌,那時候想著自己要與原生家庭永遠斷聯,我又把張懸唱〈信任的樣子〉作為自己存在的延伸。

信任她唱獨立的希望也可以是晦澀的,而我無需感到沮喪,因為灰暗的現在終究是我親手打開的,另一扇生命的門,它將通向自由、將通向更大的世界。

接著是二〇一八年五月,和大學交往的女朋友一起去了安溥的《煉雲》,那一年學文也有去,不過我們沒有一起去;後來自殺未遂,那一段時間一直聽她翻唱的〈這個世界〉和〈事情本來就是這樣〉,想要找到更多繼續活著,可以遺忘那些恨的樣子的方式。

更後來是二〇二一年十二月,和出社會後交往的男朋友一起去了安溥的《曾經與你相遇前》,那一年學文沒有去,但是當安溥唱起〈最好的時光〉的時候,她說,這是她第一次唱這首歌,我們可以把它錄下來,傳給你想找他一起來,但他沒有辦法來的人。我把那一段錄音傳給了學文和爸爸。

當張懸真的變回焦安溥之後,她與她的歌又接住我了。二〇二一年五月,爸爸生病過世後,我很長一段時間只聽心經和藥師經,但卻在安溥唱〈最好的時光〉的時候,才發現那是在與爸爸錯過多年以後,我才真正地回頭,看見他曾經步履蹣跚地想要走向我,但我還在回頭看以前恨的樣子,而我也還沒有學會無論是張懸還是安溥所唱的,要溫柔,要快樂,別忘了。

爸爸走後,阿山把「溫柔」這兩個字刺上我的手,剛剛好可以用手錶擋住,每一次我忘記應該要怎麼擁抱的時候,我又會把手上爸爸留下來的錶拔下來,又會循環復返地聽〈最好的時光〉,依然想著我要和張懸、安溥學習,不卑不亢,擁抱,握手。


她就像是信仰那樣曾經存在過,而那封寫給中國的信,我想了好久,卻發現無論張懸、安溥的音樂和歌聲陪伴我多長多久的時間,我依然無法找到任何詞彙為她辯駁,更沒有辦法理解她在二〇一四年曾經說:「我們一起被這個世界正在發生的苦難給震撼,我們與擁有同樣信念的人們站在一起,一起做事,發出聲音,很多事,我們只有一次機會。」而十年後她卻選擇擁抱中國。

但同時,我也相信她當然擁有選擇的權利,而我們沒有辦法,也不應該將曾經在她身上找到的安定感,視作她不能擁有自主選擇的枷鎖。只是只是,在此後,我不斷不斷地想著,可是有一些事情、有一些界線,是無論如何都不能踰越的,那一條曾經因為有她和她的歌,因此愈織愈密,最終成為一條堅不可摧的原則,是生為臺灣人,是被這塊沃土給養育長大的我們,所不能傷害的底線。

而如今妳碎了,我(們)只好完完整整地離開。

離開的路上,面對曾經的信仰的毀滅,我回頭翻讀了《最後一課》裡陳健民老師所寫下的幾個篇章,老師提及他的信仰啟蒙,其一來自烏納穆諾(Miguel de Unamuno)的《生命的悲劇意識》(The Tragic Sense of Life ),其二來自 Eric Metaxas 的《潘霍華傳:牧師,烈士,先知,間諜》(Bonhoeffer :Pastor, Martyr, Prophet, Spy )。


其一,陳健民老師在讀過《生命的悲劇意識》後,開始反思信仰與宗教的細緻差異。

「『我信什麼』其實只反映『我渴望什麼』。你說你信什麼東西,其實難以用理性證明;反映更深的,其實是我很「渴望」、很「願意」相信什麼。烏納穆諾說,信仰的本質,其實是一個意志問題,而非一個理智問題。為什麼我們對上帝有渴望,是因為人類受苦;我們見到美好的事物稍縱即逝,所愛的人一下子離開這個世界,你渴望天堂、與所愛的人重聚;你看見這個不公的世界,你渴望有來生、或者在另一個世界公義得以伸張。人們渴望永恆,反映人在這世上受苦。因此,「我相信」其實是「我渴望」,而當你渴望,你就會見到。就如《聖經》所說:『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找到;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下一小節,老師提到在讀過《潘霍華傳:牧師,烈士,先知,間諜》之後,他發覺潘霍華所念茲在茲的是一種本真與本分。

「潘霍華念茲在茲的是一件事:『我要真教會』(就像我們的『我要真普選』)。他認為當時德國教會支持希特拉是站在歷史錯誤的一邊,失去了教會的本分。他說,如果你乘搭了去錯方向的火車,在車廂的通道內拼命逆方向奔跑只會徒勞無功,唯一的選擇便是跳車,亦即是與教會分裂出來。什麼是『真教會』?潘霍華認為信仰不應拘泥於教堂、儀式、牧師等事情,他認為在當時德國定義『真教會』的關鍵,便是猶太人的問題:你是否站在猶太人一方?當猶太人被迫害時,究竟基督教會態度如何?」


再次讀完陳健民老師的最後一課,發覺曾經將張懸視作生命中的信仰,更加根本地說,我(們)所相信的是自我想像的投射,是將一種對生命的期待和盼望寄託在她與她的歌身上,所以現在無論是原諒、不原諒、祝福、不祝福,其實是我(們)想要原諒曾經需要被妳接住的自己,也想祝福未來不再需要被妳繼續接住的自己。而這些相伴且相對的寬容與極限,嚴厲與慈悲,都會在妳決定做回妳自己,而如今的我們也因為曾經的妳而真正擁了了歸處之後,給出最寬厚的理解。

這其實也是妳教會我們的,但也是後來的妳曾經說過的,某一年的演出上,妳和臺下的我們道歉,妳說妳很抱歉,妳的歌曲和話語似乎都在告訴我們做人應當退讓與擁抱,而這讓我們變成了要不斷退後、不斷道歉的人。妳也說,但是做人並不一定要這樣,如果真的很想要很想要,我們不一定要退讓。

我僅僅只是理解了妳,但依然沒有辦法退讓。在曾經與妳無數次的握手之後,十年一刻,我(們)必須和妳分手,不再擁有信仰,但也繼續愛我的家與土地,也相信凡事皆有定時。

avatar-img
48會員
1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黃曦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要把哭泣唱成高歌,把冬天唱成春天,這段過程中必然會經過痛苦,而這意味著你如果要把自己的生活過好,就需要花一些力氣。」──這是曾經徬徨的笨蛋少年,行過十幾個年頭,重新回身,反問自己「心想飛到哪」所得到的,不是結束的告別,是甫開始的未完待續──也許孤獨願意理解/你讓我想起自己是誰/你讓我想起自己是誰。
當時才十來歲的誠誠開始聽著南哥的音樂、看著南哥的電影長大,那台馳騁在九〇年代的野狼 125,轟隆隆地騎進他的生命裡。當誠誠有了孩子,才意識到那些曾經陪伴著他的童年記憶都正在消逝,為了阻止消亡,他除了用 Podcast 與朋友再談年輕時的記憶,也開始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說台語,想留下語言。
當羅苡珊再次踏上那一片被暟暟白雪覆蓋的土地,藏於其中的生之奧義,是一切的存在與念想,將成為星宿高懸,靜默地在暗夜裡照亮大地,她將會片刻地與亡友再次對起歌,念起詩──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復何夕,(⋯⋯)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強尼・凱克》通過時間的凝滯與時空的靜止,透過影像的回望與回家,所體現出的生命困境,不只是一場失意、失志,而是對生命從「生活」成了「生存」的哀嘆。因此電影便成為對迷茫生命的救贖,它翻開城市的褶皺處,所欲隱喻的,是住在這裡的你們我們他們的存在狀態。
「不只是為了填補一處空缺的歷史,而是為了討論一個人在極端的戰火中,要怎麼保持善良,穿越無情的戰火,找到回家的路。」無論劇中參考了多少的真實,又有多少是虛構的,《聽海湧》主創團隊只是如實呈現在困境中冒出一點枝枒的人性。
《愛的噩夢》透過夢境體現的是男主角對戀愛的完美想像,這也可以視作為導演個人想像/意志的延伸,由此嫁接以男主角的畫外音口白,和手機攝製使至更加貼近生活視角的觀看,都成為觀影時的投射路徑。此作未能入骨地剖析眾生心底的慾望,反倒是以斷裂的夢境連結,貼上極度刻板、流於表面的角色形象,呈現出一種滑稽的樣態。
「要把哭泣唱成高歌,把冬天唱成春天,這段過程中必然會經過痛苦,而這意味著你如果要把自己的生活過好,就需要花一些力氣。」──這是曾經徬徨的笨蛋少年,行過十幾個年頭,重新回身,反問自己「心想飛到哪」所得到的,不是結束的告別,是甫開始的未完待續──也許孤獨願意理解/你讓我想起自己是誰/你讓我想起自己是誰。
當時才十來歲的誠誠開始聽著南哥的音樂、看著南哥的電影長大,那台馳騁在九〇年代的野狼 125,轟隆隆地騎進他的生命裡。當誠誠有了孩子,才意識到那些曾經陪伴著他的童年記憶都正在消逝,為了阻止消亡,他除了用 Podcast 與朋友再談年輕時的記憶,也開始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說台語,想留下語言。
當羅苡珊再次踏上那一片被暟暟白雪覆蓋的土地,藏於其中的生之奧義,是一切的存在與念想,將成為星宿高懸,靜默地在暗夜裡照亮大地,她將會片刻地與亡友再次對起歌,念起詩──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復何夕,(⋯⋯)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強尼・凱克》通過時間的凝滯與時空的靜止,透過影像的回望與回家,所體現出的生命困境,不只是一場失意、失志,而是對生命從「生活」成了「生存」的哀嘆。因此電影便成為對迷茫生命的救贖,它翻開城市的褶皺處,所欲隱喻的,是住在這裡的你們我們他們的存在狀態。
「不只是為了填補一處空缺的歷史,而是為了討論一個人在極端的戰火中,要怎麼保持善良,穿越無情的戰火,找到回家的路。」無論劇中參考了多少的真實,又有多少是虛構的,《聽海湧》主創團隊只是如實呈現在困境中冒出一點枝枒的人性。
《愛的噩夢》透過夢境體現的是男主角對戀愛的完美想像,這也可以視作為導演個人想像/意志的延伸,由此嫁接以男主角的畫外音口白,和手機攝製使至更加貼近生活視角的觀看,都成為觀影時的投射路徑。此作未能入骨地剖析眾生心底的慾望,反倒是以斷裂的夢境連結,貼上極度刻板、流於表面的角色形象,呈現出一種滑稽的樣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在 8 月底寫完〈探索 AI 時代的知識革命:NotebookLM 如何顛覆學習和創作流程?〉後,有機會在 INSIDE POSSIBE 分享兩次「和 NotebookLM 協作如何改變我學習和創作」的主題,剛好最近也有在許多地方聊到關於 NotebookLM 等 AI 工具
Thumbnail
國泰CUBE App 整合外幣換匯、基金、證券等服務,提供簡便、低成本的美股定期定額投資解決方案。 5分鐘開戶、低投資門檻,幫助新手輕鬆進軍國際股市;提供人氣排行榜,讓投資人能夠掌握市場趨勢。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母子兩人又親切的交談一陣,不久後,婦人才在陳凡的目送下依依不捨的離去,等到婦人離開後,陳凡輕輕的推開門,看著青石攙扶著母親的背影,陳凡心中的愧疚感更深了。 或許是這具身體主人的情感,又或著是自己取代了陳凡,享受著這份不該擁有的親情。 陳凡嘆了口氣,將門緩緩闔上,事到如今,他無法細想,只能
Thumbnail
  她應得的……   無論是那個只有她在乎的交代,還是褚淮的幫助,她從未想過這些是她應得的。   世間炎涼、弱肉強食,她受得多也看得多,因此她不懼苦難,卻唯恐拖累旁人,不得已學會獨立自倚,即便入了千機閣,有了疼愛自己的師尊和師兄姊,她也從不肯鬆懈或依賴。   總有人讓她別倔,卻是頭一回有人告訴
一個在家不受眾人喜愛的女孩, 猶如「玩物」般的人生。
Thumbnail
《家庭革命、心灰意冷》 波瀾起伏了半輩子,長期鬱抑,林立蓮的想法有些偏執。 人最怕孤立無門,沒窗口可以訴苦傾聽。沒了依靠,心靈無法寄託,還有每天處於備戰狀態,最後產生幻覺,就已病入膏肓。 往往會有這樣的人,就是自尊心強,風骨倔強。對錯自己擔,不服輸。林立蓮就屬這類型。 母親一路陪伴,千
Thumbnail
我並非真的執迷不悟,而是貪戀一個能夠逃離姜家的機會;母親,我以前什麼都不懂,現在我什麼都懂了,我之所以變成這樣,都是你逼的。--《墨雨雲間》姜若瑤
這是一個關於親人、陌生人、愛與和解的故事。與母親長期失和的兒子在母親罹患失智症後該如何重新面對兩人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梁竣,我很感謝你....這段日子,你真的...幫助我很多,不管是保險...還是介紹客人給我,不過,我...我現在...還是覺得,孩子,還小...有很多地方需要我,我想暫時...先停一停,休息一陣子再看看...”明玲緩緩地總結了這段時間想法。 梁竣看著她,眼裡滿是心疼,但卻說: “好,我知道了
Thumbnail
曉海的父親拋家棄子不顧、堂而皇之住進小三的寓所,櫂的母親追隨男人至蕞爾小島、意亂情迷下家中大小事都無法自理。一位是家境岌岌可危、我見猶憐的在地女生,另一位是見過都市繁華、遠道從京都來的俊俏小生,在有此令人困擾的家庭背景下,兩人時常成為鎮上茶餘飯後消遣的話題。彼此惺惺相惜,不受待見的倆人逐漸有了交集。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在 8 月底寫完〈探索 AI 時代的知識革命:NotebookLM 如何顛覆學習和創作流程?〉後,有機會在 INSIDE POSSIBE 分享兩次「和 NotebookLM 協作如何改變我學習和創作」的主題,剛好最近也有在許多地方聊到關於 NotebookLM 等 AI 工具
Thumbnail
國泰CUBE App 整合外幣換匯、基金、證券等服務,提供簡便、低成本的美股定期定額投資解決方案。 5分鐘開戶、低投資門檻,幫助新手輕鬆進軍國際股市;提供人氣排行榜,讓投資人能夠掌握市場趨勢。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母子兩人又親切的交談一陣,不久後,婦人才在陳凡的目送下依依不捨的離去,等到婦人離開後,陳凡輕輕的推開門,看著青石攙扶著母親的背影,陳凡心中的愧疚感更深了。 或許是這具身體主人的情感,又或著是自己取代了陳凡,享受著這份不該擁有的親情。 陳凡嘆了口氣,將門緩緩闔上,事到如今,他無法細想,只能
Thumbnail
  她應得的……   無論是那個只有她在乎的交代,還是褚淮的幫助,她從未想過這些是她應得的。   世間炎涼、弱肉強食,她受得多也看得多,因此她不懼苦難,卻唯恐拖累旁人,不得已學會獨立自倚,即便入了千機閣,有了疼愛自己的師尊和師兄姊,她也從不肯鬆懈或依賴。   總有人讓她別倔,卻是頭一回有人告訴
一個在家不受眾人喜愛的女孩, 猶如「玩物」般的人生。
Thumbnail
《家庭革命、心灰意冷》 波瀾起伏了半輩子,長期鬱抑,林立蓮的想法有些偏執。 人最怕孤立無門,沒窗口可以訴苦傾聽。沒了依靠,心靈無法寄託,還有每天處於備戰狀態,最後產生幻覺,就已病入膏肓。 往往會有這樣的人,就是自尊心強,風骨倔強。對錯自己擔,不服輸。林立蓮就屬這類型。 母親一路陪伴,千
Thumbnail
我並非真的執迷不悟,而是貪戀一個能夠逃離姜家的機會;母親,我以前什麼都不懂,現在我什麼都懂了,我之所以變成這樣,都是你逼的。--《墨雨雲間》姜若瑤
這是一個關於親人、陌生人、愛與和解的故事。與母親長期失和的兒子在母親罹患失智症後該如何重新面對兩人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梁竣,我很感謝你....這段日子,你真的...幫助我很多,不管是保險...還是介紹客人給我,不過,我...我現在...還是覺得,孩子,還小...有很多地方需要我,我想暫時...先停一停,休息一陣子再看看...”明玲緩緩地總結了這段時間想法。 梁竣看著她,眼裡滿是心疼,但卻說: “好,我知道了
Thumbnail
曉海的父親拋家棄子不顧、堂而皇之住進小三的寓所,櫂的母親追隨男人至蕞爾小島、意亂情迷下家中大小事都無法自理。一位是家境岌岌可危、我見猶憐的在地女生,另一位是見過都市繁華、遠道從京都來的俊俏小生,在有此令人困擾的家庭背景下,兩人時常成為鎮上茶餘飯後消遣的話題。彼此惺惺相惜,不受待見的倆人逐漸有了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