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死亡研究所》:在動物的告別式上學會說再見

lemon li-avatar-img
發佈於檸檬工具書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這本書的日文書名是

《せつない!いきものの死に方図鑑》,

不懂日文的我估狗了一下,

可能是「好心痛的生物死亡圖鑑」,

以感性的「好心痛」道出對生命消逝的惋惜。

充滿情感的驚嘆,配上理性的「圖鑑」一詞,

完美呈現日本文化中對生死議題既感性又克制的特殊美學。


raw-image

當它來到臺灣,

改以《生物死亡研究所》與讀者相遇,

這個更具學術感的名字,

則暗示了一種系統化理解死亡的嘗試。


兩個書名都試圖讓「死亡」這個嚴肅的主題變得平易近人,

只是選擇了不同的方式——

一個以情感為橋樑,一個以知識為階梯。


🐧臺灣版的封面選擇了不那麼悲傷的基調:

溫暖的淡綠色背景上,

變色龍、螢火蟲、企鵝和其他動物們,

彷彿正在進行一場看似嚴肅卻充滿童趣的「死亡研究」。

這些擬人化的小動物,

臉上帶著生動又無奈的表情,

似乎在說:「嘿,死亡沒那麼可怕,

這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呢!」


🦓而日本原版封面則採取了截然不同的美學,

大地色調的封面上,

雞、魚、螞蟻、斑馬以最自然的姿態各自佔據一隅,

一輛運載活體動物的卡車若隱若現,

暗示著人類活動與動物生命之間微妙而複雜的關係。


raw-image

兩個版本的封面,

像是詮釋同一首詩的兩種韻律:

一個選擇用歡快的節奏,

一個則用沉穩的步調。

但無論是哪種表達,

都在試圖打開一扇認識死亡的窗——

而這扇窗,恰恰通向生命最深層的理解。


這本書最迷人之處,

在於它不以冰冷的科學數據來談論死亡,

而是用一個個動人的生命故事,

讓我們看見死亡在自然界中扮演的角色。


🐘大象會用象鼻輕撫死去同伴的軀體,

烏鴉會為逝去的夥伴守靈,

而蜜蜂更會為了群體的生存,

毫不猶豫的獻出生命。

這些故事告訴我們,死亡不是生命的對立面,

而是生命交響曲中不可或缺的音符。


當我們得知蜉蝣的成蟲生命只有短短數小時,

第一個反應可能是惋惜。

但這本書卻告訴我們:

在那轉瞬即逝的時光裡,

蜉蝣完成了牠們的生命使命——繁衍下一代。

相比之下,人類擁有更長的壽命,

但我們是否真的活得更有意義?


書中提到的哈氏蠼螋母親,

會將自己的身體作為初生幼蟲的第一餐。

這種極致的母愛犧牲,

在我們眼中或許顯得殘酷,

但在自然界中,

這是再平常不過的生命傳遞方式。

死亡,在這裡成為了新生命的養分和禮物。


🙏這本書在描述生物的死亡方式時,

並非在進行某種獵奇的展示,

而是在展示一個更宏大的生態真相:

在自然界中,

每一次死亡都是物質和能量循環的一環。

當一片葉子落下,當一隻動物停止呼吸,

分解者就開始了他們的工作,

將死去的生命轉化為新的養分,

滋養土地,孕育新的生命。


這種循環往復的過程,

不正是大自然最美的詩篇嗎?

每一個生命都是這首詩中的一個意象,

而死亡,則是這些意象之間優雅的轉場。


🐔當書中提到實驗室裡的小鼠、

養殖場中的雞時,

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

人類的發展往往建立在其他生命的犧牲之上。

但這本書並非譴責這種現象,

而是試圖喚起我們的覺知:

在追求進步的同時,如何保持對生命的敬意?


🐬在描述大象守靈、

海豚護送死去幼崽的行為時,

書中展現了這些動物對死亡的情感反應。

這些故事讓我們明白,

人類並非唯一會對死亡產生情感的物種。

或許,我們對死亡的恐懼和悲傷,

正是源於我們與其他生命共享的那份深層連結。


raw-image

這本書最終告訴我們的,

或許是這樣一個真相:

死亡之所以令人恐懼,

不是因為它代表終結,

而是因為我們還沒有學會如何看待它。


當我們透過這本書的視角,

看見死亡在自然界中扮演的角色時,

或許就能明白:死亡不是生命的對立面,

而是讓生命更有意義的存在。


🐜就像書中描述的那些生命故事:

蜉蝣的短暫綻放、大象的深情哀悼,

螞蟻的無私奉獻,

每個生命都用自己的方式演繹著存在的意義,

而死亡,正是讓這些故事更加動人的關鍵章節。


🙏在這個常常迴避死亡話題的時代,

這本書用最優雅溫柔的態度告訴我們:

理解死亡,才能更好地把握生命;

面對死亡,才能活出生命的璀璨。


這不僅是一本談論死亡的書,

更是一場與生命對話的溫柔邀請。





《生物死亡研究所》

作者|今泉忠明 

繪者|下間文惠 

譯者|劉子韻

出版|時報出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檸檬的家
65會員
408內容數
繪本,顧名思義就是圖畫佔比較大的書籍。常有人說,繪本是給孩子看的,而我認為繪本沒有年齡的限制,它只是眾多書籍類型中的一類。字數越少的書籍,想要傳遞訊息越不容易。所以。我想在這個專題中介紹我喜歡的繪本,和所有人分享。
檸檬的家的其他內容
2025/04/01
💛這本書是給我自己的一帖藥, 隨時可以服用的那一種。  封面上的女孩輕盈漂浮在水面上, 像是被藍色的海水擁抱, 也像是任由自己隨波逐流。 那種靜謐的姿態,彷彿在告訴我: 「這樣的你,也是被需要的。」   💛書名《這個世界需要敏感的你》, 是在用一種溫柔
Thumbnail
2025/04/01
💛這本書是給我自己的一帖藥, 隨時可以服用的那一種。  封面上的女孩輕盈漂浮在水面上, 像是被藍色的海水擁抱, 也像是任由自己隨波逐流。 那種靜謐的姿態,彷彿在告訴我: 「這樣的你,也是被需要的。」   💛書名《這個世界需要敏感的你》, 是在用一種溫柔
Thumbnail
2025/03/19
🤖今天聊的這本書,乍看書名, 可能會以為這是一本給孩子看的科普書。 事實上,我覺得這是本10歲以上都該看的書。 🤖從封面開始,就流露出一股親切感。 彷彿在對讀者招手: 「來吧,AI是你生活的一部分。」 一座城鎮遍布著 AI 的身影: 自動駕駛車輛、機器人商店員、智慧
Thumbnail
2025/03/19
🤖今天聊的這本書,乍看書名, 可能會以為這是一本給孩子看的科普書。 事實上,我覺得這是本10歲以上都該看的書。 🤖從封面開始,就流露出一股親切感。 彷彿在對讀者招手: 「來吧,AI是你生活的一部分。」 一座城鎮遍布著 AI 的身影: 自動駕駛車輛、機器人商店員、智慧
Thumbnail
2025/03/18
💛一直喜歡大米,她有著白煮蛋般的感覺, 純白的善良占多數,嫩黃的內裡占一部分, 這得是認識一陣子的粉絲才能說出來的。 當大米有了新書,我根本不知道內容, 就無腦購入了(這樣才會有簽名啊!) 讀完後,我覺得這本書像是: 一場對人生的整理、一場對自己的審視,
Thumbnail
2025/03/18
💛一直喜歡大米,她有著白煮蛋般的感覺, 純白的善良占多數,嫩黃的內裡占一部分, 這得是認識一陣子的粉絲才能說出來的。 當大米有了新書,我根本不知道內容, 就無腦購入了(這樣才會有簽名啊!) 讀完後,我覺得這本書像是: 一場對人生的整理、一場對自己的審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當大象流淚時》讀後感:探討動物的情感世界,反思人類與動物的關係。此書以科學的角度探討動物的情感,並非僅止於科學論述,更包含了人文關懷。
Thumbnail
《當大象流淚時》讀後感:探討動物的情感世界,反思人類與動物的關係。此書以科學的角度探討動物的情感,並非僅止於科學論述,更包含了人文關懷。
Thumbnail
本文探討日本文化中對生死的獨特理解,尤其是生命的美與瞬息萬變的哲學。文章中提及著名作家杏林子的歷程與選擇,探討安樂死的議題及其深層意義。引發對於生命存在價值的思考,鼓勵在困難中堅持與努力活著。透過這些故事與哲學,讀者將重新審視生死的關係以及自我價值的實現。期望以文字療癒心靈,反思生命的意義。
Thumbnail
本文探討日本文化中對生死的獨特理解,尤其是生命的美與瞬息萬變的哲學。文章中提及著名作家杏林子的歷程與選擇,探討安樂死的議題及其深層意義。引發對於生命存在價值的思考,鼓勵在困難中堅持與努力活著。透過這些故事與哲學,讀者將重新審視生死的關係以及自我價值的實現。期望以文字療癒心靈,反思生命的意義。
Thumbnail
最近的觀影經驗,一籮筐是關於死亡。 死後,仍然活著的至親是怎麼活著的。 死後,旁人是怎麼評論的。 死後,生者藉由你的死,來習得什麼。 對,自身的死亡,人生的結局,不單是以句點結尾。 因為,死者會變成課程。 如今這個社會依舊避諱談論死亡嗎? 大概是吧? 大概。 不把「死亡」作為標題,而是稱呼這
Thumbnail
最近的觀影經驗,一籮筐是關於死亡。 死後,仍然活著的至親是怎麼活著的。 死後,旁人是怎麼評論的。 死後,生者藉由你的死,來習得什麼。 對,自身的死亡,人生的結局,不單是以句點結尾。 因為,死者會變成課程。 如今這個社會依舊避諱談論死亡嗎? 大概是吧? 大概。 不把「死亡」作為標題,而是稱呼這
Thumbnail
🙏這本書的日文書名是 《せつない!いきものの死に方図鑑》, 不懂日文的我估狗了一下, 可能是「好心痛的生物死亡圖鑑」, 以感性的「好心痛」道出對生命消逝的惋惜。 充滿情感的驚嘆,配上理性的「圖鑑」一詞, 完美呈現日本文化中對生死議題既感性又克制的特殊美學。 當它來
Thumbnail
🙏這本書的日文書名是 《せつない!いきものの死に方図鑑》, 不懂日文的我估狗了一下, 可能是「好心痛的生物死亡圖鑑」, 以感性的「好心痛」道出對生命消逝的惋惜。 充滿情感的驚嘆,配上理性的「圖鑑」一詞, 完美呈現日本文化中對生死議題既感性又克制的特殊美學。 當它來
Thumbnail
日本書店員票選「讀了必哭的書」TOP 1 ——太聳動的副標題!?
Thumbnail
日本書店員票選「讀了必哭的書」TOP 1 ——太聳動的副標題!?
Thumbnail
三本與人生整理、遺物處理和死亡意義相關的書籍,分別來自臺灣、韓國和日本。透過不同文化背景,作者探討死亡的啟發,以及對遺物整理的情感和經濟價值的不同看法。文章強調,死亡不僅是生命的終結,更是對生者的一種啟迪,透過整理亡者的遺物,我們能夠學會生命的珍貴與脆弱。讓讀者反思生與死之間的微妙關係。
Thumbnail
三本與人生整理、遺物處理和死亡意義相關的書籍,分別來自臺灣、韓國和日本。透過不同文化背景,作者探討死亡的啟發,以及對遺物整理的情感和經濟價值的不同看法。文章強調,死亡不僅是生命的終結,更是對生者的一種啟迪,透過整理亡者的遺物,我們能夠學會生命的珍貴與脆弱。讓讀者反思生與死之間的微妙關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