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根會客室|越幫助別人,越迷失自我?該醒醒了!

梅根會客室|越幫助別人,越迷失自我?該醒醒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在職場上,有些人總是對別人的需求特別敏感,甚至比對自己需求還要上心。也許你身邊就有這樣的人,或者這樣的情況正在發生在你自己身上——無論是幫助同事,還是完成主管臨時交代的任務,你總是二話不說,照單全收。可悲的是,這樣一來,你的生活就成了別人期待的延伸,而你自己的目標和夢想呢?早就被遺忘在角落了。


在諮詢中,我常遇到這類型的人。Emily就是其中之一。她是一位財務主管,平時總是把別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主管每次臨下班前交待新的任務,她從不拒絕,默默加班加點完成。同事臨時需要支援,她立刻放下手邊的工作,熱心相助。長此以往,大家都說Emily是個「好人」,是個「值得信賴」的人,但有誰真正關心她的發展呢?在每年考核中,Emily的評價始終不溫不火——主管只覺得她「效率不高」,而Emily自己也覺得無比挫敗,因為她辛苦付出,卻得不到期望中的認可,對未來的目標也變得模糊不清。她時常在想:我為什麼要做這份工作?我真的喜歡這樣生活嗎?這種內心不安和困惑,讓她陷入長時間的焦慮和失眠。儘管她外表依然保持著自信,但內心衝突讓她倍感煎熬。


為什麼滿足了所有人,卻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認可?


Emily的處境其實揭示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她在別人的期待裡投入太多,卻對自己的需求和責任視而不見。這樣的生活不是她的選擇,而是他人期待的累積。當你總是把別人擺在第一位,忽略了自己,那麼內心的矛盾和迷失就會接踵而來,最終可能什麼都無法真正成就,只留下無盡的疲憊和挫敗。


其實,這種情況在我許多諮詢個案中屢見不鮮,尤其是在職涯規劃的過程裡。很多人迷失在他人的意志之中——有些人追隨著父母的期待過人生,有些人活在朋友的建議裡,有些人甚至成為了另一半的理想化角色。那麼,「你自己在哪裡?」「究竟什麼才是你真正想要的呢?


如何改變這種局面?


  • 設立界限:學會拒絕不合理的請求,明確自己的工作範疇。別把所有人的需求都當成自己的責任,給自己設定清晰的界限,把時間和精力放在真正重要的事上。


  • 重新審視自己的需求:試著問問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麼?把重心放在那些能幫助你成長、能實現你目標的事情上,而不是一味地滿足他人的期待。


  • 對自己負責:理解什麼是「自我負責」。Emily要學會對自己的職涯和生活負責,而不是成為別人期待的「好人」。要記住,唯有自己能掌握屬於自己的權力和幸福


「別人的期待不是你的責任,唯有你對自己負責,才能掌握屬於自己的權力與幸福。」——阿德勒


權力與責任是對等的,當我們學會對自己負責,而不再一味尋求他人的認可來分擔自己決定的風險,我們才能真正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擁有過好自己想要人生的權力。

avatar-img
梅根的斜槓人生沙龍
62會員
256內容數
前世界500強HR高階主管|策略顧問合伙人|跨界整合20年人才管理經驗X藝術療癒心理技術|獨創「認知升級+能量管理」雙軌破局模型|專破:35歲瓶頸期及職場情緒內耗|用策略思維點亮你的職業發展地圖|分享職場心理與成長心得,帶你解鎖職場與生活的美好,一起向光而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在職場中,許多人因為對他人認可的依賴而感到壓力與不快,這樣的追求常常削弱了個人的影響力與領導地位。透過設立明確目標、勇敢做決策和建立健康界限,可以讓自己從依賴他人評價中解放出來,找到真實自信,成為有影響力的領導者。真正的成功源自於團隊共同成就,而非滿足每個人的期待。
在職場中,過度追求外界的認可會導致個人價值感減弱,形成「認可循環」。本篇文章探討該循環的成因,並提出解決方法,包括認識核心價值、設立界限、自我肯定與建立支持網絡。透過這些策略,幫助個人重建對自我的認識,並脫離依賴他人評價的困境,使職場生活更加充實與有意義。
在職場中,認可往往被誤解為價值的體現。Ling,作為一名設計師,面臨放棄自我設計以迎合市場需求的壓力。本文探討瞭如何擺脫他人標準的束縛,尋找自身的真正價值與內在的滿足。通過設定內在成就標準、堅持原則、並相信自我,讀者能夠學習如何在職場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意義,而不只是追求外在的認可。
在追尋「好」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定義與標準。此篇文章探討了技術主管Wilson面對家庭期望與個人追求間的掙扎,提醒我們要尊重並接納自己的選擇。透過瞭解自己重視的價值、接受多元的「好」觀念,以及尋求成長的回饋,相信每個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方向,提升幸福感與滿足感。
本文章探討一位專案經理Amy面對的工作認可焦慮,以及如何通過自我認可來提升內心的穩定感。很多人像Amy一樣,把自己的價值建立在他人的評價之上,導致焦慮與職業倦怠。本文提供具體策略,幫助讀者認識到真正的職場成功源於自我認可,而非他人的肯定。
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常因不願失望他人而過度迎合別人的期待,最終導致自己身心疲憊。這篇文章探討自我道德綁架的概念,並以Emily的故事為例,解釋過度照顧他人需求所帶來的情感耗竭。通過接納不完美、設立健康界限和重視內在需求,個人可以逐步擺脫這種束縛,重新獲得內心的自由與平衡。
在職場中,許多人因為對他人認可的依賴而感到壓力與不快,這樣的追求常常削弱了個人的影響力與領導地位。透過設立明確目標、勇敢做決策和建立健康界限,可以讓自己從依賴他人評價中解放出來,找到真實自信,成為有影響力的領導者。真正的成功源自於團隊共同成就,而非滿足每個人的期待。
在職場中,過度追求外界的認可會導致個人價值感減弱,形成「認可循環」。本篇文章探討該循環的成因,並提出解決方法,包括認識核心價值、設立界限、自我肯定與建立支持網絡。透過這些策略,幫助個人重建對自我的認識,並脫離依賴他人評價的困境,使職場生活更加充實與有意義。
在職場中,認可往往被誤解為價值的體現。Ling,作為一名設計師,面臨放棄自我設計以迎合市場需求的壓力。本文探討瞭如何擺脫他人標準的束縛,尋找自身的真正價值與內在的滿足。通過設定內在成就標準、堅持原則、並相信自我,讀者能夠學習如何在職場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意義,而不只是追求外在的認可。
在追尋「好」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定義與標準。此篇文章探討了技術主管Wilson面對家庭期望與個人追求間的掙扎,提醒我們要尊重並接納自己的選擇。透過瞭解自己重視的價值、接受多元的「好」觀念,以及尋求成長的回饋,相信每個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方向,提升幸福感與滿足感。
本文章探討一位專案經理Amy面對的工作認可焦慮,以及如何通過自我認可來提升內心的穩定感。很多人像Amy一樣,把自己的價值建立在他人的評價之上,導致焦慮與職業倦怠。本文提供具體策略,幫助讀者認識到真正的職場成功源於自我認可,而非他人的肯定。
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常因不願失望他人而過度迎合別人的期待,最終導致自己身心疲憊。這篇文章探討自我道德綁架的概念,並以Emily的故事為例,解釋過度照顧他人需求所帶來的情感耗竭。通過接納不完美、設立健康界限和重視內在需求,個人可以逐步擺脫這種束縛,重新獲得內心的自由與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