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諮詢中,我常遇到這類型的人。Emily就是其中之一。她是一位財務主管,平時總是把別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主管每次臨下班前交待新的任務,她從不拒絕,默默加班加點完成。同事臨時需要支援,她立刻放下手邊的工作,熱心相助。長此以往,大家都說Emily是個「好人」,是個「值得信賴」的人,但有誰真正關心她的發展呢?在每年考核中,Emily的評價始終不溫不火——主管只覺得她「效率不高」,而Emily自己也覺得無比挫敗,因為她辛苦付出,卻得不到期望中的認可,對未來的目標也變得模糊不清。她時常在想:我為什麼要做這份工作?我真的喜歡這樣生活嗎?這種內心不安和困惑,讓她陷入長時間的焦慮和失眠。儘管她外表依然保持著自信,但內心衝突讓她倍感煎熬。
為什麼滿足了所有人,卻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認可?
Emily的處境其實揭示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她在別人的期待裡投入太多,卻對自己的需求和責任視而不見。這樣的生活不是她的選擇,而是他人期待的累積。當你總是把別人擺在第一位,忽略了自己,那麼內心的矛盾和迷失就會接踵而來,最終可能什麼都無法真正成就,只留下無盡的疲憊和挫敗。
其實,這種情況在我許多諮詢個案中屢見不鮮,尤其是在職涯規劃的過程裡。很多人迷失在他人的意志之中——有些人追隨著父母的期待過人生,有些人活在朋友的建議裡,有些人甚至成為了另一半的理想化角色。那麼,「你自己在哪裡?」「究竟什麼才是你真正想要的呢?」
如何改變這種局面?
- 設立界限:學會拒絕不合理的請求,明確自己的工作範疇。別把所有人的需求都當成自己的責任,給自己設定清晰的界限,把時間和精力放在真正重要的事上。
- 重新審視自己的需求:試著問問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麼?把重心放在那些能幫助你成長、能實現你目標的事情上,而不是一味地滿足他人的期待。
- 對自己負責:理解什麼是「自我負責」。Emily要學會對自己的職涯和生活負責,而不是成為別人期待的「好人」。要記住,唯有自己能掌握屬於自己的權力和幸福。
「別人的期待不是你的責任,唯有你對自己負責,才能掌握屬於自己的權力與幸福。」——阿德勒
權力與責任是對等的,當我們學會對自己負責,而不再一味尋求他人的認可來分擔自己決定的風險,我們才能真正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擁有過好自己想要人生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