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書籍閱讀小記(藤森照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Day18(24/10/12)

終於讀完藤森照信對建築的解題。覺得進度卡卡的,於是跑到摩斯漢堡去啃書。成功。

在2008年出版的書中探究日本屋頂。

天皇家族,居住在美感勝於茅草、柿板、瓦葺的檜木皮葺房子裡。

使用自然素材的藤森流密訣:鐵和混凝土當骨架,在上面包覆自然素材。

鐵、混凝土、玻璃,不會釋放有害物質。但夏熱冬寒。

攻擊人類的是溶劑、接著劑的化學物質。

使用自然素材是表情富於變化而有深層的味道。

而不是因爲環境因素的考量。

我有點意外,之前讀馬來西亞建築師楊經文(1948~)的書,他找到的基於生態的建築架構(1971以來)運用被動低耗能的「生物氣候設計」建摩天大樓。我讀時啥都接受,因爲沒有實務經驗吧。

之後更多閱讀,再來探討自然素材運用本身跟生態的關係。

藤森照信確實也提出各種素材當年在日本的價目表。哈。

raw-image


解決大型火災的預防建材。

炭化木材?

Day17(24/10/12)建築


自許爲建築偵探的藤森照信(1946~),探究不喜自然信仰的基督教堂竟然在法國的Yvetot站附近會找到阿羅維爾的橡樹建成教堂,直徑2.5公尺,高15公尺。一樓放瑪利亞像,二樓放基督像。

後來,附近蓋了大型的石造教堂。


Day 16 (24/10/04) 建築

藤森照信的建築史的解題對我來說易讀性不高。

但是他的解題帶給我思索。

因爲涉入建造,而提出他自己的困惑。譬如美術館的展間該細長、正方或圓形。

我對於能夠洗滌心靈的空間也很有興趣。想到隈研吾的榻榻米帶來的友誼討論。

但是,我在前往社區的資源回收室時與泡澡時,都容易有所頓悟靈感。

看設計圖紀錄時,那些建築考生的技藝鍛練;讀建築師的思考,產生人類生活方式的悠遠。

都是挑戰。

Day 15(24/10/03)建築

藤森照信(1946~)觀察歐洲與日本建築不同,終於提出歐洲以時代風格樣式為主,日本卻是功能性為主。

因此和洋同在,各有各的功能。茶室、書院造、數寄屋造的風格仍存續於今。

在歐洲則是時代潮流會讓建築不同,以教堂為例:

羅馬時代風格-仿羅馬(11、12世紀)-哥德樣式(13、14世紀)-古代羅馬範本的文藝復興樣式(15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矯飾主義、巴洛克風格。

Day 14 (24/09/30) 建築

今天看到藤森照信(1946~)提到土建築,有點似懂非懂。什麼樣的風土氣候適合。

我本身做過土磚,以沙、紅土以及收成的稻桿和踩的泥沙磚。意圖建成野外廚房。這個在印度操作成功過。

之後讀相關的書/資訊再來填補。

國內「風中之星」夫妻製可回歸自然的泥磚屋住在裡面。還有推動自然建築的林雅茵也蓋過。另外還有古傳土角厝。


Day 13 (24/09/29)建築

昨天荒唐地玩了一整天遊戲,手差點抬不起來。沒貼文,也沒讀書。心靈清醒時,已到入睡時分。

藤森照信(1946~)在考察發現

建築物與地面的那一點設計是關鍵後,對幾個大師諸如科比意,大肆批評。我也看到他對美國最後一個建築師路易斯康所評價—對建築與大地的接點,缺乏應如何設計的原理。

那迷惘,出乎我意料之外。


Day 12 (24/09/27) 建築

藤森照信自稱「建築偵探」。

分辨建築與模型,關鍵在建築物與地面的那一點設計。

哇。

Day 11 (24/09/26) 建築

藤森照信對洞窟的觀察,竟然在洞內洞外分別有了想像,洞內聯想到千利休的二疊榻榻米大小的茶室(有火的小洞窟),來到建築的極限。

看他思考住宅的原型,可以領會他很愛建築。

《建築為何是這樣》黃俊銘

Day 10 (24/09/25) 建築

親自造訪石器時代洞窟遺址的藤森照信認爲在洞窟時代,領導者每天早上在洞窟前「閱讀山、川、空氣的微妙變化」。

這讓我感覺穿越時空的美。

Day 9 (24/09/24) 建築

藤森照信提出住宅非建築的觀點,提到人類在進化中獲得感受美的視覺。建築是能引發美感或說「在視覺上具有秩序」。

除非住宅也能引發美的讚嘆,才能稱得上建築。如果由自然素材製作又加上某種秩序。

這使我腦海中浮現京町家的巷弄廣告,那些民宅確是建築。

(不過一時找不到照片,有機會再貼上留言)

Day 8 (24/09/23) 建築 #藤森照信

非常驚訝地看到藤森照信在台灣華山1914文創園區也有「森文茶庵」「望北茶亭」,宜蘭有「老董軒」的茶室建築。

他認為茶室是世界上希有的建築類型。

藤森照信(1946~) 《建築爲何是這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e Are Young Family 的沙龍
33會員
5.5K內容數
獨立思考、自我覺察與自由。熱愛民主自由價值,靈性修行爲志趣。
2024/12/31
2024歲末,時而獨遊,時而與媽咪同行。 到重慶南路買農民曆,武昌街吃三來素食,228公園散步,甚至嘗嘗公園酸梅冰阿伯的酥餅。 搭火車到竹南的苗北藝文中心聆賞台灣優律思美界的年度聯合表演盛典。音樂詩歌與Eurythmists動靜之間,觀眾心魂感動的淚水不禁落下。陌生街道的夕陽何等耀眼。 到
Thumbnail
2024/12/31
2024歲末,時而獨遊,時而與媽咪同行。 到重慶南路買農民曆,武昌街吃三來素食,228公園散步,甚至嘗嘗公園酸梅冰阿伯的酥餅。 搭火車到竹南的苗北藝文中心聆賞台灣優律思美界的年度聯合表演盛典。音樂詩歌與Eurythmists動靜之間,觀眾心魂感動的淚水不禁落下。陌生街道的夕陽何等耀眼。 到
Thumbnail
2024/12/10
距離聖誕節之前的四個將臨期主日,昨天是第二主日,這期間最適合沉思、反省、計畫。剛好可以進行靈性書寫,由高我/內在小孩/靈性指導團隊協助們。 本篇寫兩種靈性書寫: 一為是粉絲團『菩心願行』的怡伶教的限時靈性書寫四原則。一個是我的修正。 她的Facebook直播,直接帶一場靈性書寫,可回放跟著做。
2024/12/10
距離聖誕節之前的四個將臨期主日,昨天是第二主日,這期間最適合沉思、反省、計畫。剛好可以進行靈性書寫,由高我/內在小孩/靈性指導團隊協助們。 本篇寫兩種靈性書寫: 一為是粉絲團『菩心願行』的怡伶教的限時靈性書寫四原則。一個是我的修正。 她的Facebook直播,直接帶一場靈性書寫,可回放跟著做。
2024/12/08
11/22當我寫出:直視黑暗,與過去和解。 我的幼稚、某些事的挫折容忍度低、容易憤怒的毛病現形。 更新後的app無法登入,令我煩悶。有種乾脆不要的舊習心情出現。我就明明喜歡吃素啊❤️ 母女的對待,我常既勉強聽話後又不高興,小事變吵架。我就做自己,不勉強❤️ 嫌棄自己怎麼瞋心熾盛若此,對自己生
2024/12/08
11/22當我寫出:直視黑暗,與過去和解。 我的幼稚、某些事的挫折容忍度低、容易憤怒的毛病現形。 更新後的app無法登入,令我煩悶。有種乾脆不要的舊習心情出現。我就明明喜歡吃素啊❤️ 母女的對待,我常既勉強聽話後又不高興,小事變吵架。我就做自己,不勉強❤️ 嫌棄自己怎麼瞋心熾盛若此,對自己生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Day18(24/10/12) 終於讀完藤森照信對建築的解題。覺得進度卡卡的,於是跑到摩斯漢堡去啃書。成功。 在2008年出版的書中探究日本屋頂。 天皇家族,居住在美感勝於茅草、柿板、瓦葺的檜木皮葺房子裡。 使用自然素材的藤森流密訣:鐵和混凝土當骨架,在上面包覆自然素材。 鐵、混凝土、玻
Thumbnail
Day18(24/10/12) 終於讀完藤森照信對建築的解題。覺得進度卡卡的,於是跑到摩斯漢堡去啃書。成功。 在2008年出版的書中探究日本屋頂。 天皇家族,居住在美感勝於茅草、柿板、瓦葺的檜木皮葺房子裡。 使用自然素材的藤森流密訣:鐵和混凝土當骨架,在上面包覆自然素材。 鐵、混凝土、玻
Thumbnail
作者從一位身在異鄉的女性經歷切入幕府末期的江戶,比起課本上的日本年代記事,更能理解當代從上至下的運轉邏輯。主角的經歷描繪出日本幕府末期大城市與鄉村地區的生活樣貌,及天皇都與江戶城、藩屬國的文化差異。書中也加入國際情勢的說明,讓讀者得以窺視19世紀東亞的發展,及開啟一二次世界大戰東亞戰區的始末。
Thumbnail
作者從一位身在異鄉的女性經歷切入幕府末期的江戶,比起課本上的日本年代記事,更能理解當代從上至下的運轉邏輯。主角的經歷描繪出日本幕府末期大城市與鄉村地區的生活樣貌,及天皇都與江戶城、藩屬國的文化差異。書中也加入國際情勢的說明,讓讀者得以窺視19世紀東亞的發展,及開啟一二次世界大戰東亞戰區的始末。
Thumbnail
東京建築設計讓人難以移開視線,會令人想停駐腳步,捧著一杯咖啡一邊欣賞,拍下來的照片在翻閱時,更會停下手邊工作忘情回憶。 在搜尋東京相關旅行資訊時,無意間發現這部獨特內涵的日劇,便記錄下來以便日後慢步朝聖。 在社群認識的師徒二人關係,相約到現場搭配專人解說,與二人有共鳴的討論,幫助我們了解建築後的故事
Thumbnail
東京建築設計讓人難以移開視線,會令人想停駐腳步,捧著一杯咖啡一邊欣賞,拍下來的照片在翻閱時,更會停下手邊工作忘情回憶。 在搜尋東京相關旅行資訊時,無意間發現這部獨特內涵的日劇,便記錄下來以便日後慢步朝聖。 在社群認識的師徒二人關係,相約到現場搭配專人解說,與二人有共鳴的討論,幫助我們了解建築後的故事
Thumbnail
逛完二樓的開放空間之後,接著我們可以搭電梯來到四樓,看看大家最想去的、一直被說成彷彿電影哈利波特夢幻場景,但其實根本不是的「本棚劇場」,以及除了本棚劇場之外,這一層樓還有甚麼有趣的角落等待著大家去發現呢。
Thumbnail
逛完二樓的開放空間之後,接著我們可以搭電梯來到四樓,看看大家最想去的、一直被說成彷彿電影哈利波特夢幻場景,但其實根本不是的「本棚劇場」,以及除了本棚劇場之外,這一層樓還有甚麼有趣的角落等待著大家去發現呢。
Thumbnail
如果說上次我們提到的檮原町帶領著他與木頭相遇、登米市的能舞台教會他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發揮創意,那麼這一次我們要提到的「栃木三部曲」,則是他首次與石材、和紙的邂逅,也是他開始手握著木頭,勇於挑戰既有法規的開端。這次開始,我們就來看看他在2000年前後,在栃木縣的三個精彩作品吧。
Thumbnail
如果說上次我們提到的檮原町帶領著他與木頭相遇、登米市的能舞台教會他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發揮創意,那麼這一次我們要提到的「栃木三部曲」,則是他首次與石材、和紙的邂逅,也是他開始手握著木頭,勇於挑戰既有法規的開端。這次開始,我們就來看看他在2000年前後,在栃木縣的三個精彩作品吧。
Thumbnail
可以輕鬆閱讀,看各種日本人孔蓋圖樣設計、簡單了解各種人孔蓋圖案的緣由。
Thumbnail
可以輕鬆閱讀,看各種日本人孔蓋圖樣設計、簡單了解各種人孔蓋圖案的緣由。
Thumbnail
我所站立的景點在日本國人眼中的輕重、我旅途中的飲食在歷史脈絡下所佔據的經典位置——唯有當這些價值明朗,我才能夠更加感受到這趟行程有多麼無可取代。而這兩本書就是我所尋找的眾多線索之一。
Thumbnail
我所站立的景點在日本國人眼中的輕重、我旅途中的飲食在歷史脈絡下所佔據的經典位置——唯有當這些價值明朗,我才能夠更加感受到這趟行程有多麼無可取代。而這兩本書就是我所尋找的眾多線索之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