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生活學] 我的中年之路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一期讀書會書目是《中年之路》,年少時我們向外發展,尋求更多向上與被看見的機會,中年之後,若經過風霜洗禮,性子沉澱下來後,在過去與未來的交會處,回頭探求內心,「我」是誰?「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是少年對人世間的探索與理解,是接軌成人世界的橋梁,大受歡迎的成功經驗與心理學叢書,是爬向山頭或站穩山頭的基石。有上必有下,有少必有老,巔峰過後,總會走向無人的角落,《中年之路》是提醒,也是預習。

閱讀《巨流河》一書時,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齊邦媛老師選擇的老年生活,搬到養生村,不與其他住友閒話,甚至因此開罪養生村住友,齊老師選擇過著讀書寫字,安安靜靜的晚年生活。

對日抗戰結束後,齊老師正是大學生,共產黨趁勢早已坐大,校園裡有不少共產黨的中堅份子吸收黨員,齊老師不願加入。其父齊世英為國民政府官員,便成為共黨同學猛烈攻擊的重點,曾經的好友,只因為政治理念不同,便立刻反目將齊老師視為仇敵,讓齊老師一生不介入也不談政治,直到高齡才寫下《巨流河》這本自傳,也讓世人更加了解那段歷史始末,而我更佩服的是齊家呈現的君子之風。

《商業週刊》一九二三期提到,二○二五年台灣就進入超高齡社會,每五個人就有一個六十五歲以上的人,四十五歲以上人口占比達百分之五十一,漸進式退休將成為常態。懂得將工作、學習、休閒巧妙融合的人,勢必是最能適應社會,如魚得水的人。

是的,我的後中年之路,就是要成為這樣的人。仿君子之風繼續留守在職場上(收入來源),深入學習喜歡的課題且不輟地記錄自己的一思一想(元氣來源),物質與精神皆有,無論有無遠行,都能有個和諧的人生,幸甚至哉。

人間福報刊登於2024/10/18

raw-image


    61會員
    342內容數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曾箏。女子生活學 的其他內容
    有人說麗江古城太過商業化,不如束河古鎮。到了麗江古城後,我發現自己就是喜歡商業化,商業化代表管理,金流物流都有,對應的是街道乾淨、廁所有人清理,人們和善親切,旅遊好感度瞬間提高好幾個層次,最吸引我的是除了商業化管理,還有文化院落的開放,讓我在體驗古城的美感時,也能有精神上的饗宴。 第一個走進的文化
    陪母親到醫院看診時,宣導短片正在演長輩罹癌,家屬希望醫師配合,不要告訴病人實際狀況,醫師要家屬換位思考,如果是自己生病,希不希望知道實情?醫師說,如果是自己,不希望被隱瞞,好做所有安排。影片最後是醫生與家屬一同告知病人,一同商討治療方法。 剛考上高中那一年,父親罹癌,醫師判斷,最好的狀況是到年底,
    在查詢大理旅遊資訊時,發現一個小眾但已然成為網紅打卡景點──寂照庵,剛好就在感通索道附近,我遂將之納入。前一天在大理古城時下了一天雨,要去寂照庵當天,出乎意外的好天氣,安步當車,慢慢地走上去。 位於大理蒼山的比丘尼道場寂照庵,原先是默默無名的道場,一九八二年由妙慧法師接手後,喜愛植物的她開始種花與
    一般來說,女子喜歡買衣服,男子喜歡買車,而我兩者都不喜歡。平日裡盡量儉省,累積起來,也能出國看看不一樣的風景、不同的人文特色,以及品嘗不一樣的食物。關於旅行,有一說是就是從我活膩的地方,到你活膩的地方。如此直白坦率,卻也相當貼切,看多了別人的移動,這一次換我飛去有風的地方。 第一次從松山機場離境,
    常聽人說萬事隨緣,一直覺得這樣的態度挺好的,不忮不求,自然也自在。後來隨緣一詞聽得多了,聽其人之言也要觀其行,發現隨緣似乎被誤用,什麼都不做原地等待好事(運)發生,隨緣便成為偷懶的藉口。 譬如想念好大學,卻整天恍神不讀書;想減肥,少吃幾天運動幾次又停滯不前;想找好工作,卻不想學習新技能,這樣的隨緣
    最近看到一則新聞,兩名長者與年輕女子因為博愛座讓位問題爭執,長者堅持博愛座要讓給他,女子表示工作疲憊需要休息,長者無法接受,不停地責備女子,而後發生需要員警到場處理的狀況。 以往讓座問題,被罵的通常是年輕人,這次不一樣,多數挺表明需要休息的年輕人,這讓我思考起自己想成為怎樣的銀髮人。 台灣是個很
    有人說麗江古城太過商業化,不如束河古鎮。到了麗江古城後,我發現自己就是喜歡商業化,商業化代表管理,金流物流都有,對應的是街道乾淨、廁所有人清理,人們和善親切,旅遊好感度瞬間提高好幾個層次,最吸引我的是除了商業化管理,還有文化院落的開放,讓我在體驗古城的美感時,也能有精神上的饗宴。 第一個走進的文化
    陪母親到醫院看診時,宣導短片正在演長輩罹癌,家屬希望醫師配合,不要告訴病人實際狀況,醫師要家屬換位思考,如果是自己生病,希不希望知道實情?醫師說,如果是自己,不希望被隱瞞,好做所有安排。影片最後是醫生與家屬一同告知病人,一同商討治療方法。 剛考上高中那一年,父親罹癌,醫師判斷,最好的狀況是到年底,
    在查詢大理旅遊資訊時,發現一個小眾但已然成為網紅打卡景點──寂照庵,剛好就在感通索道附近,我遂將之納入。前一天在大理古城時下了一天雨,要去寂照庵當天,出乎意外的好天氣,安步當車,慢慢地走上去。 位於大理蒼山的比丘尼道場寂照庵,原先是默默無名的道場,一九八二年由妙慧法師接手後,喜愛植物的她開始種花與
    一般來說,女子喜歡買衣服,男子喜歡買車,而我兩者都不喜歡。平日裡盡量儉省,累積起來,也能出國看看不一樣的風景、不同的人文特色,以及品嘗不一樣的食物。關於旅行,有一說是就是從我活膩的地方,到你活膩的地方。如此直白坦率,卻也相當貼切,看多了別人的移動,這一次換我飛去有風的地方。 第一次從松山機場離境,
    常聽人說萬事隨緣,一直覺得這樣的態度挺好的,不忮不求,自然也自在。後來隨緣一詞聽得多了,聽其人之言也要觀其行,發現隨緣似乎被誤用,什麼都不做原地等待好事(運)發生,隨緣便成為偷懶的藉口。 譬如想念好大學,卻整天恍神不讀書;想減肥,少吃幾天運動幾次又停滯不前;想找好工作,卻不想學習新技能,這樣的隨緣
    最近看到一則新聞,兩名長者與年輕女子因為博愛座讓位問題爭執,長者堅持博愛座要讓給他,女子表示工作疲憊需要休息,長者無法接受,不停地責備女子,而後發生需要員警到場處理的狀況。 以往讓座問題,被罵的通常是年輕人,這次不一樣,多數挺表明需要休息的年輕人,這讓我思考起自己想成為怎樣的銀髮人。 台灣是個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昨晚在線上共學我們探討了一次「中年之路」,講講怎樣叫做中年,當然上網去查WHO明訂中年介於45~59歲之間,但我們回歸到心理因素,卻不是這麼簡單就可以一刀劃分。 鐘穎老師在譯者序便明白的寫了,「當你開始意識到生活不對勁的時候」就是中年開始了,你是否也覺得生活不對勁兒呢? . 我印象很深,大
    Thumbnail
    本週隨手記。(容光煥發的狀態寫出來的文字真的很有能量) 生活,生活就是種自己開心、自己快樂且充滿富足的狀態,生生不息。 - 『時間?』 小時候總是不懂長輩說年紀越大、越不想出門;隨著自己年紀慢慢往三邁進,我理解了。 以前總覺得很多聚會、很多朋友是經歷成長的表現;現在則是勇敢斷開無效社交、培
    回顧人生,懂得享受生活的細節,不刻意追求世俗定義的成功,選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生活。
    Thumbnail
    每個人都想過:我們不要成為「那樣子」的大人,你想過是哪樣子嗎? 中年之路是一本以榮格心理學為本,討論走過兒童期、青春期,成為一個「成人」,然後呢?有一份工作,養得起自己,過起還算有品質的生活,聽起來還不錯吧!或許結了婚、生了幾個孩子,或許一年旅行幾次、吃美食、買精品...然後呢? ▪️中年之路的
    Thumbnail
    關於一個人從青年步入老年的生理心理變化,統整的報導和文藝作品卻很少。我們都不知道,一個人要如何變老?應該說,我們要如何面對變老的事實?
    Thumbnail
    探討中年時期的自我探索與轉變,如何勇敢活出自己,走向唯一的天職與使命。
    Thumbnail
    一個人怎麼長大成熟?發展路徑認為,人們經過家庭/家族、學校、社區及相關教育,逐步長成「能適應社會、工作及人際交流的熟練度」。「成人期」是成熟的中點,代表心理成熟度,年齡並非重點,有的早熟有的晚熟。
    Thumbnail
    這是一本作者分享自己中年後對於生活和社會的感想的散文形式書籍。書中談到40歲是人生的折返點,開始關心健康、飲食、社會關係和孤獨感。作者也探索自己對於獨處和社交的看法,並分享一些關於老後生活和自由業的經驗和擔憂。
    Thumbnail
    回顧過去的人生歷程,從20歲的嘗試到30歲的衝刺再到40歲的遊刃有餘,作者分享了她的成長心路歷程和對自己的期許。她面對現代社會對女性的期待,提到了對自己的建議,包括不要太聽父母的話、務實點、多讀書和多寫文章。文章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和對自己未來的期許。
    四十的時候,不覺得自己中年了。 不惑的能力似懂非懂的增加,但是就是那樣。 也沒什麼特別啊~(當時的我這樣想) 一天天過去了,每天除了工作,就是想著當時單身的自己,老年生活要怎麼安排? 四十一的時候,遇到了像神通一般的戀情,說了沒人理解、自己也無法理解的那種狀況, 什麼是不是前世認識啦?為什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昨晚在線上共學我們探討了一次「中年之路」,講講怎樣叫做中年,當然上網去查WHO明訂中年介於45~59歲之間,但我們回歸到心理因素,卻不是這麼簡單就可以一刀劃分。 鐘穎老師在譯者序便明白的寫了,「當你開始意識到生活不對勁的時候」就是中年開始了,你是否也覺得生活不對勁兒呢? . 我印象很深,大
    Thumbnail
    本週隨手記。(容光煥發的狀態寫出來的文字真的很有能量) 生活,生活就是種自己開心、自己快樂且充滿富足的狀態,生生不息。 - 『時間?』 小時候總是不懂長輩說年紀越大、越不想出門;隨著自己年紀慢慢往三邁進,我理解了。 以前總覺得很多聚會、很多朋友是經歷成長的表現;現在則是勇敢斷開無效社交、培
    回顧人生,懂得享受生活的細節,不刻意追求世俗定義的成功,選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生活。
    Thumbnail
    每個人都想過:我們不要成為「那樣子」的大人,你想過是哪樣子嗎? 中年之路是一本以榮格心理學為本,討論走過兒童期、青春期,成為一個「成人」,然後呢?有一份工作,養得起自己,過起還算有品質的生活,聽起來還不錯吧!或許結了婚、生了幾個孩子,或許一年旅行幾次、吃美食、買精品...然後呢? ▪️中年之路的
    Thumbnail
    關於一個人從青年步入老年的生理心理變化,統整的報導和文藝作品卻很少。我們都不知道,一個人要如何變老?應該說,我們要如何面對變老的事實?
    Thumbnail
    探討中年時期的自我探索與轉變,如何勇敢活出自己,走向唯一的天職與使命。
    Thumbnail
    一個人怎麼長大成熟?發展路徑認為,人們經過家庭/家族、學校、社區及相關教育,逐步長成「能適應社會、工作及人際交流的熟練度」。「成人期」是成熟的中點,代表心理成熟度,年齡並非重點,有的早熟有的晚熟。
    Thumbnail
    這是一本作者分享自己中年後對於生活和社會的感想的散文形式書籍。書中談到40歲是人生的折返點,開始關心健康、飲食、社會關係和孤獨感。作者也探索自己對於獨處和社交的看法,並分享一些關於老後生活和自由業的經驗和擔憂。
    Thumbnail
    回顧過去的人生歷程,從20歲的嘗試到30歲的衝刺再到40歲的遊刃有餘,作者分享了她的成長心路歷程和對自己的期許。她面對現代社會對女性的期待,提到了對自己的建議,包括不要太聽父母的話、務實點、多讀書和多寫文章。文章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和對自己未來的期許。
    四十的時候,不覺得自己中年了。 不惑的能力似懂非懂的增加,但是就是那樣。 也沒什麼特別啊~(當時的我這樣想) 一天天過去了,每天除了工作,就是想著當時單身的自己,老年生活要怎麼安排? 四十一的時候,遇到了像神通一般的戀情,說了沒人理解、自己也無法理解的那種狀況, 什麼是不是前世認識啦?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