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隱藏在Doodle中的小巧思🔍

Google隱藏在Doodle中的小巧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當你想到搜尋引擎時,腦海中浮現的是什麼畫面呢?對大多數人而言,可能是一個放大鏡的符號加上打字用的搜尋框,簡單、直接,沒什麼多餘的裝飾。但如果你是Google的使用者,那麼搜尋頁面的背後藏著更多細節,特別是那些你可能曾經注意到的「Google Doodle」。雖然我目前因為工作原因,主要使用的搜尋引擎是Edge,但我還是會時不時去看看Google的搜尋頁,尤其是在特殊節日或事件期間,Google Doodle 總能帶來意外的驚喜。


Doodle 是什麼?  

Google Doodle起源於1998年,那時為了慶祝火人節,因而決定將Google的商標設計稍微改變,從此之後,Doodle成為Google的一個重要傳統。

在重大節日時,比如國際婦女節、感恩節,甚至是歷史名人的誕辰紀念日等,Google會用Doodle來展示相關的圖像,有時則是一些精心設計的互動小遊戲。而這些Doodle在點擊後,會出現許多當天節日或活動名稱而的搜尋結果,能夠讓人更加了解特定的節日與事件。

對我來說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則是之前東京奧運時推出的小遊戲。遊戲模擬了奧運會的運動項目,還按照顏色讓全球使用者分組,親身體會競爭的感覺,既有趣又具有教育意義,甚至有隱藏關卡超級用心的!


Doodle 的小巧思

曝光度

Google Doodle的一個成功之處,在於它總是被放置在首頁以及搜尋頁面的左上方。這個位置非常顯眼,但又不會干擾主要的搜尋功能,讓你可以隨時留意到這些特殊的設計,卻又不會感到它的存在過於突兀。

這種設計增強了活動和節日的曝光度,也成為了一種小小的提醒。比如當你忙碌於工作或學習,突然看到今天的Doodle,你會意識到「哦,原來今天是國際地球日!」,在無形之中,Google就這樣讓我們與當前的活動或節日產生了連結。


參與度

除了提升曝光度外,Doodle還成功地增加了使用者的參與度。特別是當Doodle推出新的互動小遊戲時,出於好奇,總有不少人會點擊進去玩一會兒,甚至為了刷新紀錄,玩上好幾回合的也大有人在。透過Doodle,Google與使用者之間多出除了搜尋、工作需求之外的互動,相對也增加了使用者的黏著度與使用時間。


討論度

在玩遊戲時,呼朋引伴的使用者不在少數,因此Doodle新遊戲或是新設計的推出,多少都會在親友之間彼此分享、討論,增添許多話題性。而每當出現熱門Doodle小遊戲,網路上的討論區、社群平台也紛紛出現討論熱潮,大家分享自己的遊戲經驗、小技巧,甚至比拼分數。此時,Doodle不再只是靜態的設計,而成為了一個讓人們互動、分享、討論的媒介。


Doodle之於Google

Doodle讓Google變得更加人性化,讓使用者不僅是使用「工具」進行搜尋,還能在繁忙的生活中有片刻的輕鬆時光。同時,這種設計也提升了Google的品牌形象,讓人覺得這家公司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巨頭,還擁有創意、幽默與人文關懷。無論是特定活動的宣傳,還是品牌的情感連結,Doodle 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總而言之,Google透過Doodle這個小設計,成功融入使用者生活中,讓使用者更頻繁地互動、參與,並增加了品牌的討論度。從冷冰冰的搜尋框,到充滿創意與驚喜的首頁互動,Google用Doodle將簡單的搜尋體驗轉變成了更具趣味性與人性化的使用過程。


avatar-img
Infinity Life
15會員
112內容數
透過吃喝玩樂享受人生🧳 對於新的事物保持好奇🔍 在生活裡觀察行銷案例💡 學習命理更加理解生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Infinity Life 的其他內容
隨著輔導案的推進,越來越多企業開始對 CRM 系統感到好奇,常常在會議中聽到:「那這跟我們原本的 ERP 系統有什麼不同?」,甚至也有人擔心:「會不會導致資料重複輸入、重工?」。今天就來聊聊 CRM 與 ERP 之間的差異,以及實際導入時的應用重點!
台灣長年以來交通亂象不斷,媒體報導幾乎天天都能看到並排停車、不禮讓行人、騎樓騎車、三寶亂竄等行為,而衍伸出那些數不清的車禍事故。這也讓「台灣是行人地獄」這個說法幾乎變成一種共識。近期我開始思考,這種現象會不會不只是道德問題或法規執行的鬆散,而是來自於「認知差異」的根本性錯誤?
這個清明連假,我帶著全家人首度前往澎湖旅遊。身為此次主揪,在出發前其實已經把交通、住宿、行程規劃都準備好,也跟大家討論過幾輪,但沒想到旅程中還是出現一些突如其來的爭執。後來冷靜想想,才發現這背後其實是「資訊落差」帶來的不安和潛意識的抗拒反應。
隨著輔導案的推進,越來越多企業開始對 CRM 系統感到好奇,常常在會議中聽到:「那這跟我們原本的 ERP 系統有什麼不同?」,甚至也有人擔心:「會不會導致資料重複輸入、重工?」。今天就來聊聊 CRM 與 ERP 之間的差異,以及實際導入時的應用重點!
台灣長年以來交通亂象不斷,媒體報導幾乎天天都能看到並排停車、不禮讓行人、騎樓騎車、三寶亂竄等行為,而衍伸出那些數不清的車禍事故。這也讓「台灣是行人地獄」這個說法幾乎變成一種共識。近期我開始思考,這種現象會不會不只是道德問題或法規執行的鬆散,而是來自於「認知差異」的根本性錯誤?
這個清明連假,我帶著全家人首度前往澎湖旅遊。身為此次主揪,在出發前其實已經把交通、住宿、行程規劃都準備好,也跟大家討論過幾輪,但沒想到旅程中還是出現一些突如其來的爭執。後來冷靜想想,才發現這背後其實是「資訊落差」帶來的不安和潛意識的抗拒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