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哪來這麼多零食零食可以吃,三餐吃飽就偷笑了。」母親常這麼說。那時,家裡日子過得辛苦,蘋果買不起,想吃蘋果的時候還得拿其他東西去交換,換回來的蘋果一顆切成五等分,每一口都顯得奢侈。也沒有所謂的書桌,要寫作業就在裁縫機上寫。放學後,也不像現在的孩子一樣可以出去玩,而是要在家幫忙做手工,再給父母拿去賣,換取微薄的收入。
童年的匱乏,深深烙印在母親的心中。即使長大後生活條件改善了,她仍舊保持著節儉的習慣。身上稍微有存點錢,卻還是捨不得花,擔心未來會發生什麼變故。
在閱讀《佐賀的超級阿嬤》中,彷彿有著台灣無數長輩的縮影。她們在艱困的環境中,展現出堅韌的生命力。小時候閱讀這本書時,我僅將它視為一則則故事。然而,隨著年歲增長,再次翻開書頁,卻發現其中蘊含的深意更值得細細品味。
故事主角德永昭廣,1950年生於廣島縣,其父親因受原子彈輻射汙染波及而不幸去世,導致昭廣成了還未出世就失去父親的遺腹子。戰後物資匱乏生活艱辛,母親無力獨自扶養他,便託付阿姨,讓昭廣回到佐賀外婆家生活。然而,母親並未將實情告訴他。在火車門即將關上的那瞬間,母親從他的背後用力推了一把,昭廣的生命就此偏離他原本以為的軌道。
初到佐賀,看著破舊的茅草屋和嚴苛的環境,昭廣形容,那就像是日本古老故事裡的房子,似乎隨時會冒出山怪或老巫婆,他感到無助和恐懼。阿嬤的教導方式更是讓他措手不及。八歲的他,初次見到阿嬤時,迎接他的不是溫暖的擁抱,而是立即被交付煮飯的任務。
昭廣覺得自己似乎從貧窮的生活被推向更加貧窮的境地。然而,在這段日子中,昭廣逐漸成長,心態也隨之更加堅定。阿嬤教會他許多生存技能,像是如何攔截河川留下的食物和生活用品,這些都是人家不要的,或是不小心掉下去的。阿嬤跟昭廣說:「尾端岔開的蘿蔔,切成小塊煮起來味道一樣。彎曲的小黃瓜,切絲用鹽抓一抓,味道都相同。」阿嬤甚至連放水燈上的供品都不放過,以一句流下去的食物會汙染海洋來合理化其行為,但回過頭來想也蠻有道理,雖然阿嬤的行為雖然看似不近人情,但在那個艱困的時期,卻也是一種生存的智慧。
做有錢人很辛苦,要旅行、吃壽司、訂做新衣,忙都忙死了,做窮人還比較輕鬆,反正他們家世世代代都是窮人。阿嬤的這番話,看似在調侃富人的忙碌,實則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學。她要昭廣明白,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對生活的熱情。也有窮的樂趣,只要心態積極,一樣能活得精彩。甚至還開玩笑說:「說不定小偷進來了,看到我們家一無所有,反而會同情我們,留下點什麼呢!」
昭廣並不像其他同學那樣,可以參加各種學校的各種活動,一開始他想學習劍道,但阿嬤一聽到要錢,最終還是搖了搖頭,畢竟家裡的開銷已經讓她捉襟見肘了。不過,阿嬤卻建議昭廣可以去跑步,只因為這項運動不用花錢。
昭廣聽從了阿嬤的建議,每天堅持跑步。隨著訓練的深入,昭廣的跑步速度越來越快,在學校運動會上大展身手,跑步所訓練出來的肌耐力也讓他銜接各項運動時如魚得水,最終當上了棒球隊隊長。
儘管阿嬤平時十分節儉,但當她得知孫子成為棒球隊隊長的消息後,毫不猶豫地從她的寶物箱裡拿出她平日省吃儉用攢下來的錢,直奔運動用品店,為孫子挑選了一雙最貴的鞋子。她真的非常愛自己的孫子,只是她也知道家裡的經濟條件不允許,無法滿足孫子甚至是自己的物質需求,但此時此刻,阿嬤只想要為孫子的夢想盡一份力。
這一路走來,也受到許多人的關心和幫助,包含學校的老師們。每年的運動會,是昭廣最期待卻又最落寞的日子。昭廣運動表現優異,母親卻因為工作的關係無法從廣島來佐賀幫他加油;另外運動會是學校唯一沒有供應營養午餐的時段,學生需要自己帶便當。當看到別人的豐盛便當,有炒蛋、香腸、炸蝦......,對比打開自己的便當盒,只有幾片梅乾和甜薑片,他感到十分沮喪。然而,每一屆的導師,總以肚子痛為由,主動提出要和他交換便當。當昭廣打開老師的便當盒時候,那份驚喜總是讓他久久難忘。
阿嬤曾說過:「真正的關懷,是讓人察覺不到且暖心的。」他們沒有刻意地去憐憫昭廣,沒有大聲宣揚自己的善舉,而是用這樣的方式,給予他幫助。
故事裡還有很多情節,讓人笑中帶淚,我想,這也是閱讀最大的樂趣,就是在他人的文字中,發現與自己生命經驗相呼應的片段。雖然他們生活辛苦,但還是樂觀的面對迎面而來的人事物,不會因此失去對生活的希望。阿嬤告訴他,別人跌倒一笑置之,自己跌倒更要一笑置之。因為人都是可笑的。或許人生就像是他的跑步過程一樣,跨過許多障礙,並堅持下去。
回過頭來看台灣。時常聽父母提到,50、60年代,在生活艱苦及物質匱乏的環境中,人人克勤克儉不敢浪費,因為知道父母辛苦,環境不優渥,因此只有一個念頭:拚!憑著一股韌勁和拼勁,抓住時代的機遇,趕上一波經濟狂飆、消費性電子爆發、中國市場開放這幾個時代紅利,讓他們努力翻身。
而我們如今這個世代,雖然看似擁有不錯的物質生活,卻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低薪、高房價,這些問題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我們好像生活在一個巨大的齒輪裡,不斷地追逐別人,或是被別人追逐,努力地改變自己的命運,否則則需要靠父母之力,才能比別人贏在起跑線。
這種巨大的落差,讓我們感到迷茫和憤怒。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我們這麼努力,卻還是趕不上上一代?為什麼我們的生活如此艱難?
然而,憤恨不平並沒有辦法解決問題,我們就是大時代下的小人物,無法去歸咎環境怎麼樣,學習昭廣阿嬤的智慧,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在不同時代不同環境下盡可能活出精采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