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釀影評|《強尼・凱克》與城市裡的蚊子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強尼・凱克》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強尼・凱克》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有一些電影,是會放在心底、無以名狀喜歡著的。七年前《強尼・凱克》上映,那年剛好離開了家,終於來到城市。從村子來的孩子,看一切都是光光亮亮的。新北環快忽滅的燈火,底下是新店溪倒映著文明的蜃樓,往大坪林走經過的黃澄澄的隧道,往溫州街下去迷了路。

迷路,找路,探路,找不著路。初來乍到的人,恍恍惚惚地陋居於室。比起孤單寂寞孤獨寂寥總總,即使城市無風只有雨,一切還是又新又鮮。

第一次看《強尼・凱克》,城市的寂寞況味我不明白,電影裡的視角是牆壁上的一隻蒼蠅,我感覺自己(與自己的觀看)是牆壁上的一抹蚊子血。但即使如此,《強尼・凱克》仍然是屬於所有人的。

眾人的游離與貫穿城市的捷運路線同步,找到了出口卻往歷史遺跡飛去的鸚鵡,在路上繞著圈卻再次被絆住的人。片子裡的氣味,很接近台灣新電影,更早一點或許可以追溯到義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不斷流轉的城市空間裡,在明亮之外,是百廢待舉的逼仄仄的暗角,電影之所以要新寫實而非只是寫實,是因為我們仍在戰亂之時,是心靈上的亂世。

《強尼・凱克》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強尼・凱克》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獨居在台北,幾年間多所搬遷,直到第五個年頭,總算落腳在橋與路的連接處,透過這一次的再看《強尼・凱克》,重新探討自己對這部片子的喜歡,或許可以透過康德(Immanuel Kant)所談的「美」作為部分詮釋。

「美是無法透過概念來把握的,那是內在一種激動的狀態,我們稱為美的悸動。」

《強尼・凱克》透過影像的旁觀所呈現的,不僅僅只是外在事物的存在,而是透過影像的再現,處理人的心靈狀態。因此我們所感受到的美與悸動,正是沒有概念的,個人審美體驗而生的。

這其中存在著許多因為「存在」才能延伸出來的經驗,而片中的混亂與衝突亦是由此而生。因為存在著過去,才會有逃離;因為存在著傷口,才會有出走。但我們依然如頑石般,透過心靈的不斷復返,透過每一次逃避或不逃避的姿態與動作,回頭梳理生命經驗中的亂。

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寫《杜英諾哀歌》(Duino Elegies,1922),提到:

明白嗎,我們不像花朵一季就實現
當愛時,一種遠古樹液自手臂
浮現。親愛的少女,是這樣的
我們愛著不是眼前人,是一種無法估量的發酵
不是單獨一個小孩,還有我們先祖的群山脈脈
遠古母親乾涸河床──在風雲變幻
無聲無息命運景色裡
《強尼・凱克》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強尼・凱克》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里爾克寫花季、群山、河床,愛與樹液,小孩與母親,寫的不只是愛情,而是存在與死亡。因為有了落盡與乾涸,有了對生命的覺察,真正的生才能由死長出,滋長在廣袤大地。因此當片中李立問道飛矢究竟是動或不動的同時,便意味著他拒絕遺忘死亡,決定在片尾之後,即使沒有人看,也要往家裡缺席的空位走去,去記憶,去醒覺。

因此,片子裡一眾人的不動與鏡頭裡的不動,是為了捕捉已然遭到瓦解、碎片化的時間,並透過一群人的看似不動(或其實一直在動),尋找漢娜・鄂蘭認為已經消失的「不朽」。

片中朗誦了王定國的〈回家〉一文,我想起王定國寫在《聯合文學》雜誌裡的〈小說非常好寫〉:

我把寫作視為一種生命中的回程。好比漫長的旅行歸來,帶著疲倦與興奮敲門,整個身心空而乾淨,看到的物事不再那麼熟悉,反而形成了美好的反顧,一瞬之間愛上了它的陳舊並且想要靜下心來享有。

就因為這種回程的、或稱為救贖的寫作,世上才有了文學的不朽。
《強尼・凱克》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強尼・凱克》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強尼・凱克》通過時間的凝滯與時空的靜止,透過影像的回望與回家,所體現出的生命困境,不只是一場失意、失志,而是對生命從「生活」成了「生存」的哀嘆。因此電影便成為對迷茫生命的救贖,它翻開城市的褶皺處,所欲隱喻的,是住在這裡的你們我們他們的存在狀態。

擁有家屋的人,搬遷他方的人,以車為家的人,不在天上的籠中鳥,片子裡的建造(building)與居住(dwelling),在海德格的〈Building Dwelling inking〉裡,是直指生命的本質──居住是為了讓人存在並且回歸到本質──回家亦即回到本真的實在。

片中的角色姿態與行走的動機,實是如飛矢般有著起點與終點,擁有本身座標的實在,只是在抵達「終點」之前,多是力有未殆遂半途終止、遂被困在時間與空間裡,失去存有意義的人。

但生命中,總是會有連舒伯特都無言以對的時候。

如九〇年代的向陽,面對起落的時代,亦產生出連鍾愛的詩也有無言以對的時刻之心境;如千禧年間成長的我們,面對跌宕的世界,很偶爾地,電影或是文學也無法總是帶領我們找到生命路程的解方。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114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強尼・凱克》通過時間的凝滯與時空的靜止,透過影像的回望與回家,所體現出的生命困境,不只是一場失意、失志,而是對生命從「生活」成了「生存」的哀嘆。因此電影便成為對迷茫生命的救贖,它翻開城市的褶皺處,所欲隱喻的,是住在這裡的你們我們他們的存在狀態。
Thumbnail
《強尼・凱克》通過時間的凝滯與時空的靜止,透過影像的回望與回家,所體現出的生命困境,不只是一場失意、失志,而是對生命從「生活」成了「生存」的哀嘆。因此電影便成為對迷茫生命的救贖,它翻開城市的褶皺處,所欲隱喻的,是住在這裡的你們我們他們的存在狀態。
Thumbnail
——梁寒衣 死亡, 以面對面, 揭開存在的底蘊──    如此,我們活著,我們呼吸,我們行走,緣於經緯交織,命運穿梭無數知與不知,識與不識,愛與非愛的生命,以自身的行為滲入,聯結,支撐,且補綴了此存有的巨網   面對「失卻」,人們總是痛苦不堪,疑懼交迸,而狂吠不止── 我們不是試圖
Thumbnail
——梁寒衣 死亡, 以面對面, 揭開存在的底蘊──    如此,我們活著,我們呼吸,我們行走,緣於經緯交織,命運穿梭無數知與不知,識與不識,愛與非愛的生命,以自身的行為滲入,聯結,支撐,且補綴了此存有的巨網   面對「失卻」,人們總是痛苦不堪,疑懼交迸,而狂吠不止── 我們不是試圖
Thumbnail
人生苦短,現代人在過度讚頌生產力的功績社會裡,找不到抗爭的對象,也無法與他者建立有效的對話,這樣的邊緣,也因為脫離了原本的規訓社會,使自身變得更加的孤獨。在「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宇宙,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人,當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時候,那什麼又是現實呢?創作的自由留給混沌和焦慮更多的空間,而群體則被
Thumbnail
人生苦短,現代人在過度讚頌生產力的功績社會裡,找不到抗爭的對象,也無法與他者建立有效的對話,這樣的邊緣,也因為脫離了原本的規訓社會,使自身變得更加的孤獨。在「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宇宙,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人,當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時候,那什麼又是現實呢?創作的自由留給混沌和焦慮更多的空間,而群體則被
Thumbnail
安哲搬演虛擬和真實,以夢土作為基底、孤寂作為語言,後設性地指出影像背後的歷史和政治意圖。在電影中,時常會看到時間藉由空間的長鏡頭移動嫁接置換;這樣的凝視,放大了歷史的進程和所有的無可奈何,同時輾壓了人民自由意志的選擇。
Thumbnail
安哲搬演虛擬和真實,以夢土作為基底、孤寂作為語言,後設性地指出影像背後的歷史和政治意圖。在電影中,時常會看到時間藉由空間的長鏡頭移動嫁接置換;這樣的凝視,放大了歷史的進程和所有的無可奈何,同時輾壓了人民自由意志的選擇。
Thumbnail
《都靈之馬》中的兩人困境,正是隻身暴露於環境的荒蕪中──電影中最明顯的,就是視聽上存在感極強的強風,幾無文明的中介作為他們生存的保障。貝拉・塔爾在影像中開展出來的,是生命去除掉敘事與救贖的綁架所展現的,看似匱乏實則扎實的生命實相自身,抑或是剝除掉枷鎖之後,生命自身其實仍舊是一場欲振乏力的荒蕪呢?
Thumbnail
《都靈之馬》中的兩人困境,正是隻身暴露於環境的荒蕪中──電影中最明顯的,就是視聽上存在感極強的強風,幾無文明的中介作為他們生存的保障。貝拉・塔爾在影像中開展出來的,是生命去除掉敘事與救贖的綁架所展現的,看似匱乏實則扎實的生命實相自身,抑或是剝除掉枷鎖之後,生命自身其實仍舊是一場欲振乏力的荒蕪呢?
Thumbnail
这部电影《天堂孤影》是阿基考里斯马基工人三部曲中的一部,他擅长以冷冽克制的手法来描述无产阶级的人们生活状态,在他们的世界里平淡、困难成为了生活的最大部分,而社会的冷漠也远远超出了他们对生活的期待。但不论怎么样,阿基的电影总是给人一种朦胧的希望。 电影中,一名垃圾工的老同事计划拉他入
Thumbnail
这部电影《天堂孤影》是阿基考里斯马基工人三部曲中的一部,他擅长以冷冽克制的手法来描述无产阶级的人们生活状态,在他们的世界里平淡、困难成为了生活的最大部分,而社会的冷漠也远远超出了他们对生活的期待。但不论怎么样,阿基的电影总是给人一种朦胧的希望。 电影中,一名垃圾工的老同事计划拉他入
Thumbnail
與其說《夢想集中營》演繹並指向了對「惡的庸常性」的思辨,不如說電影其實呈現、又撥開了視線可能造成的蒙蔽,用聲響和氛圍直抵我們內心的道德直覺。有時候,處在尚未足以回望的當下,或者當道德判斷原則相互矛盾而失準,我們能夠仰賴的,也僅有這樣的直覺,以及將直覺化為「蘋果行動」的勇氣。
Thumbnail
與其說《夢想集中營》演繹並指向了對「惡的庸常性」的思辨,不如說電影其實呈現、又撥開了視線可能造成的蒙蔽,用聲響和氛圍直抵我們內心的道德直覺。有時候,處在尚未足以回望的當下,或者當道德判斷原則相互矛盾而失準,我們能夠仰賴的,也僅有這樣的直覺,以及將直覺化為「蘋果行動」的勇氣。
Thumbnail
本片基調讓人想起去年Disney+上架的《沒有季節的城市》,同樣以311災情為引子,然而實際上核心是描寫一群人因各種原因而群居在一起,互相扶持,面對人生的各種困境,只不過一個是活人的聚落,一個是死人的聚落。本片的主角群大多是死人,所以面對的問題不再是柴米油鹽等生存問題而困居於災民安置地,而是死有餘憾
Thumbnail
本片基調讓人想起去年Disney+上架的《沒有季節的城市》,同樣以311災情為引子,然而實際上核心是描寫一群人因各種原因而群居在一起,互相扶持,面對人生的各種困境,只不過一個是活人的聚落,一個是死人的聚落。本片的主角群大多是死人,所以面對的問題不再是柴米油鹽等生存問題而困居於災民安置地,而是死有餘憾
Thumbnail
電影《富都青年》描繪了人性的複雜,光環與陰暗同時存在著。直面生活的鋒利,可以沖淡人的同情心,顛覆了是非觀。是残酷,是直白,却也最真实。
Thumbnail
電影《富都青年》描繪了人性的複雜,光環與陰暗同時存在著。直面生活的鋒利,可以沖淡人的同情心,顛覆了是非觀。是残酷,是直白,却也最真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