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d expected too much of me. Now I need to find my own path.
18歲那年嫁給親人安排的對象,婚禮當天妝扮成一生中最美的模樣,穿上純白婚紗、盤起一頭棕髮,期待著婚後開啟「全新人生」,禮成後卻在邊哭邊笑的複雜情緒之下,乖乖坐著被剃光了頭髮。
半夜1點,偶然點開這部2020年推出的Netflix影集,一幕也不曾快轉(甚至有幾幕倒轉重看),順順地把4集約4小時的劇情看完了。
《出走布魯克林》(Unorthodox)的價值在於,刻劃極端正統的猶太教派「哈西迪」教徒,如何虔誠地遵守教義、甘願地遵循生活中各種繁瑣規矩,並且掛念著昔日遭屠殺的「冤魂」。在令人陌生的宗教族群之外,女主角Esty堅毅的個人意志、咬牙融入群體的嘗試、邁向「外面世界」的勇氣,則成了點亮全劇的核心精神。Esty可以是這個世界上的每個人,「正規、正統(orthodox)」的定義不停在改變,而提供改變動力的就是世界上每一個Esty。
剃髮一幕,以色列女演員Shira Haas臉上,承載著太多情感,也許是留了好幾年的秀髮瞬間全沒了,平凡的青春期女孩都會感同身受的委屈(看其他女孩一臉嚴肅地站在後面看就知道),也許是對於這段婚姻的懷疑。矛盾的是她又一次次地擠出一抹微笑(如同這張照片),Shira Haas在製作特輯中提到,「即使Esty覺得自己與眾不同,她仍一直非常努力地適應。」可見Esty多麼希望能透過婚姻,找到缺乏的幸福感和歸屬感。
在對猶太文化一知半解的情況下,這部影集於我又像紀錄片。安息日、線牆、婚禮、誦經……更別說上篇文提到的鬢髮。
兩人一起喝一杯酒,然後互相給對方戴上戒指,最後禮成。之後,新郎用腳踏碎一個玻璃杯,表明即使結婚了,也不能太高興……一對新人會進到一個隔離房間,一起獨處大約15分鐘,隨後舉行婚禮宴會……婚後,正統派的猶太婦女會剃光頭而戴上假髮,或是用頭巾蒙頭,因為他們認為女人的頭髮會誘惑男人……
(猶太人的傳統婚禮 蔡黃玉珍/號角月報加拿大版)
還記得Yanky遠赴柏林尋妻,見到Esty後在河邊說的第一句話是,「妳的頭髮都被看光光了。」在這之前Esty早已歷經了好幾輪文化衝擊,撞見親生母親和同性伴侶接吻、大學生脫掉外衣跳下河游泳、以為吃了火腿會吐卻沒吐……
該說Esty的不幸是Yanky的錯嗎?在現代社會中,Yanky恐怕要被貶為媽寶、不懂妻子委屈的自私丈夫,但製作特輯中,飾演Yanky的以色列演員Amit Rahav給出的詮釋,是我所能接受:「他很幼稚且天真,這並不代表他很軟弱,他篤信他所知道的唯一真理。」
對Yanky來說,妻子的種種反應想必讓人難以理解,畢竟Yanky不像Esty「與眾不同」,他不曾想過脫離原本的世界,就像Esty原本也以為自己吃火腿會吐。也因此,百般服從的Yanky後來為了做出改變,剪掉自己的捲曲鬢髮,帶給我不小的震撼。
話說最讓我出戲的(可能也是唯一出戲的),是Yanky誦經的動作,一開始疑惑猶太教徒誦經時真的會搖晃身體嗎?老實說,還一度懷疑Yanky是不是在婚禮上喝醉了……查了才發現在意第緒語中,還有專指這項古老習俗的shuckling一詞。跟著前奏前後搖擺,有排除雜念、專注祈禱的意圖。
This very old custom is called shuckling in Yiddish and means to rock, shake, or swing.
In psalm 35,10, the words “All my bones shall say: ‘HaShem, who is like unto Thee” are interpreted as an appeal to involve one’s whole body in prayer.
Another explanation explains rhythmic movement as a way to concentrate on praying and learning, and ward off distracting thoughts.
(“Why do some Jews rock back and forth while they pray?”Miriam Goldmann/The Jewish Museum Ber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