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落差造成的焦慮與潛意識行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個清明連假,我帶著全家人首度前往澎湖旅遊。身為此次主揪,在出發前其實已經把交通、住宿、行程規劃都準備好,也跟大家討論過幾輪,但沒想到旅程中還是出現一些突如其來的爭執。特別是當我們準備跳島時,有人忽然問我:「為什麼要來這裡?不是有別的選擇嗎?不能參加行程套票就好嗎?幹嘛還要自己找路線、自己騎車?」一連串的質問,讓我當下有些錯愕。後來冷靜想想,才發現這背後其實是「資訊落差」帶來的不安和潛意識的抗拒反應——對於一段未知、自己無法掌握的旅程,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質疑與保守,這是一種人類本能的自我保護。


資訊落差:焦慮的源頭

當一個人對環境、行程、規則或風險掌握不足時,大腦會自動啟動「保護機制」,這種狀態很容易引發焦慮。而這份焦慮往往不是因為真正的危險出現,而是來自「不確定性」——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不知道對方會怎麼做、不知道自己的決定是否正確。這些未知會讓人傾向於抓住自己熟悉的事物,甚至做出過度謹慎、抗拒變化、或不願讓步的行為。


案例:工作中的「潛意識反抗」

這樣的現象,其實不只發生在旅遊這類日常生活中,在工作和產業界更是常見。以我輔導中小企業的經驗來說,當企業主對於數位轉型不熟悉時,最常見的不是嘗試學習,而是選擇不做,或是將所有事情一股腦外包出去,甚至誤以為「找一個人處理所有事情」是一種效率,結果導致行銷被行政文書部門處理、社群交給工讀生上稿。這些選擇看似保守、節省人力,其實背後是因為他們對這塊沒有足夠的資訊與控制權,於是下意識選擇最少碰觸、風險最低的路徑。


影響:從個人到群體

這種因資訊不對等所引發的反應,不僅出現在個人關係中,也常見於職場、家庭,甚至是社會制度中。對個人而言,這會影響情緒與人際關係,讓原本單純的交流變成猜疑與對立;對團體而言,則會使成員之間的合作變得綁手綁腳,每個決策都充滿質疑;而對企業來說,更可能因此錯失成長機會,或在錯誤的分工中耗費資源。當某個群體接收到的資訊較少,或無法理解一項新政策時,往往會出現「抗拒變革」的集體反應,這種反應其實並非「保守」、「不願意進步」,而是潛意識在傳達:「我沒有安全感,我怕我會錯。」


如何改善:資訊透明與情緒同理

若想降低因資訊落差所引發的焦慮,關鍵不在於強迫對方接受我們的安排或觀點,而是回到資訊本身,讓資訊變得透明、容易取得,讓流程可見,並在過程中持續共享與說明,陪伴對方一起理解與消化。像是旅遊前可以一起查資料、建立共享筆記,或主動說明每個決定背後的原因,讓旅伴清楚知道每天的節奏與選擇的邏輯,許多不安或許就能被及早安撫。

當一個人能感受到「我知道正在發生什麼事」,焦慮自然會減輕,原本的保守態度也會逐漸轉化為理解與參與。在職場上,可以透過培訓、說明會等方式建立共識與信任。同時,無論是在企業內部還是與外部的合作關係中,也需要有人持續扮演「溝通者」的角色——不是單方面推動進程,而是確保資訊被清楚理解,讓每一位參與者都能在自己的掌握程度下持續前進。


資訊落差無法完全避免,但若缺乏處理這種差距的意識與方法,焦慮便更容易發酵,最終轉化為保守與抗拒。也許有時候我們所能做的,就是讓資訊透明、讓人安心,讓這個一直在變動的世界不再那麼不可預測。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Infinity Life
15會員
118內容數
透過吃喝玩樂享受人生🧳 對於新的事物保持好奇🔍 在生活裡觀察行銷案例💡 學習命理更加理解生命🔮
Infinity Life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隨著輔導案的推進,越來越多企業開始對 CRM 系統感到好奇,常常在會議中聽到:「那這跟我們原本的 ERP 系統有什麼不同?」,甚至也有人擔心:「會不會導致資料重複輸入、重工?」。今天就來聊聊 CRM 與 ERP 之間的差異,以及實際導入時的應用重點!
Thumbnail
2025/04/28
隨著輔導案的推進,越來越多企業開始對 CRM 系統感到好奇,常常在會議中聽到:「那這跟我們原本的 ERP 系統有什麼不同?」,甚至也有人擔心:「會不會導致資料重複輸入、重工?」。今天就來聊聊 CRM 與 ERP 之間的差異,以及實際導入時的應用重點!
Thumbnail
2025/04/21
台灣長年以來交通亂象不斷,媒體報導幾乎天天都能看到並排停車、不禮讓行人、騎樓騎車、三寶亂竄等行為,而衍伸出那些數不清的車禍事故。這也讓「台灣是行人地獄」這個說法幾乎變成一種共識。近期我開始思考,這種現象會不會不只是道德問題或法規執行的鬆散,而是來自於「認知差異」的根本性錯誤?
Thumbnail
2025/04/21
台灣長年以來交通亂象不斷,媒體報導幾乎天天都能看到並排停車、不禮讓行人、騎樓騎車、三寶亂竄等行為,而衍伸出那些數不清的車禍事故。這也讓「台灣是行人地獄」這個說法幾乎變成一種共識。近期我開始思考,這種現象會不會不只是道德問題或法規執行的鬆散,而是來自於「認知差異」的根本性錯誤?
Thumbnail
2025/04/07
清明節即將到來,最近我們也因為清明連假的時間安排,和家人之間出現了不同想法的碰撞,這種討論背後,反映出不同世代對於清明節的認知差異。
Thumbnail
2025/04/07
清明節即將到來,最近我們也因為清明連假的時間安排,和家人之間出現了不同想法的碰撞,這種討論背後,反映出不同世代對於清明節的認知差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記錄了一個人和父母一同旅遊的經歷,途中發生許多令人思考的事情,從中體會到父母的深情和關懷。作者在旅途中思考了很多,體悟到自我的不足之處,提出了情感交流和關係維護的建議。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記錄了一個人和父母一同旅遊的經歷,途中發生許多令人思考的事情,從中體會到父母的深情和關懷。作者在旅途中思考了很多,體悟到自我的不足之處,提出了情感交流和關係維護的建議。
Thumbnail
又一段時間沒發文了,我想應該也不用特別找理由啦,自月初處理完雜事後,家人就安排了一次短期的旅遊,我也可以趁這個機會把累積的休假消一消,因為⋯何不呢?
Thumbnail
又一段時間沒發文了,我想應該也不用特別找理由啦,自月初處理完雜事後,家人就安排了一次短期的旅遊,我也可以趁這個機會把累積的休假消一消,因為⋯何不呢?
Thumbnail
俗話說和帶長輩旅行是一場戰爭?但我偏要越戰越勇! 四天三夜,早去早回! 既四年後,再次帶著家母一起出遊,還有兩位友人,充滿了未知的旅程? 【住宿】 選在國際通的末端,牧志電車站出站步
Thumbnail
俗話說和帶長輩旅行是一場戰爭?但我偏要越戰越勇! 四天三夜,早去早回! 既四年後,再次帶著家母一起出遊,還有兩位友人,充滿了未知的旅程? 【住宿】 選在國際通的末端,牧志電車站出站步
Thumbnail
旅遊或者旅行之間,我選擇旅行!
Thumbnail
旅遊或者旅行之間,我選擇旅行!
Thumbnail
旅行 有時會以為 自己像是在尋找那令人感動的力量 有時 卻會是在不斷的發現與覺察那個自己原本知道的事 只是在不同的位置,不一樣的地方 重新看見,而有了新的感受而已
Thumbnail
旅行 有時會以為 自己像是在尋找那令人感動的力量 有時 卻會是在不斷的發現與覺察那個自己原本知道的事 只是在不同的位置,不一樣的地方 重新看見,而有了新的感受而已
Thumbnail
例行性的來開一個文講一講、吃了什麼、喝了什麼、住在哪裡、做了什麼、交通工具等等雜七雜八的事情。 ※注意:以下都是個人感想看看參考就行※
Thumbnail
例行性的來開一個文講一講、吃了什麼、喝了什麼、住在哪裡、做了什麼、交通工具等等雜七雜八的事情。 ※注意:以下都是個人感想看看參考就行※
Thumbnail
旅遊是一場安息 旅遊是一場重新開始也重新檢視 旅遊注入新的心力、也沉澱了內心, 旅遊帶來新視野, 旅遊,是遊玩也是關係的建立與重新的開始。 從去年12月開始, 哪來這麼多事情, 在工作上忙不停, 像個陀螺一樣不地打轉。 在心力耗竭的情況下真的很想離開職場。 難得完成一段落,為自己
Thumbnail
旅遊是一場安息 旅遊是一場重新開始也重新檢視 旅遊注入新的心力、也沉澱了內心, 旅遊帶來新視野, 旅遊,是遊玩也是關係的建立與重新的開始。 從去年12月開始, 哪來這麼多事情, 在工作上忙不停, 像個陀螺一樣不地打轉。 在心力耗竭的情況下真的很想離開職場。 難得完成一段落,為自己
Thumbnail
回程的高鐵上,想著如何替這96個小時下標,才寫下一年前的旅行。 原本去年說好要去的旅行,被去年五月母親節那波疫情高峰打亂了節奏。一年後,疫情沒有更好(甚至還是疫情高原期),但還是決定實現一年前說好的旅行。 這次的旅行舉凡車票、住宿、客運、船票、機車等,所有交通工具住宿地點都由男子一手包辦
Thumbnail
回程的高鐵上,想著如何替這96個小時下標,才寫下一年前的旅行。 原本去年說好要去的旅行,被去年五月母親節那波疫情高峰打亂了節奏。一年後,疫情沒有更好(甚至還是疫情高原期),但還是決定實現一年前說好的旅行。 這次的旅行舉凡車票、住宿、客運、船票、機車等,所有交通工具住宿地點都由男子一手包辦
Thumbnail
身邊的朋友都喜歡出國、旅行, 我從來沒有嚮往這件事, 即使有出過國,對我來說, 目前就是一個體驗或完成事情後的成就感(例如帶爸媽出國或自己第一次出國就是這樣的心情...) 還有我很討厭,別人說:「要趁年輕多出去看看」 我一直不太懂,為什麼? 很多時候,會接到別人詢問出國後的體驗,但...
Thumbnail
身邊的朋友都喜歡出國、旅行, 我從來沒有嚮往這件事, 即使有出過國,對我來說, 目前就是一個體驗或完成事情後的成就感(例如帶爸媽出國或自己第一次出國就是這樣的心情...) 還有我很討厭,別人說:「要趁年輕多出去看看」 我一直不太懂,為什麼? 很多時候,會接到別人詢問出國後的體驗,但...
Thumbnail
一月初的星期六午夜,內心焦急,窩囊的老毛病不斷冒出來,公開分享了我這次和海子出國旅行的點滴,旅途中發現自己的語言直覺力和對臺灣的濃濃思念。
Thumbnail
一月初的星期六午夜,內心焦急,窩囊的老毛病不斷冒出來,公開分享了我這次和海子出國旅行的點滴,旅途中發現自己的語言直覺力和對臺灣的濃濃思念。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