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嬤的裁縫車,腳踏勝家Machine(用日文發音,機器),是阿嬤自己養大的豬賣錢而購入的。
很有生活智慧的阿嬤,在下雨濕冷的日子、空檔在家的時間,她會安排做室內的工作,如在廚房弄些好吃的-炸高麗菜丸、年節食物。也會用裁縫車做自己的工作裙、車被單、棉被袋、布尿布等。
阿公的日本教育整理習慣,從小我常看阿公在桌前整理他的歌本、與手大小差不多的小冊子,他的歌本是手抄的日文歌詞小冊子,阿公會把樸素的小本畫上格線。也常看他有條理地一件件整理準備東西,不管是要去遊覽外出過夜需帶的盥洗包、替換衣物,或是從居家打扮換上西裝褲與擦亮的鞋。阿公還常整理照片,出遊總是要拍佛像、同車仁,回來洗出來,還寄給對方。
我想阿公阿嬤的身教在我小時候那些年,印入我的腦海,我認為這樣是好的是對的,同時也受益於那樣的溫暖與穩定。有香氣、有美食、有照計畫走的不慌不忙節奏、有生活中的秩序感。
阿公阿嬤的言教上,阿公常說的就會是「提早準備,就不會臨時慌亂遺漏」,回想阿公身上總有種優雅。阿嬤讓我印象深的就是她跟我說「阿嬤不能讓人家說沒把妳教好」,因為阿嬤替大兒子大媳婦養育這孫女,要疼愛也要有要求,尤其「以後嫁人,若被人家嫌棄"憨慢"(不機靈)」,阿嬤會覺得自己有失職責,畢竟這孫女的父母不在身邊,阿嬤當然要負責教導做人處事的道理。
雖說如此,阿嬤的教導是溫和的、好言相勸型的,所以想到她老人家的慈愛,自己不可能會想傷她的心,當然也想要榮耀她跟阿公。小學國中時,阿嬤要我刷洗自己的鞋子,我覺得蠻好玩的,把鞋子刷得白淨,阿嬤最常唸「房間阿毋去撿撿ㄟ(房間也不去整理整理)」,除外我做的家事不多,因為會念書的孩子,被體貼時間與睡眠不足,阿嬤守護著我的飲食、關心要我早點睡。
回想我國中念書的狀態,一直都有第八堂,所以17點才會放學,趕快騎單車往家裡回去約10來分,放下書包、有時間就會先洗澡、然後吃飯,發育期肚子特別餓,我家用餐時間到時,一定有熱飯菜的、桌上也有一鍋滷肉。飯後去隔壁補習班(我小五就在此開始補數學,國中後就是天天去,以英數理為主),晚上九點回家,通常我會嘴饞跑去附近鹽酥雞攤買炸甜不辣(因便宜分量多,喜歡的是它的酥辣),填肚子,開始唸書準備隔天通常3-5項的考試(幾乎每天,認真的國中導師都安排國文默寫或考英文單字,加上各科的考卷,所以一天3-5項是常態)。通常會到晚上11、12點,阿嬤若起床上廁所,會順便跟我說聲「卡早睏(早點睡)」。
偶爾我因為一整天(七點就要到校),到晚上補完習九點多已經累了,會先小睡補眠再起來念書,萬一不小心睡過頭到隔天,就會看到我清晨五六點,在房間書桌前很緊張,加緊步調趕快背趕快唸要考的內容。不然通常的作息會是前一晚唸得差不多,因為早上爬不起來,幾乎每天上演的是阿嬤要叫起床兩三次,我才會甘願離開被窩,然後在很短的時間,趕快弄好牽腳踏車出門趕七點到班上(七點是國中導師規定的遲到時間,有風紀專門會記錄,我通常都在7點前後幾分到。雖然認真起來算遲到,次數蠻多的,但不會大遲到、又是好學生,所以不曾因此受罰。如果考試前五名算是能被記得的紀錄,班上遲到數多的人中我也可以列入,因我越區就讀,騎腳踏車總是趕快、並要等紅綠燈)。
早上那麼趕,當然來不及吃早餐,其實五、六點睡在廚房隔壁的我就會聽到阿嬤在廚房開火工作的聲音,這聲音讓我很安心,等到時間差不多,阿嬤就開始叫「PL呀!好起來囉!(PL是我的台語名縮寫)時間麥搞阿囉!」時間快要到了,皮皮的我、睡眠不足六七小時的我,通常會再賴一下,等第二、三、四聲才起來,偶爾阿嬤會進房裡拍被子,有次她就說「這麼大被子大床,我縮成一個小球如小蝦似的(讓她遠遠地一直摸不到被下有人)」(我房間真的很冷,冬天冷,念書時手常是冰凍,阿嬤為我去打了一床小蓋被,可以蓋在腿上,身上披著外套,在冬夜裡準備考試。)
以上是我的成長期,到了高中時,情況相似但好很多,因為高中補習是去專補數學、物理的地方,所以大部分日子搭公車回到家,吃過飯就是自己安排,考試沒那麼多、但很需要分批自主熟練題型、讀書是自己的事。
補充:白天在學校八堂課,七點就要到校先一個考試,常常要升旗也是要動作快去集合,八點多回教室,感覺早上已經忙了一大輪了。阿嬤掛心我沒吃早餐,她早上現做的便當會裝超大盒(飯菜滿滿再壓下去蓋好那種),又用報紙包著保溫,所以早上下課餓了就先挖來吃,有時第三節下課我已經先吃午餐。下課十分鐘,除了上廁所填肚子、有陣子很愛涼麵會跑福利社買外,很常上課撐到打鐘、終於老師下課,我下一秒馬上趴在桌上,睡著。就是這麼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