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6:如何在文字裡,悄悄烙下專屬於你的浮水印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 讀者能清楚看到,卻又看不到的「風格」之路💃


最近很多人說:「好多臉書高流量文章都長得跟你『很像』。」

而且,說的人都是文字工作者、意見領袖、創作者這些「專家」。


那這個「像」是像在哪裡呢?

是特別的文字格式嗎?


確實,我和寫作教練花很多時間討論,找到專屬我自己的獨創格式。

例如主標題用大方框裝起來、副標緊接著主標、段落中間用黑色方塊等等⋯⋯

已經連續超過 300 篇貼文,我都這樣寫。

我也發現很多人效仿、取得亮眼的成果。


但重點真的是這些符號嗎?
其實不是。


還有更多累積在內容裡的細節,加起來才造就「風格」。

為了追求細節我幾乎做到「偏執」程度,但我也因此可以「一眼看穿」,有哪些文字是我寫的、哪些不是。

寫作裡可以清楚看到,卻又看不到的細節,就是專屬每個作者的浮水印

這在專業的文字出版社裡,有個既隱密,又專屬圈內人的術語,叫做「體例」


▋體例


簡單來講,就是極盡苛求的去制定每個標點、文字等細節「該怎麼用」。


  • 「點點點」的符號要點幾顆?
  • 「這條長長的轉折符號 ——」要畫多長?
  • 這種「單框框」和這個『雙框框』有差嗎?


我在中文寫作裡,使用點點點「⋯⋯」固定都用 6 顆、浮在中間的版本。

而其他各種排列組合的符號用法,我也花超多時間整理。

總共寫成超過 14,813 字、全團隊都可以參考、沿用的龐大編表。

後來我才發現:書籍出版社、媒體雜誌的內部,其實都會制訂專屬的一套。

我出書的時候,也因此很多文字和細節都被編輯改過了。


這東西就叫「體例」。


有了體例,你每次寫作的時候就哪些是你專屬的細節,你也就有了「風格」。

但別人看完卻很難知道差別在哪,只會說:「這很像你的風格」


▋追求細節


很多人質疑我:「寫做能溝通、看的人會懂就好啦,幹嘛計較成這樣?」

如果你沒有被這樣質疑過,就表示你還不夠追求細節。

細節是讀者能看得到,卻不會發現的地方。


史蒂夫 · 賈伯斯說:
「細節的重要,值得等待;等你做到好為止。」
Details matter, it’s worth waiting to get it right.


你不只要雕琢細節,更要執著細節;

只是執著還不夠,要偏執。


你身為作者,就要不計代價把對讀者的友善度提升到最高。

當你不注重細節,內容就很難有效。

反覆寫、不斷發布,成果都有限。


但如果你願意抬起最大的重量、讓讀者讀得超輕鬆,你反而能享有龐大流量。


只花少量內容,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對細節近乎偏執的「浪費時間」,最後反而節省出更多時間。

而且這些「體例」你只要制定一次,就能擁有固定的規距。


(延伸閱讀:寫作時,悄悄提升文字質感的 9 種技巧


▋善用符號


仔細看,每種符號都有不同的面積、長相、風格。


  • 逗點,像是一隻小蝌蚪。
  • 句點。是一個圓圈。


我建議你在標題、副標、段落中間、列點,都加上你喜歡的符號。

重點不是符號選什麼,而是你有沒有用心思考。

要是你不想花時間,這是我測試出對臉書最有效的格式。

抄起來、拿去用吧:


  • 開頭標題用方框【】
  • 開頭副標用破折號 ——
  • 內容只講重點
  • 段落標題用黑色方塊 ▋
  • 段落小標用黑色細條 ▍
  • 列點用小圓球 


——


最後的結尾,再用一次破折號。

像上面這樣、把它和主文隔開。


▋節奏


很多人沒意識到,文字是有韻律、有節奏的。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如果你讀過白居易賞析,就會知道古文不只有節奏、緩急,還能聽到聲音。

現代的文字,關鍵在於「往下滑的速度」。

如果想加速,你要多用列點、多重的短句。


像這樣:


• 第 1 句


• 第 2 句


• 第 3 句


那往下的閱讀速度,就會變超快。

如果想「減速」,你可以試著在長句子後面,突然加上單一短句。


像這樣:


煞車。


▋速度感


手機的時代,除了節奏能帶來速度感之外,內容本體更會決定成敗。

這裡的唯一解答是「開頭」:只能開全速。

開頭只允許「馬上講重點」


• • •


我最近審閱夥伴的文章,是我訂正過無數個創作者都改不過來的毛病。

很神奇喔,作者自己知道這樣寫不好、也知道它速度感很差,但就是想寫。

如果不寫,作者自己還覺得「渾身不對勁」。


(延伸閱讀:文字的速度感


▍錯誤示範


  • 標題:高流量寫作的 3 種技巧
  • 開頭:寫作對行銷很重要


發現問題了嗎?


標題明明說了:「高流量的寫作技巧」。

而且還列出 3 種。

可是內容開頭卻馬上「離題」。

雖然在講寫作沒錯,但「3 種技巧」跑去哪了呢?


這東西有人叫「前言」,有人叫「起承轉合」,有人叫「寫文章的習慣」。


這東西比廢話還不如,價值等於垃圾。


為什麼?

因為當重點沒有在最前面講完,讀者就不會往下滑。

讓讀者想離開的內容,就算整份寫作再好,也都廢了。


▍正確示範


  • 標題:高流量寫作的 3 種技巧
  • 開頭:技巧 1、技巧 2、技巧3


這就是內容價值的「速度感」。

想得到注意力,只能竭盡全力讓讀者在開頭就無條件「享受到」價值。

稍微慢一點點,就是失敗。


▋學 SEO


有人很好奇:為什麼這樣寫會有流量?

這樣做,又為什麼讀起來更舒服?

這些道理又是怎麼來的?


答案是「SEO 演算法」。


搜尋引擎為了賺取更多流量,它使用最頂尖的演算法不斷測試,去逼近讀者的需要。

哪怕一張圖、一句話,只要讀者反應差就馬上淘汰;讀者反應好的,才留下。


有人說,這是「演算法喜歡的寫作」,其實錯了。
這是「讀者喜歡的寫作」,演算法只是跟在讀者後面。


研究 SEO,就是用最科學、最數據化的方式,找出讀者的真實需求。


再說一次:研究 SEO,就是借用演算法,用科學、數據化的力量掌握讀者需求。


  • 標題,就是搜尋引擎辨識的 <title>
  • 大小段落,是網頁編碼的 <h2>、<h3>
  • 開頭快速解答,看 Google 精選的「摘要」就知道了


你就算不馬上回答,它也會在搜尋頁面上自動摘錄、強制劇透。

將所有人都導進競爭對手更快講重點、更快解答的頁面。

不要說往下滑,你連被發現的機會,都沒有。


(延伸閱讀:文案作者的基本素養:接受讀者「不讀」的雅量


▋總結


想在寫作裡加上你的「浮水印」、建立專屬於你的「風格」,作法是這些:


1. 體例

2. 細節

3. 符號

4. 節奏

5. 速度


核心的重點,是「學習 SEO」


你會發現:這些元素疊加在一起,竟然是整份內容裡占比最高、面積最廣的東西。

它就像彩蛋一樣,是讓讀者們能看得到,卻又看不到的東西。

這,就是你文字寫作的「浮水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emmy 的沙龍
65會員
94內容數
SEO|數位寫作|內容行銷 ── 用文字創造利潤的變現知識
Jemmy 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6
── 思考,是與生俱來、刻在 DNA 裡的座標之力 每次有寫手問我「寫不出來,怎辦?」我就反問他一道題: 「你寫不出來的原因,是什麼?」 ​這時候他輸出能力會爆增 150%、根本打開寫作水龍頭。 產出資訊豐富 + 邏輯清晰 + 用字通順的大長文,該分段的分段、列點的列點
Thumbnail
2025/04/16
── 思考,是與生俱來、刻在 DNA 裡的座標之力 每次有寫手問我「寫不出來,怎辦?」我就反問他一道題: 「你寫不出來的原因,是什麼?」 ​這時候他輸出能力會爆增 150%、根本打開寫作水龍頭。 產出資訊豐富 + 邏輯清晰 + 用字通順的大長文,該分段的分段、列點的列點
Thumbnail
2025/04/06
Alex 是個硬漢企業家。在他健身房大舉擴張、最需要用錢的時候,合夥人掏空公司、捲款跑路。 後來 Alex ​ 查證才發現,合夥人是詐欺前科犯。 Alex 從崩潰邊緣翻身,在 32 歲靠自己賺進 1 億美金身價,但他也從此變了一個人。 因為讓他成為強者的,是鋼鐵般的自律。
Thumbnail
2025/04/06
Alex 是個硬漢企業家。在他健身房大舉擴張、最需要用錢的時候,合夥人掏空公司、捲款跑路。 後來 Alex ​ 查證才發現,合夥人是詐欺前科犯。 Alex 從崩潰邊緣翻身,在 32 歲靠自己賺進 1 億美金身價,但他也從此變了一個人。 因為讓他成為強者的,是鋼鐵般的自律。
Thumbnail
2025/03/24
── 小品牌想提升 AI 能見度?那就先顧好傳統搜尋的能見度 最新數據顯示:Google 在 2024 年搜尋引擎成長了 21.64%。 這幾乎是有史以來最強勁表現! 要知道,這種成熟企業,又在 AI 夾擊之下還有這種成長,是超驚人的數據(你隔壁公司都不知道有沒有 21% 漲
Thumbnail
2025/03/24
── 小品牌想提升 AI 能見度?那就先顧好傳統搜尋的能見度 最新數據顯示:Google 在 2024 年搜尋引擎成長了 21.64%。 這幾乎是有史以來最強勁表現! 要知道,這種成熟企業,又在 AI 夾擊之下還有這種成長,是超驚人的數據(你隔壁公司都不知道有沒有 21% 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 讀者能清楚看到,卻又看不到的「風格」之路 最近很多人說:「好多臉書高流量文章都長得跟你『很像』。」 而且,說的人都是文字工作者、意見領袖、創作者這些「專家」。 那這個「像」是像在哪裡呢? 是特別的文字格式嗎? 確實,我和寫作教練花很多時間討論,找到專屬我自己的獨創格式。
Thumbnail
── 讀者能清楚看到,卻又看不到的「風格」之路 最近很多人說:「好多臉書高流量文章都長得跟你『很像』。」 而且,說的人都是文字工作者、意見領袖、創作者這些「專家」。 那這個「像」是像在哪裡呢? 是特別的文字格式嗎? 確實,我和寫作教練花很多時間討論,找到專屬我自己的獨創格式。
Thumbnail
這本書將教你如何在寫作上成功。作者提供了寫作心法和實際作法,包括如何尋找靈感、讓文章內容一目瞭然,以及如何妥善使用副歌等技巧。文章中還強調,寫作的最大價值來自於每個人獨特的生活體驗,因此每篇文章都具有無可取代的價值。
Thumbnail
這本書將教你如何在寫作上成功。作者提供了寫作心法和實際作法,包括如何尋找靈感、讓文章內容一目瞭然,以及如何妥善使用副歌等技巧。文章中還強調,寫作的最大價值來自於每個人獨特的生活體驗,因此每篇文章都具有無可取代的價值。
Thumbnail
最近忙著寫threads 的占星日更文,再減去工作這幾日在threads 看到多有關於導流量、文字變現,和作家類型的熱門話題,得出的一個結論
Thumbnail
最近忙著寫threads 的占星日更文,再減去工作這幾日在threads 看到多有關於導流量、文字變現,和作家類型的熱門話題,得出的一個結論
Thumbnail
其實作家這個名稱…一直是別人賦予我的,我為了表示自己的決心和自信,也就欣然接受了這個稱號。 至於我是如何“成為”人人口中的作家,我想…這裡有幾點可以供大家參考~ 1.練習寫出自己想要表達、散播出去的東西。這不一定是一本小說、一個故事、或是一篇遊記、美食紀錄…等。 完全不拘,都可以試試看! 然後從
Thumbnail
其實作家這個名稱…一直是別人賦予我的,我為了表示自己的決心和自信,也就欣然接受了這個稱號。 至於我是如何“成為”人人口中的作家,我想…這裡有幾點可以供大家參考~ 1.練習寫出自己想要表達、散播出去的東西。這不一定是一本小說、一個故事、或是一篇遊記、美食紀錄…等。 完全不拘,都可以試試看! 然後從
Thumbnail
  你正在盯著人設撓頭抓首嗎?   你總是反覆推敲角色行動,思考筆下的劇情是否增加角色魅力?   又或者,你看著檯面上那麼多優秀的作品,優秀的角色,卻不知道怎麼自己寫一個出來?   這全都很正常,因為刻劃人物就是一件那麼困難的事情。
Thumbnail
  你正在盯著人設撓頭抓首嗎?   你總是反覆推敲角色行動,思考筆下的劇情是否增加角色魅力?   又或者,你看著檯面上那麼多優秀的作品,優秀的角色,卻不知道怎麼自己寫一個出來?   這全都很正常,因為刻劃人物就是一件那麼困難的事情。
Thumbnail
上一篇精準寫作的,是我們首次探討文章內容該怎麼寫,如何更生動、打動人心,以此目的為前題的寫作技巧在上篇也分享了不少,這回我們一樣談內容,但談的不是速成的外功,而是需要時間練習的心法,修習完畢後可以幫助我們在文章內容層面,建立自己獨特的觀點。
Thumbnail
上一篇精準寫作的,是我們首次探討文章內容該怎麼寫,如何更生動、打動人心,以此目的為前題的寫作技巧在上篇也分享了不少,這回我們一樣談內容,但談的不是速成的外功,而是需要時間練習的心法,修習完畢後可以幫助我們在文章內容層面,建立自己獨特的觀點。
Thumbnail
寫作,要如何打動人心? 這本書主打【腦科學博士教你利用五大寫作原理,寫出爆紅文章】,告訴你如何【不用打廣告,也能擁有200萬鐵粉的社群寫作技巧】,是不是很吸引人? 想要經營自媒體的人,最最希望的一件事無非是自己寫的文字能夠得到很多關注,能成為網路上最吸睛的文字,這本書從腦科學的角度出發
Thumbnail
寫作,要如何打動人心? 這本書主打【腦科學博士教你利用五大寫作原理,寫出爆紅文章】,告訴你如何【不用打廣告,也能擁有200萬鐵粉的社群寫作技巧】,是不是很吸引人? 想要經營自媒體的人,最最希望的一件事無非是自己寫的文字能夠得到很多關注,能成為網路上最吸睛的文字,這本書從腦科學的角度出發
Thumbnail
記得當學生的時期,寫作對我來說是國文課的一個項目,老師發下作文簿,上面有綠色線框好的格子,一格一格的。老師在黑板上寫下題目,例如:長大後的夢想、我的家人、遠足經驗等等。 這些都是學生時期可以用來跟老師交代的文章,但長大出社會後,寫作變得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了。 這時候我會拿不存在我的朋友來當擋箭牌。
Thumbnail
記得當學生的時期,寫作對我來說是國文課的一個項目,老師發下作文簿,上面有綠色線框好的格子,一格一格的。老師在黑板上寫下題目,例如:長大後的夢想、我的家人、遠足經驗等等。 這些都是學生時期可以用來跟老師交代的文章,但長大出社會後,寫作變得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了。 這時候我會拿不存在我的朋友來當擋箭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