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據時代,資料視覺化已成為理解與傳遞資訊的重要工具。隨著資料量的增加,如何有效地呈現數據間的差異,便成為一項關鍵技能。視覺化比較圖表能幫助我們清晰地呈現多維度數據間的關係與趨勢。
本系列文將介紹不同類型的視覺化比較工具(我們的圖片主要會取自Ferdio),分析它們的特點與適用情境,幫助讀者在選擇圖表時作出最佳決策,提升數據解讀的效率與準確性。
Sankey vs Alluvial
▌Sankey (左)
Sankey 圖主要用來表示能量、金錢或其他資源的流動。箭頭或流動線的寬度與每個階段的資源量成正比,強調資源的分佈以及在哪些地方有損耗或增長。Sankey的流動有方向性,通常是單向流動,從左到右展示數據。相比 Alluvial 圖,Sankey 圖結構通常更簡單,重點在於各點之間的流量大小,不強調結構變化。常用於能源流、資金流、材料流等方面,例如展示公司的P&L、一個國家的能源生產和消耗情況。
▌Alluvial (右)
Alluvial 圖用來展示數據類別在時間或不同階段的變化。流動的線條代表實體或數量在類別之間的轉換,特別適合視覺化複雜的關聯性與類別數據的轉變過程。在 Alluvial 圖中,流動的線條會隨著類別之間的變化而變寬或變窄,代表與這些轉換相關的數量。線條可能交叉或合併,方便觀察不同群體在多個階段中的演變。強調隨時間或條件變化的結構,並需要更多的上下文來解釋變化。多用於社會科學和市場研究,如展示選舉結果隨時間的變化、人口統計特徵的分佈、員工流失與職位變動等。
Polar Area vs Sunburst
▌Polar Area Chart (左)
類似於餅圖,但每個扇區的角度相同,扇區的半徑根據數值的大小而變化,類似於「圓形條形圖 」。適合用於顯示比例數據,用於比較不同類別的數據,特別是在需要展示各部分相對於整體的比例時。它能夠直觀地顯示數據的分佈情況。
▌Sunburst Diagram (右)
用於視覺化層次結構數據,以圓形結構呈現,中心為根節點,向外擴展為子節點,形成同心圓的形式,類似於樹狀圖的圓形版本。適合展示複雜的層次結構數據,如文件系統、組織結構或分類數據,通過不同的顏色和區域大小來顯示親子、從屬關係及比例。
Boxplot vs Violin Plot
▌Boxplot (左)
Boxplot是一種用於顯示數據分佈的統計圖表,基於五數摘要(最小值、第一四分位數、中位數、第三四分位數和最大值)來展示數據的集中趨勢和變異性。簡單直觀,強調數據的集中趨勢和異常值,適合快速比較不同組之間的差異。
▌Violin Plot (右)
Violin Plot結合了Boxplot 和kernel density估計,展示數據的分佈狀態及其概率密度。其形狀類似小提琴,顯示了不同值的數據密度。除了顯示中位數和四分位數外,還能展示數據的整體分佈形狀,包括多峰性(即存在多個高峰)。Violin Plot圖通常更具視覺效果,適合用於展示複雜的數據分佈。
Chord vs Non-ribbon Chord
▌Chord Diagram (左)
使用「帶狀」的線條來連接節點,顯示數據之間的關聯,且線條寬度代表流量或數量,強調視覺上的流動感和交互關係,不僅顯示節點之間的連結,還能反映出每個連結的強度和重要性。
▌Non-ribbon Chord Diagram (右)
僅顯示節點和連結線,而不使用厚重的弧形來表示流動,線條沒有寬度,主要目的在於突出節點之間的關聯,而不是流動的強度或量。
謝謝您花時間將此篇文章讀完,若覺得對您有幫助可以幫忙按個讚、分享來或是珍藏喔!也歡迎Follow我的Threads/ FB,持續追蹤生產力工具、商業分析、商業英文的實用範例,提升自己的職場力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