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醫療的送醫抉擇,讓愛多一點安心

更新於 2024/11/05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照顧生病的家人時,家屬常面臨一個讓人煩惱的抉擇:究竟該不該送醫院?留在家裡,對病患來說更舒適,也能避免舟車勞頓,減少奔波中的折騰與人力成本,畢竟每次就醫往往牽動整個家庭的心力和安排。加上醫院環境的種種限制、過度醫療與侵入性治療的風險,讓許多家屬心存疑慮。但另一方面,又擔心患者在家裡沒辦法獲得妥善的照顧、或是難以確定症狀是否會惡化或出現急轉直下的危險。


這種左右為難的心情,相信各位家屬並不陌生。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都希望可以有清晰的指引,幫助我們在不確定的時候冷靜評估,適時尋求專業協助,既不放任病情惡化,也避免無謂的勞累奔波。


居家護理師的電話,是一根溫柔的浮木


有時候,身旁的家人開始有些不舒服,症狀也不算是那種讓人立刻驚慌失措的程度,但畢竟是「生病」了,心裡難免擔心。這時候,請先不要急著沖出門,也不必馬上跑去急診,把自己和家人都折騰得疲憊不堪。建議可以在上班時間,播通電話先尋求居家護理師的協助。


居家護理師的專業評估不只是診斷,更是一種在不安中的陪伴。他們可以聽聽你的描述,幫助你判斷在家中可以採取的步驟,也能給予一些實用的小建議,像是怎麼簡單降溫、如何觀察接下來的變化。有時候,一個專業的聲音可以讓人鬆一口氣,告訴自己,「現在不需要那麼緊張」。


居家醫療代表的不只是到家裡的服務,更是家屬與醫院之間的連結,建議可以善加使用居家醫療,以避免不必要的奔波,還讓心有了安穩的支撐。


束手無策的時候,別害怕考慮送醫


可是,總有一些時刻,我們會發現,家中的資源和我們自己的能力已經無法應對眼前的狀況。或許是病人突然感到無法承受的疼痛,或許是他出現了急速的意識變化,這些時候「該送醫了。」


送醫,不是宣告失敗,而是為了讓專業的醫療體系進入這場戰役。我們不是醫生,不必背負「解決所有問題」的責任。適時送醫,不僅是為了病人更好的醫療保障,也是在告訴自己:「我已經盡力,我選擇相信更專業的人來照顧他。」


請記得,在這樣的緊急時刻,能夠沉著地選擇送醫,已經是我們愛的極限了。


抵達醫院後,別忘了和醫生溝通


醫院並不是一個冷冰冰的機器工廠,送醫也不代表一定要讓家人接受所有可能的治療。我們可以和醫生好好聊聊,表達自己對照護的想法。醫護人員是我們的盟友,他們需要了解家屬的顧慮,甚至是病患的意願。或許家人只希望在舒適中度過病程,而不是受到過度侵入性的治療,這些想法,我們都可以大方說出來。


這個時候,溝通就是一種溫柔的力量。讓我們不再只是「送醫」,而是參與每一個選擇的過程。最終,病人不是只是醫療決策中的數字,而是我們用心呵護的至親。


結語


照護病人是需要勇氣的,而送不送醫的抉擇更需要一顆清晰而平靜的心。遇到情況時,請先試著和居家護理師聯繫,讓他們的專業來協助你的判斷;而在束手無策時,也別害怕坦然送醫,因為這就是愛的責任之一。抵達醫院後,記得與醫生充分溝通,讓病人在每一個醫療選擇中都被真誠地尊重與善待。


我們無法保證每一個決定都萬無一失,但在每一個時刻用心去做,就已經是對家人最好的守護。

我們的網站專注於提供高齡照護、社區居家醫療與安寧照護服務,致力於為長者及其家屬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支持。我們的專業團隊提供個人化的照護方案,從日常健康管理到終末期的安寧照護,讓每位長者都能在熟悉的環境中安心享受晚年。了解更多資訊,請瀏覽我們的網站,與我們一起守護長者的健康與生活品質。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篇文章,是寫給所有面對著「無法回答的問題」卻依然願意聆聽的人。或許我們無法替他們的痛苦找到理由,無法替他們的迷惘給出方向,但我們可以給他們一個溫暖的陪伴,讓他們知道,即使在生命的黑暗角落裡,也有一個人能夠在旁邊,靜靜地守護著他們。
在居家醫療中,家屬的陪伴對患者的支持至關重要。這篇文章探討了家屬面對長期照護時的情感挑戰,以及如何在困難時期給予患者無言的支持。重點在於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並認識到陪伴的力量,讓患者知道他並不孤單。最終,支持不在於解決問題,而是在於共同經歷這段旅程。這是對所有默默奉獻的家屬的一封信。
無齡生活強調不因年齡受限的自在人生,追求健康、活力和心靈滿足。本文探討了無齡生活的四大關鍵:慢性病控制、持續運動、均衡營養和積極社交,幫助讀者在年齡增長中保持自我活力與快樂,真正享受生活。
居家醫療中的營養管理和健康生活方式對患者的康復至關重要。本文介紹了如何通過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和心理健康維護來提升慢性病患者或術後康復者的生活品質,並強調了家屬和護理人員在此過程中的關鍵角色。
居家醫療為患者提供了在家中接受專業醫療服務的便利,尤其適合慢性病患者和高齡長者。文章探討了居家醫療的多項好處,如更舒適的環境、個性化照護及家屬參與,同時也提及其面臨的挑戰,如醫療資源限制和緊急應對能力不足。
居家醫療能大幅改善慢性病患者的生活品質,透過個人化健康管理、減少就診壓力以及早期干預,有效提升患者的健康狀況。這篇文章探討居家醫療如何讓患者在家中獲得持續的醫療照護,改善身心健康,同時讓家屬參與其中。
這篇文章,是寫給所有面對著「無法回答的問題」卻依然願意聆聽的人。或許我們無法替他們的痛苦找到理由,無法替他們的迷惘給出方向,但我們可以給他們一個溫暖的陪伴,讓他們知道,即使在生命的黑暗角落裡,也有一個人能夠在旁邊,靜靜地守護著他們。
在居家醫療中,家屬的陪伴對患者的支持至關重要。這篇文章探討了家屬面對長期照護時的情感挑戰,以及如何在困難時期給予患者無言的支持。重點在於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並認識到陪伴的力量,讓患者知道他並不孤單。最終,支持不在於解決問題,而是在於共同經歷這段旅程。這是對所有默默奉獻的家屬的一封信。
無齡生活強調不因年齡受限的自在人生,追求健康、活力和心靈滿足。本文探討了無齡生活的四大關鍵:慢性病控制、持續運動、均衡營養和積極社交,幫助讀者在年齡增長中保持自我活力與快樂,真正享受生活。
居家醫療中的營養管理和健康生活方式對患者的康復至關重要。本文介紹了如何通過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和心理健康維護來提升慢性病患者或術後康復者的生活品質,並強調了家屬和護理人員在此過程中的關鍵角色。
居家醫療為患者提供了在家中接受專業醫療服務的便利,尤其適合慢性病患者和高齡長者。文章探討了居家醫療的多項好處,如更舒適的環境、個性化照護及家屬參與,同時也提及其面臨的挑戰,如醫療資源限制和緊急應對能力不足。
居家醫療能大幅改善慢性病患者的生活品質,透過個人化健康管理、減少就診壓力以及早期干預,有效提升患者的健康狀況。這篇文章探討居家醫療如何讓患者在家中獲得持續的醫療照護,改善身心健康,同時讓家屬參與其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在醫院陪病的頭幾天,家裡醫院來回奔波,倒也沒時間多想。待得家人出院狀況穩定,終於安靜下來獨處,反而胡思亂想起來,念頭紛紛擾擾,半刻不得停。 如果有後遺症怎麼辦?如果當時怎麼樣會怎麼辦?如果未來怎麼樣會…….??? 我不知道我在煩躁些什麼,現在想來,這也許是「後怕」,靜下來了,壓抑住的驚慌
Thumbnail
加護病房會客時間是有限制的,家屬們可以在這段時間裡與病人見面,但要注意不要打擾病人休息。文章中述說了一位阿嬤在會客時間探望她昏迷的老伴的場景,讓人深感傷感與陪伴的重要性。
Thumbnail
看來是年紀有到了,慢慢開始會遇到,家人因為健康需要動手術的情況了,在陪同住院的這幾天,想到一些可以記錄自己在住院前準備了什麼,幫助需要去住院的夥伴提供準備項目以及我自己在這段時間體悟的人生感受。
Thumbnail
帶動病人和家屬說出內心話的解釋模式,有助於醫師正視病人的觀點,以此組織臨床醫療的對策。而醫師將自己的解釋模式清楚地傳達給病人了解,相對也有助於病人、家屬對於什麼時候要開始治療,要找哪些醫師治療,進行怎樣的治療,成本效益大概如何,作出比較實用的判斷。
Thumbnail
當我們所身邊愛的人正在接受病痛折磨,而我們卻無能為力,是很痛苦的一件事 除夕前官方帳號收到一則預約,主述是家中母親近來情緒不穩定,但受限媽媽的狀況不喜歡有人站在身旁,以及自己只上過靈氣初階,因此而來預約。 無論是在靈氣教學或是我在從事靈氣個案工作時,一樣會個案從基本資料、行為觀察、問題史、疾病醫
Thumbnail
關於急診給民眾一個概念就是我所有的問題都可以在急診找到答案,這算是我的續集論壇風雲,所以我文章不時在提醒這件事情,急診並不是萬能,尤其在偏鄉的醫療急診,簡單說只要不是醫學中心,其實很多患者的狀況我們常常無法處理,甚至要轉院等情況就會發生。
說來慚愧 父親生病住院時 我因為白天要上學 放學後還要打工或是去約會 所以能去醫院看望父親的時間與次數 遠不如兩個已經出社會的弟弟和母親..... 記得某次父親化療住院結束 正準備出院時 突然跟母親說 雙腿使不上力..... 後經過醫生檢查 原來是癌細胞壓迫到神經 導致下身癱瘓
Thumbnail
在照顧病人時發現病症變化時,需要好好溝通家屬,提醒家屬及時帶病人去看醫生,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合作與溝通是保障病人健康的重要因素。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在醫院陪病的頭幾天,家裡醫院來回奔波,倒也沒時間多想。待得家人出院狀況穩定,終於安靜下來獨處,反而胡思亂想起來,念頭紛紛擾擾,半刻不得停。 如果有後遺症怎麼辦?如果當時怎麼樣會怎麼辦?如果未來怎麼樣會…….??? 我不知道我在煩躁些什麼,現在想來,這也許是「後怕」,靜下來了,壓抑住的驚慌
Thumbnail
加護病房會客時間是有限制的,家屬們可以在這段時間裡與病人見面,但要注意不要打擾病人休息。文章中述說了一位阿嬤在會客時間探望她昏迷的老伴的場景,讓人深感傷感與陪伴的重要性。
Thumbnail
看來是年紀有到了,慢慢開始會遇到,家人因為健康需要動手術的情況了,在陪同住院的這幾天,想到一些可以記錄自己在住院前準備了什麼,幫助需要去住院的夥伴提供準備項目以及我自己在這段時間體悟的人生感受。
Thumbnail
帶動病人和家屬說出內心話的解釋模式,有助於醫師正視病人的觀點,以此組織臨床醫療的對策。而醫師將自己的解釋模式清楚地傳達給病人了解,相對也有助於病人、家屬對於什麼時候要開始治療,要找哪些醫師治療,進行怎樣的治療,成本效益大概如何,作出比較實用的判斷。
Thumbnail
當我們所身邊愛的人正在接受病痛折磨,而我們卻無能為力,是很痛苦的一件事 除夕前官方帳號收到一則預約,主述是家中母親近來情緒不穩定,但受限媽媽的狀況不喜歡有人站在身旁,以及自己只上過靈氣初階,因此而來預約。 無論是在靈氣教學或是我在從事靈氣個案工作時,一樣會個案從基本資料、行為觀察、問題史、疾病醫
Thumbnail
關於急診給民眾一個概念就是我所有的問題都可以在急診找到答案,這算是我的續集論壇風雲,所以我文章不時在提醒這件事情,急診並不是萬能,尤其在偏鄉的醫療急診,簡單說只要不是醫學中心,其實很多患者的狀況我們常常無法處理,甚至要轉院等情況就會發生。
說來慚愧 父親生病住院時 我因為白天要上學 放學後還要打工或是去約會 所以能去醫院看望父親的時間與次數 遠不如兩個已經出社會的弟弟和母親..... 記得某次父親化療住院結束 正準備出院時 突然跟母親說 雙腿使不上力..... 後經過醫生檢查 原來是癌細胞壓迫到神經 導致下身癱瘓
Thumbnail
在照顧病人時發現病症變化時,需要好好溝通家屬,提醒家屬及時帶病人去看醫生,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合作與溝通是保障病人健康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