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單走入「新」世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2024/06/13 文:中原大學服務學習中心 服務學習文編團 林旻萱


我擁有兩個家,一個是擁有美麗風景的台灣,另一個是擁有豐富文化韻味且樸實的柬埔寨。在家庭與社會的渲染下,我身上流淌了許多的色彩與文化,生命中專屬的記憶點之一,來自於媽媽的家鄉-柬埔寨。


起點:當我們「寨」一起

陣陣香氣隨著空氣在房屋中蔓延開來,每當到用餐時間,餐桌上總擺滿台式、柬式的美味菜餚,這也是我一天中小小的幸福時光。在餐桌上媽媽會跟我們分享一些關於柬埔寨的文化和當地的飲食習慣,偶爾也會用視訊、傳簡訊的方式跟遠方的家人、朋友聊天,我想這些是她表達思念的一種方式。而我也在這些桌餐時光聽到不少柬埔寨的文化習俗,接下來就讓我帶著大家一起走入柬埔寨的文化世界吧!

李竺芳同學(圖中)與家人在柬埔寨的合照 圖/李竺芳 提供

李竺芳同學(圖中)與家人在柬埔寨的合照 圖/李竺芳 提供

第一站:節慶文化

在柬埔寨的節慶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每年十一月為期三天的送水節,又稱水燈節。在傳統中,會舉辦划艇比賽紀念昔日高棉帝國水兵的強大戰力,晚上則會有拜月、吃扁米和放水燈等活動,慶祝雨季結束、漁獲豐收。

其中,與送水節一樣位居柬埔寨三大節慶的還有新年。在新年時,人們會穿著當地色彩鮮艷的傳統服飾在佛寺中載歌載舞、玩著各式小遊戲、吃著焦糖色的烤乳豬。除此之外,他們也會在身上撒爽身粉,意味潑的愈多、祝福愈多。

柬埔寨送水節划艇比賽 圖/iStock網站

柬埔寨送水節划艇比賽 圖/iStock網站

第二站:宗教文化

柬埔寨擁有濃厚宗教氛圍,當地以佛教、天主教、回教為主,又以佛教為大宗,人民信仰虔誠。信徒們會在佛寺舉辦定期的大拜拜,平時則是會去家中附近的寺廟參拜,這也促成了我父母相識的機緣。與台灣不同的是,我們參拜時會擺出雙手合十的動作,而在當地雙手合十則含有打招呼、請、謝謝、對不起的意思。

柬埔寨佛教寺廟 圖/Pngtree 網站

柬埔寨佛教寺廟 圖/Pngtree 網站

第三站:語言文化

我們家的教育方式開放且自由,父母親不會規定我要成為特定的模樣,但他們很鼓勵我多學習柬文。每當寒暑假回柬埔寨時,總可以在大街小巷聽到柬文、中文、英文三種不同的語言,媽媽也會藉著上街的機會教導我去用簡單的柬文與老闆溝通,來加強我的語言能力。

但是在當地相較於英文,父母更重視孩子們的中文教育,在他們的觀念中學習好中文,以後能有較多的工作機會,因此有些家長會特地將孩子送去就讀中文小學,也造就了學習中文的費用比學習英文高的社會現象。

第四站:飲食文化

說到飲食文化,不知道大家是否會想到集結了在地美食的市場呢?柬埔寨人的主食以米、芋頭、木薯、地瓜、淡水魚為主,烹飪上會使用大量的辛香料,為傳統的高棉風味。柬埔寨酸湯、炒金邊粉、胡椒炒螃蟹等特色菜餚,皆為在地著名的街頭小吃。

而當地人食用地瓜葉的方式恰與台灣相反,他們認為葉子是家禽的食物,菜梗則是人可食用的部分。也因此造成了我爸爸某次去買菜葉時,被老闆誤以為沒能力買菜梗的搞笑烏龍事件。

柬埔寨市場樣貌 圖/iStock網站

柬埔寨市場樣貌 圖/iStock網站

第五站:審美文化

世界上有著許多祈求平安的風俗習慣,像台灣的拜拜、丹麥的摔碎碗盤、厄爾瓜多的火燒稻草人。而在柬埔寨,為當地女性新生兒打耳洞也象徵著平安,我身上的耳洞正是年幼時,母親為我祈福的象徵。

第六站:身分是種禮物

前面跟大家介紹的柬埔寨文化,都是我從小就會接觸到有別於臺灣的文化體驗,這些經歷也讓我有機會去思考「新二代」這個身分。提到「新二代」一詞,似乎部分的人還是會聯想到負面的事件或印象,但我很感謝自己擁有這個身分,因為它讓我從小就有機會可以走入柬埔寨去體驗和感受在地的風俗民情,開始慢慢了解所謂的多元文化與文化差異。

同時也是因為這個身分,讓我學習到在面對不同文化時,如何脫下有色眼鏡去理解、包容與尊重。對我而言身分從未是種束縛,它是繽紛的、有愛的、具有優勢的,是父母贈予給我的珍貴禮物。

終點站:萬花筒般的視角

在當今全球化的時代,多元文化已經成為我們社會的重要特徵和資源。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大家都能抱持著尊重、友善的心態,互相學習與了解,就有機會減少歧視與偏見,讓彼此的差異成為共享的橋樑,感受不同文化的獨特魅力,共同創建一個千姿百態的多元社會。這是身為新二代的我對未來的期許!

李竺芳同學(圖中)跟我們分享她的故事 圖/中原大學服務學習中心 提供

李竺芳同學(圖中)跟我們分享她的故事 圖/中原大學服務學習中心 提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中原文編團的沙龍
1會員
15內容數
我們是中原大學服務學習中心文編團,這是由一群熱愛文字創作的學生所組成,每年透過一個主要議題的分享,採訪相關受訪者,並透過文章與PODCAST分享他們的故事。目標希望能夠透過文字與聲音,讓青年能對特定議題增加關注度,減少社會上的歧視。
2025/01/22
說到移工,你想到哪些關鍵字?在網路或新聞上,你是否曾經看到移工辛酸甘苦談的文章?的確,許多移工來到臺灣,面臨語言障礙、種族歧視或高壓工作等挑戰,但是為了擁有更好的生活,依然鼓足勇氣,獨自一人來到異國他鄉努力耕耘。
Thumbnail
2025/01/22
說到移工,你想到哪些關鍵字?在網路或新聞上,你是否曾經看到移工辛酸甘苦談的文章?的確,許多移工來到臺灣,面臨語言障礙、種族歧視或高壓工作等挑戰,但是為了擁有更好的生活,依然鼓足勇氣,獨自一人來到異國他鄉努力耕耘。
Thumbnail
2025/01/22
訪談陳宏文先生是一次臨時的安排,而這場訪談卻讓我收穫滿滿。初次見到陳宏文先生時,他俊俏的臉龐和得體的穿著,讓人一時分辨不出他是外國人,加上他流利且沒有口音的中文,讓我誤以為他是台灣人。
Thumbnail
2025/01/22
訪談陳宏文先生是一次臨時的安排,而這場訪談卻讓我收穫滿滿。初次見到陳宏文先生時,他俊俏的臉龐和得體的穿著,讓人一時分辨不出他是外國人,加上他流利且沒有口音的中文,讓我誤以為他是台灣人。
Thumbnail
2024/12/22
學外語,可能是許多人成長記憶的一部分。不管是為了考試反覆背誦英文單字,還是週末滿檔的外語補習課程,,我們都曾為了學習語言付出努力。但你是否也曾夢想,透過外語敲開世界的大門?甚至有一天能用另一種語言流暢地表達自己嗎?
Thumbnail
2024/12/22
學外語,可能是許多人成長記憶的一部分。不管是為了考試反覆背誦英文單字,還是週末滿檔的外語補習課程,,我們都曾為了學習語言付出努力。但你是否也曾夢想,透過外語敲開世界的大門?甚至有一天能用另一種語言流暢地表達自己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總會有讓你意想不到的貧窮,而你卻仍在為妳的不夠富足憂心忡忡。 ⠀⠀⠀⠀⠀⠀⠀⠀⠀⠀⠀⠀ 隨著飛機起飛,大概也意味著新的篇章起飛,第一天的我望著窗外,心裡是這麼想的「要注入自己的熱情於淳樸的柬埔寨,同時亦要將柬埔寨的淳樸注入自己的心裡。」 從小到大和家人一起出國的次數不少,但第
Thumbnail
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總會有讓你意想不到的貧窮,而你卻仍在為妳的不夠富足憂心忡忡。 ⠀⠀⠀⠀⠀⠀⠀⠀⠀⠀⠀⠀ 隨著飛機起飛,大概也意味著新的篇章起飛,第一天的我望著窗外,心裡是這麼想的「要注入自己的熱情於淳樸的柬埔寨,同時亦要將柬埔寨的淳樸注入自己的心裡。」 從小到大和家人一起出國的次數不少,但第
Thumbnail
在台灣就去享受親人好友在身邊的溫暖,還有便宜便利的美食。在加拿大就去享受大自然,以及要面對陌生語言、環境的刺激挑戰。不要總是去看自己得不到的。我的歸屬感,來自穩定的收入、健康的身心狀態、無論有沒有人認可,都能夠自得其樂的興趣。
Thumbnail
在台灣就去享受親人好友在身邊的溫暖,還有便宜便利的美食。在加拿大就去享受大自然,以及要面對陌生語言、環境的刺激挑戰。不要總是去看自己得不到的。我的歸屬感,來自穩定的收入、健康的身心狀態、無論有沒有人認可,都能夠自得其樂的興趣。
Thumbnail
我擁有兩個家,一個是擁有美麗風景的台灣,另一個是擁有豐富文化韻味且樸實的柬埔寨。在家庭與社會的渲染下,我身上流淌了許多的色彩與文化,生命中專屬的記憶點之一,來自於媽媽的家鄉-柬埔寨。
Thumbnail
我擁有兩個家,一個是擁有美麗風景的台灣,另一個是擁有豐富文化韻味且樸實的柬埔寨。在家庭與社會的渲染下,我身上流淌了許多的色彩與文化,生命中專屬的記憶點之一,來自於媽媽的家鄉-柬埔寨。
Thumbnail
在台灣與美國間來來去去,擁有了別人未曾體驗的生活,卻也失去了那份與人的緊密連結。在看似迷茫的日子中,她還是找到了屬於她能發光發熱的地方。
Thumbnail
在台灣與美國間來來去去,擁有了別人未曾體驗的生活,卻也失去了那份與人的緊密連結。在看似迷茫的日子中,她還是找到了屬於她能發光發熱的地方。
Thumbnail
一個從18歲就離家求學的少女,歷經人世滄桑,到中年時回到如母的家鄉,剎那才明白:原來家鄉才是最值得珍惜的地方。
Thumbnail
一個從18歲就離家求學的少女,歷經人世滄桑,到中年時回到如母的家鄉,剎那才明白:原來家鄉才是最值得珍惜的地方。
Thumbnail
台灣是個海島型國家,每個人都要建立自己的國際觀,這會是未來的競爭力,雖然我不敢說自己有非常好的國際觀,但個人認為有四個面向:語言是建立國際觀的敲門磚、了解並尊重異國文化、嘗試探索與創造、懂得分享就越懂得同理、認識自己,每個人都能成為台灣的驕傲。
Thumbnail
台灣是個海島型國家,每個人都要建立自己的國際觀,這會是未來的競爭力,雖然我不敢說自己有非常好的國際觀,但個人認為有四個面向:語言是建立國際觀的敲門磚、了解並尊重異國文化、嘗試探索與創造、懂得分享就越懂得同理、認識自己,每個人都能成為台灣的驕傲。
Thumbnail
前註: 1.我最近那麼在意台語,原來不只是語言,和它承載的文化而已,是我自己要回到本源啊! ■原來不只是台語而已,是回到本源啊! 最近上的心靈課程,課本一直講到回到「本源」,好像電腦在說的,回到初始設定一樣。看了幾個月的課本後,我突然將它跟台語連在一起了,恢復台語,重新學習台文,不只是台語,或是語言
Thumbnail
前註: 1.我最近那麼在意台語,原來不只是語言,和它承載的文化而已,是我自己要回到本源啊! ■原來不只是台語而已,是回到本源啊! 最近上的心靈課程,課本一直講到回到「本源」,好像電腦在說的,回到初始設定一樣。看了幾個月的課本後,我突然將它跟台語連在一起了,恢復台語,重新學習台文,不只是台語,或是語言
Thumbnail
外公的過世,開啟臺裔混血兒的一趟尋根之旅。遠從加拿大訪台,踏上長輩口中的家鄉,自己極為陌生的地方。是不是更認識這個所在,就能更貼近逝去的外公外婆呢?或是用新的認識,覆蓋舊的遺憾,創造自己對這個地方的連結? 📖《山與林的深處》 ✏️作者:黃潔珂 ✏️譯者:郭庭瑄 📍逆轉鄉愁 在加拿大成長的
Thumbnail
外公的過世,開啟臺裔混血兒的一趟尋根之旅。遠從加拿大訪台,踏上長輩口中的家鄉,自己極為陌生的地方。是不是更認識這個所在,就能更貼近逝去的外公外婆呢?或是用新的認識,覆蓋舊的遺憾,創造自己對這個地方的連結? 📖《山與林的深處》 ✏️作者:黃潔珂 ✏️譯者:郭庭瑄 📍逆轉鄉愁 在加拿大成長的
Thumbnail
往返家鄉與城市,隨車速不停變換的風景總是提醒著我時空的變化,在這段過程裡,同時也進行著我「變身」的儀式,關於:「我」以怎樣的姿態經營生活,又如何待人接物,還有每天的目標是什麼。雖然這樣的感受對於家鄉就在城市裡的人,或逕自在家鄉求學與工作的人有些陌生,然而空間的轉換,一向是我重新定義自己的機會。
Thumbnail
往返家鄉與城市,隨車速不停變換的風景總是提醒著我時空的變化,在這段過程裡,同時也進行著我「變身」的儀式,關於:「我」以怎樣的姿態經營生活,又如何待人接物,還有每天的目標是什麼。雖然這樣的感受對於家鄉就在城市裡的人,或逕自在家鄉求學與工作的人有些陌生,然而空間的轉換,一向是我重新定義自己的機會。
Thumbnail
為什麼駐海外的台灣人都特別喜歡挑起台灣議題?不是因為我們自認知識宏闊,而是因為在異地生存的每一刻,都會有各種人、各種事件、用各種方法在提醒你,應該要認得自己到底是誰。
Thumbnail
為什麼駐海外的台灣人都特別喜歡挑起台灣議題?不是因為我們自認知識宏闊,而是因為在異地生存的每一刻,都會有各種人、各種事件、用各種方法在提醒你,應該要認得自己到底是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