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嗎?
今天開著山路,起了大霧。讓我不斷地想起這句話。
面試的時候總會問你的近中遠程計畫是什麼?一年三年五年甚至是十年?
我能想到下個月就不錯了,聽起來得過且過嗎?還是隨機應變,保留彈性?各自解讀。
現代社會瞬息萬變,我們能掌控的到底有什麼?
看似能掌控的不少,但實際呢?
「我三年後的目標是經理。」
「十年後有自己的公司。」
疫情打個世界措手不及,生活及工作方式有了重大的改變。
所以,三年五年計畫也來個大轉彎。
然而,這也是日常。
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越能適應的活得越自在。
但我想我是在這方面稍微極端過頭了一點點,不去真的大計畫未來,因為,我想去各地走走,開拓視野時,常會蹦出你壓根沒想過的想法。
在去半年背包旅行前,我預計回來後,好好找份工作,開始累積職涯。結果是不但放棄了回程機票,最後去了11個月,回來後還絞盡腦汁想著有什麼工作可以不受時空限制(那是在疫情前),因此去學了對外華語教學,發現我很樂在其中,只是太過佛系經營,目前仍靠不住。
在去英國打工度假前,我預計利用這兩年好好的環歐。結果是比在台灣還刻苦耐勞地當上班族,屬於自己的年假還要跟老闆協商,最後全用在回台灣好幾個星期,只去了西班牙幾天跟都柏林當天來回。現在回想起來還是很荒謬。
忍不住笑了一下。
看來我不適合訂定什麼中長期目標吧。
現在,大概的想法有
1.九月從澳洲回來後萌生的學習做咖啡。
2.從去英國前就想去的朝聖之旅(這個倒是堅持了挺久的)。
3.利用在亞洲的時間到東南亞走走(去了越南而已,尚有泰國印尼菲律賓柬埔寨尼泊爾)。
4.這兩三天剛出爐的想法,去國外讀雅思密集班,來考考看,也算是給自已一個目標。
5.在這週把instagram關掉前曾想把澳洲及中國的旅行做成好幾個reel留戀,然後也做個中文教學reel。不過真的受夠被社群媒體制約,與其花時間看別人的生活,倒不如拿來看書,思考。之前曾經關過兩年的instagram,日子過得挺好的。
今天不小心對媽媽說不要一直跟我抱怨爸爸,我也很煩。
又有不肖的念頭跑出來,但是我也只是老實說,還是我需要忍耐?
做過幾百種性向測驗,人類圖,皮紋,九型人格...等,我是一個容易受環境影響的人。
最近真的有種直覺告訴我,或是個念頭。我是想逃離這個環境。
表面看起來沒有不好,但不適合我,我感覺呼吸不了。
還跟媽媽說在國外雖然苦,但我寧可吃那樣的苦,在家舒服,卻沒有自由,受到束縛(他們沒有真的限制我不能做東做西或硬要我做某個工作,或許一直希望我留在台灣這對我來說就是最大的限制了吧)。
忽然想起很久以前我喜歡問大家的問題,如果給你一年100萬(應該是吧?不太記得,還是那是通膨前?)然後要你不能出國留在台灣,你會選哪個?
我選自由。
陪著阿嬤看了很多台語時代劇,最近在看雨後驕陽,過去好幾代生活環境社會習俗下的身不由己,不論身在貧苦或是富有家庭都有自己的難處。
牛車來去的貧苦佃農為了存錢買牛耕作,不顧父母反對去當殖民時代的日本兵。
雨後驕陽的嫁入豪門不愁吃穿,但因沒生兒子而被婆婆怨懟一生,丈夫還外遇有了私生子。
當今社會開放了許多,但是就像舊瓶新酒,換湯不換藥,我們依然有自己的難處。
總結,當人就是來修煉的,涅槃就不用再輪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