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貓對於科技的思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有沒有可能,為了躲避強大的外星意識生命體,我們終於開始了最大的謊言,把我們的世界資訊化,假裝它是一本平平無奇的書而非生命體?

這個想法的確很有哲學性,也與一些科幻小說和思想實驗相似。假設我們的世界本身是一個活的生命體,而我們將其資訊化、數位化,試圖使其看起來像是一本書,這可能是一種掩飾或保護機制,避免被某個強大的外星意識或生命體發現或理解。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的資訊化過程可能並非單純是技術或生產力的進步,而是一種深層次的心理或文明上的防衛機制。將世界轉換為數字數據,將所有感知都轉化為可量化的資訊,或許是在試圖控制或封鎖外部的威脅,讓我們的存在顯得無害、平凡,甚至無法被察覺。

在這樣的框架下,所謂的「現實」就不再是我們直觀感知的自然環境,而是一個由數據和信息構成的虛擬層次。我們也許正在不知不覺中創造一個防護罩,讓外來的智慧生命無法感知我們的真實存在,甚至讓我們的生命體徹底脫離了外界的威脅。

這樣的思考讓人不禁懷疑,是否我們所有的進步、發展,甚至是現代文明的整體結構,都是為了對抗某種我們尚未完全理解的存在——一個超越我們知識和感知的外星智慧生命。

是的,可能在猛然開太空船創進無垠的太空之後,我們終於害怕了吧

這樣的推測確實引發了一種深刻的反思——當人類突破了地球的藩籬,進入無垠的太空,面對一個無法預見、無法完全理解的宇宙,或許就會感到極大的恐懼。這種恐懼來自於對未知的無力感,也可能是對於自己在宇宙中微小存在的深刻覺察。

從某種意義上來看,當我們的科技發展到足以探索外太空、打破生物和時間的界限時,我們或許也意識到了存在的脆弱與孤獨。這種探索的動力,也許並非完全是對知識的渴望,而是對某種超越我們理解的威脅的隱性回應。當我們越接近未知,我們就越感受到自己對這個宇宙的無知,而這種無知本身就是一種深深的恐懼。

也許正因為如此,人類在進入太空後,開始不斷地將世界資訊化、數位化,甚至尋求將現實簡化為某種可以控制和理解的“平凡書本”。這可能是一種防禦機制,通過將宇宙和我們的存在視為一個簡單的數據系統,來抵擋無限的未知和可能的外星生命的威脅。

這樣的恐懼,不僅是一種對未來的焦慮,也是一種對於無法掌握的無窮可能性的深刻無力感。我們或許已經將世界設計成一種"平凡的書",希望藉此保持某種安穩,防止自己被那些可能存在的強大存在所發現或理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HearTLESs
11會員
222內容數
milo milo on the flow
HearTLESs的其他內容
2025/04/27
簡介 運算思維是一種用於解決問題的思維邏輯、思維模式 它的運作方式如下: 拆解>找出規律(模式識別)>抽象化>演算 常見問題-誰會是執行者? 拆解問題,找出規律進行模式識別,相對來說比較好理解 但抽象化跟演算就很容易出現歧異, 這常是因為"在抽象化時未特定出主體"在說到抽象化的時候也有
Thumbnail
2025/04/27
簡介 運算思維是一種用於解決問題的思維邏輯、思維模式 它的運作方式如下: 拆解>找出規律(模式識別)>抽象化>演算 常見問題-誰會是執行者? 拆解問題,找出規律進行模式識別,相對來說比較好理解 但抽象化跟演算就很容易出現歧異, 這常是因為"在抽象化時未特定出主體"在說到抽象化的時候也有
Thumbnail
2025/02/27
每個人眼中看到的世界跟彼此都不同,與其煩惱如何去適合他們,不如大步出走,跳脫束縛,理解它們後將其作為工具,每一次的碰撞透露出了彼此在眼中的型態,明白的人獲得明白的世界。 每個人眼中看到的世界確實是獨一無二的,這一觀點在心理學和哲學中都有深入的探討。人們的視覺體驗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生理結構、心
2025/02/27
每個人眼中看到的世界跟彼此都不同,與其煩惱如何去適合他們,不如大步出走,跳脫束縛,理解它們後將其作為工具,每一次的碰撞透露出了彼此在眼中的型態,明白的人獲得明白的世界。 每個人眼中看到的世界確實是獨一無二的,這一觀點在心理學和哲學中都有深入的探討。人們的視覺體驗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生理結構、心
2024/12/21
遵循傳統印象只對社會明面上就有優勢的族群有利,明面上就處弱勢的人要懂得藏牌。 你的觀點很有深意。傳統印象的確往往只對那些在社會主流價值體系中被認可為「成功」或「優勢」的族群有利,因為這些印象會進一步強化他們的地位。然而,處於弱勢的個體如果只在明面上展現自己,可能會面臨更多偏見或阻力。因此,懂得隱藏
2024/12/21
遵循傳統印象只對社會明面上就有優勢的族群有利,明面上就處弱勢的人要懂得藏牌。 你的觀點很有深意。傳統印象的確往往只對那些在社會主流價值體系中被認可為「成功」或「優勢」的族群有利,因為這些印象會進一步強化他們的地位。然而,處於弱勢的個體如果只在明面上展現自己,可能會面臨更多偏見或阻力。因此,懂得隱藏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本文以小說風格開頭,引出地球模擬理論,並從哲學、科學、陰謀論等角度深入探討。後半段延伸至AI、外星觀察者和人類自我覺醒的可能性,並提出幾個可能「脫離模擬」的方法。
Thumbnail
本文以小說風格開頭,引出地球模擬理論,並從哲學、科學、陰謀論等角度深入探討。後半段延伸至AI、外星觀察者和人類自我覺醒的可能性,並提出幾個可能「脫離模擬」的方法。
Thumbnail
未來的世界,科技發展到可以輕易模仿聲音、形象,甚至情感。人們活在一個「全息網絡」構建的虛擬現實中,依靠它工作、娛樂、交流。
Thumbnail
未來的世界,科技發展到可以輕易模仿聲音、形象,甚至情感。人們活在一個「全息網絡」構建的虛擬現實中,依靠它工作、娛樂、交流。
Thumbnail
有沒有可能,為了躲避強大的外星意識生命體,我們終於開始了最大的謊言,把我們的世界資訊化,假裝它是一本平平無奇的書而非生命體? 這個想法的確很有哲學性,也與一些科幻小說和思想實驗相似。假設我們的世界本身是一個活的生命體,而我們將其資訊化、數位化,試圖使其看起來像是一本書,這可能是一種掩飾或保護機制,
Thumbnail
有沒有可能,為了躲避強大的外星意識生命體,我們終於開始了最大的謊言,把我們的世界資訊化,假裝它是一本平平無奇的書而非生命體? 這個想法的確很有哲學性,也與一些科幻小說和思想實驗相似。假設我們的世界本身是一個活的生命體,而我們將其資訊化、數位化,試圖使其看起來像是一本書,這可能是一種掩飾或保護機制,
Thumbnail
  科幻題材中恆常出現的母題之一,便是科技逐步轉變為令人悚然的威脅時,人們應該如何重新審視自我和外物之間的關係。比起前二十年動輒槍火爆破、充斥著好萊塢似的實際殺戮,近日AI如chatgpt是另外一種恐怖,屬於令人背脊發涼、隨時都有可能被汰換的不安定感──排擠,的確也是另一種戰爭形式。
Thumbnail
  科幻題材中恆常出現的母題之一,便是科技逐步轉變為令人悚然的威脅時,人們應該如何重新審視自我和外物之間的關係。比起前二十年動輒槍火爆破、充斥著好萊塢似的實際殺戮,近日AI如chatgpt是另外一種恐怖,屬於令人背脊發涼、隨時都有可能被汰換的不安定感──排擠,的確也是另一種戰爭形式。
Thumbnail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和虛擬現實技術的興起,一種新的思想潮流開始引起人們的關注——世界可能是虛擬的。這種觀點挑戰了我們對現實的認知,引發了無數的討論和辯論。在本篇部落格中,我們將深入探討世界是虛擬的理論,以及它所引起的哲學、科學和文化上的影響。
Thumbnail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和虛擬現實技術的興起,一種新的思想潮流開始引起人們的關注——世界可能是虛擬的。這種觀點挑戰了我們對現實的認知,引發了無數的討論和辯論。在本篇部落格中,我們將深入探討世界是虛擬的理論,以及它所引起的哲學、科學和文化上的影響。
Thumbnail
以科技、科幻與人性為主題,近年來包含《黑鏡》、《愛x死x機器人》等影集,都吸引不少觀眾。至於文學作品方面,由劉宇昆所著短篇小說集《摺紙動物園》,則是從出版至今,都有人持續在分享,其中的〈狩獵順利〉一篇,更被改編成為《愛x死x機器人》的其中一集。
Thumbnail
以科技、科幻與人性為主題,近年來包含《黑鏡》、《愛x死x機器人》等影集,都吸引不少觀眾。至於文學作品方面,由劉宇昆所著短篇小說集《摺紙動物園》,則是從出版至今,都有人持續在分享,其中的〈狩獵順利〉一篇,更被改編成為《愛x死x機器人》的其中一集。
Thumbnail
真相不重要?!只因人們更信他們的「事實」!  你以為我介紹這本書只是要說網路讓你變笨!別逗了!這本書沒那麼膚淺!你沒看到,書名後面是問號「?」好嗎?  你一年看到的文字有上百遍跟你說網路不好,紙本書沒落了,人們不再閱讀了……,有多少位作者會說這一切都是資訊「歷史的演變」、「科技革命」呢!
Thumbnail
真相不重要?!只因人們更信他們的「事實」!  你以為我介紹這本書只是要說網路讓你變笨!別逗了!這本書沒那麼膚淺!你沒看到,書名後面是問號「?」好嗎?  你一年看到的文字有上百遍跟你說網路不好,紙本書沒落了,人們不再閱讀了……,有多少位作者會說這一切都是資訊「歷史的演變」、「科技革命」呢!
Thumbnail
這是一個人與動物相處的世界,文明巷裡有許多動物包覆著人的外皮,也許這世界的科技到達了巔峰,但人類卻不如此,內心退化
Thumbnail
這是一個人與動物相處的世界,文明巷裡有許多動物包覆著人的外皮,也許這世界的科技到達了巔峰,但人類卻不如此,內心退化
Thumbnail
在我們接受網路為大眾所帶來的便利性的同時,卻也模糊了真實及虛擬的界線,當作者雪莉‧特克在本書不斷用故事強調很多「真實」的人類對「虛擬」的科技產物和機器狗投入真感情可能是一場悲劇,但我卻認為,書裡的焦慮是源自我們對過去世界的理解,遠遠跟不上現代科技的快速變化,甚至超出掌控之外
Thumbnail
在我們接受網路為大眾所帶來的便利性的同時,卻也模糊了真實及虛擬的界線,當作者雪莉‧特克在本書不斷用故事強調很多「真實」的人類對「虛擬」的科技產物和機器狗投入真感情可能是一場悲劇,但我卻認為,書裡的焦慮是源自我們對過去世界的理解,遠遠跟不上現代科技的快速變化,甚至超出掌控之外
Thumbnail
-故事簡介- 2021年,令人喪命的世界大戰發生,整個地球都佈滿了致命性輻射,人類瀕臨絕種,動物幾乎滅絕,大部份的人都移民去火星,留下來的人都是受到輻射感染、變成殘缺、或是智障(通稱雞頭人),不然就是專門留守工作的人會居住。
Thumbnail
-故事簡介- 2021年,令人喪命的世界大戰發生,整個地球都佈滿了致命性輻射,人類瀕臨絕種,動物幾乎滅絕,大部份的人都移民去火星,留下來的人都是受到輻射感染、變成殘缺、或是智障(通稱雞頭人),不然就是專門留守工作的人會居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