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想(DM).31~40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31--就這樣,無樣為樣--學佛四十餘年,多在聖道門跟隨善知識熏習,教理與實修上,偶有受用,到後來,不如稱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的親切,安心。名號既出,無佛也無魔~~這是禪行者的氣勢;佛名才稱,多善根多福德~~這是念佛人的信心。若自問,我是哪種人?年少輕狂,學禪參話頭,雖然辛苦,却以為高人一等。年老體衰,只能念佛欣淨土,不再掙扎.就這樣,一心歸命,南無阿彌陀佛。隨時隨地,六字名號,心念口稱,反覆熏習,就這樣,無比踏實。此外,似沒什麼大志奢求了。  

32--念佛生淨土,見佛而成佛,開發本具無漏智,迴入十方度眾生,這是念佛人的至誠心、菩提願;此外,還能做什麼,似已無所謂。弘一大師:「我生西以後,乘願再來,一切度生的事業,都可以圓滿成就」。

33-第十八願曰唯除,五逆、謗法極重罪;《善導疏》分折與攝,未造抑止已攝取;智悲無上願不虛,念佛迴心皆得度。這就是「佛力不思議!若能聞信稱名,即得彌陀護念,承受無量功德。何樂而不為~啊!

34--乘佛願為我命--眾生皆依宿業而受報,合乎「自作自受」的通例。身在娑婆,捨「自力成就」的妄想,一心歸命阿彌陀佛,信願念佛而往生淨土,這是以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我的法身慧命,生佛一體無量壽。南無阿彌陀佛就是不思議。

       35--極樂世界是最好的安養院,壽命無量卻毫無老態。願天下一切老年人趁者殘年餘歲,多念佛,願往生,以此安頓個人的後事,這對子女、親眷與社會,也是一種體諒與報恩;不計較今生他人對我好不好,因為世間的共業有一份是我們貢獻的,而個人別業的報應,也是自作自受。今生事就今生畢,命終往生極樂去,成佛再來度眾生,恩怨情仇平等施。

36--年屆古稀之人,體衰力減,神昏智弱,若非更豁達、就是更頑固,老之年,戒之在得(貪);須知,世間一切是非恩怨,業報相牽,彼此也很無奈,遇到了經過了,就放下吧,不要再糾結在腹,或悔箭入心,成了自/他的二度傷害。常存感恩,惜福知足;於人隨喜,協助成全;不再競較、瞋嫉,不求名聞、勝他。憂國憂民的大心由他人去,信佛念佛的好事給自己來,讓出大路靠邊走,徑中之徑最悠閒。啊,為生活、為團體奮鬥了一輩子,雖沒什麼豐功偉業被人敬仰,卻有一些小情小義與人分享,殘年餘生就這樣,安分隨緣、自得其樂的念佛度日,等候阿彌陀佛的接引,往生極樂。南無阿彌陀佛

     37--賀友人金壺獎入選此壺只應福堂有,別家哪得一回聞? 王者之姿,君臨天下。壺為天,碗為地;壺如君,碗如臣:壺乃天子之尊,是承旨之順;壺與盌,相得益彰。白堊紀的鬼斧神工,再現於AI 世的柴窯手作,雖未必巧奪天工,漸於渾然天成。雖藝術門外漢,能看之以眼,會之以心,一個小陶壺,影現(玄武岩)大氣。埋頭苦幹,無須顧忌,「一杖橫挑日月行,山奔海立問前程」,「扁擔橫挑不顧人,直入千山萬峰去」。做你的心中所想,成性中所能,他日且看這個~岩。並非過獎目前,而是看好將來。走自家的路,成自家的道。念佛人的陶藝,可以不同凡品。十年柴窯誰人識,一日岩雕藝界知。

      38--世間有些人如我一般,不能在欲而行禪,出污泥而不染,卻有點憤世嫉俗而自討苦吃;那就只能不見可欲,令心不亂—也就是遺世獨立而自尋樂處;如:獨一靜處,專精思惟;或遠離人群,攝心念佛;這是孤僻者的命運,隱居潛行,與世無爭,狷介的向一切人事物示弱、隨喜 ,不伐善、不推銷,乃至於不傷大雅的耍廢、躺平,從心所欲而不逾矩。

 39--2017年劉若英<後來>:  我總算學會了 如何去愛 可惜你 早已遠去 消失在人海 後來 終於在眼淚中明白 有些人 一旦錯過 就不再……。  演唱會之後,網文:初聞不知曲中意,再聞已是曲中人。既然已是曲中人,何必再聽曲中曲。……曲終人散夢已醒,何處再尋夢中人。夢中合唱鳳求凰,夢醒獨奏離別賦。……曲中曲,人中人,曲終人散早成空;一曲肝腸斷,天涯何處覓知音。 歌詞與文章在滄桑中有一些領悟,人生不就是這樣? 南無阿彌陀佛     

    40--《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觀世音菩薩早已成佛,名正法明如來;因大悲心切,愍物長迷,而帶果行因,現菩薩身,助佛轉輪—不只脇侍阿彌陀佛,亦助十方一切諸佛。釋尊降迹娑婆,觀音菩薩亦示現於南印普陀洛伽山。這是諸佛菩薩互為主伴、弘法度眾的默契,可現臨於各大宗派而不被一宗一派所限制。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的沙龍
13會員
328內容數
21世紀的淨土宗--回歸"善導"系
2025/04/20
自知自覺or人云亦云(象山慶25.4.14)     翻閱佛經,拜見如下經文之際,內心感戴而歡喜,學佛人本當如此奉行,雖一時不能成就,但隨緣隨分去做,也可熏習第八識,深值諸佛緣與善淨種。     《大寶積經》卷111:菩薩成就八種法故,於諸佛前蓮花化生。何者為八?一者    乃至失命不說他過,二
Thumbnail
2025/04/20
自知自覺or人云亦云(象山慶25.4.14)     翻閱佛經,拜見如下經文之際,內心感戴而歡喜,學佛人本當如此奉行,雖一時不能成就,但隨緣隨分去做,也可熏習第八識,深值諸佛緣與善淨種。     《大寶積經》卷111:菩薩成就八種法故,於諸佛前蓮花化生。何者為八?一者    乃至失命不說他過,二
Thumbnail
2025/03/06
母子連心相感應(象山慶25.3.2) https://blog.udn.com/6ccc7d15/181908865 或問:ooo老菩薩,20年前中風開腦,不醒人事,小兒子給了美國的親戚;有一次,小兒子回台灣,沒來醫院看生母;幾天後老菩薩清醒,問說「小兒子為何沒來看她?」家人都說「沒聽說他有回
2025/03/06
母子連心相感應(象山慶25.3.2) https://blog.udn.com/6ccc7d15/181908865 或問:ooo老菩薩,20年前中風開腦,不醒人事,小兒子給了美國的親戚;有一次,小兒子回台灣,沒來醫院看生母;幾天後老菩薩清醒,問說「小兒子為何沒來看她?」家人都說「沒聽說他有回
2025/02/18
念佛-居家與群聚(象山慶25.2.8)    「念佛往生」,乃彌陀大願,釋尊廣宣,諸佛作證,超越一切世間之判教,其詮釋權、弘揚權不屬一宗一派所獨佔,誰都不能宣稱「只此一家,別無分號」,乃至被少數人的偏見與盲點所蒙蔽,而代佛決定誰能往生,誰生邊地?或誰順次生、誰順後生?或誰該調熟、誰該攝受?……每個
2025/02/18
念佛-居家與群聚(象山慶25.2.8)    「念佛往生」,乃彌陀大願,釋尊廣宣,諸佛作證,超越一切世間之判教,其詮釋權、弘揚權不屬一宗一派所獨佔,誰都不能宣稱「只此一家,別無分號」,乃至被少數人的偏見與盲點所蒙蔽,而代佛決定誰能往生,誰生邊地?或誰順次生、誰順後生?或誰該調熟、誰該攝受?……每個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