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醫療札記| 像個醫生

更新 發佈閱讀 1 分鐘

(草稿創作於2016年1月)

開始從事居家訪視的業務,讓我重新覺得像個醫者。


同行的護理師拎著大包小包,開車載我穿梭在台南複雜的小巷弄裡,找到案家,巡視病患狀況、更換管路、審視藥物和重整。

「大部分的案家都是悲慘的情況。」這是我前幾次家訪完,告訴枕邊人最直接的心得。

臥床、插鼻胃管、沒有意識、虛弱、多重藥物、抽痰管、尿布、語言不通的外籍看護、疲累的家人。

把這些字在腦海裡組合成一個畫面,讓你覺得? 

有很多同情、同理,更多是改變不了現狀的無奈。


今天訪視的阿金大叔難得是清醒的,多次中風後,手腳功能愈來愈差,講話和吞嚥也受影響,出院後身上多了鼻胃管,身旁多了瑪莉亞。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他,他在我們面前哭了。

哭的是病再也好不起來、哭的是酒肉朋友不再關心他的孤獨、哭的是身體不再屬於自己,失去自由也失去尊嚴的無助。

大家都說健康最重要,那麼,當健康失去了的時候,該怎麼辦? 

太太說病人放棄了復健,連動動僅存功能的左手都不肯。

太太說病人受到了太大打擊,即使4-5年過去了,他依然走不出來。

「換做是我也沒辦法接受啊,要怎麼面對,就是不會好啊~」太太說的話我覺得比檯面上的政治人物都還要中肯。

人生是從 無 –> 無 的過程,假如是這樣,現在所做的一切努力有什麼意義? 

「我不會好了…對不對? 」 我沒有辦法回答病人的問題。

我選擇握著他的手,告訴他,也許這不會好了,但是我們可以一起想辦法讓你更舒服些,我們都在努力,所以你也不要放棄。

阿金大叔的啜泣慢慢停了下來,我告訴他在家可以做的復健動作,能夠減緩關節的僵硬,改善他的活動功能,功能進步了,他會更有信心。

居家醫療,讓我重新思考,醫者的角色和定位,對於不會好的病,我們能做什麼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醫療和醫療以外的事
11會員
109內容數
這裡有行醫路上的【醫療小故事】;經過整理的各類【醫學知識、衛教、筆記】;還有醫療以外的學習心得及【自我成長】。
2025/05/05
這是一個悲傷和無奈的故事,以此紀念,每一位在疾病與家庭中辛苦掙扎的患者,祝福他們。
2025/05/05
這是一個悲傷和無奈的故事,以此紀念,每一位在疾病與家庭中辛苦掙扎的患者,祝福他們。
2025/04/07
醫療行為,是專業服務? 還是商業交易? 全民健保,是保險? 還是福利? 對於醫療資源使用的期待、合理性,與其背後的時間、知識、經驗成本為何? 你的看法呢?
Thumbnail
2025/04/07
醫療行為,是專業服務? 還是商業交易? 全民健保,是保險? 還是福利? 對於醫療資源使用的期待、合理性,與其背後的時間、知識、經驗成本為何? 你的看法呢?
Thumbnail
2025/03/31
80多歲的曾老太太罹患重度失智症,由兩個兒子輪流照顧,照護理念卻大相逕庭。鼻胃管倒底要不要放? 家人分歧,醫護難為。如何生死兩相安? 我們需要更多對於生死議題的思考及準備。
Thumbnail
2025/03/31
80多歲的曾老太太罹患重度失智症,由兩個兒子輪流照顧,照護理念卻大相逕庭。鼻胃管倒底要不要放? 家人分歧,醫護難為。如何生死兩相安? 我們需要更多對於生死議題的思考及準備。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