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白的善良占多數,嫩黃的內裡占一部分,
這得是認識一陣子的粉絲才能說出來的。
當大米有了新書,我根本不知道內容,
就無腦購入了(這樣才會有簽名啊!)
讀完後,我覺得這本書像是:
一場對人生的整理、一場對自己的審視,
甚至是一場釋放。
正式進入文章:
💛握不住的愛
我們拼命想得到的愛,卻從來沒握在手裡
每個人這輩子最早學會的事,
或許就是如何「爭取」愛。
我從小努力想要討好父母,
想讓他們看見、想讓他們滿意、
想讓他們為我驕傲。
但長大後的我裡,帶著「不被偏愛」的遺憾,
似乎我永遠都站在門外,隔著一道透明的牆,
看著父母對另一個孩子展現毫不吝嗇的愛,
卻怎麼也輪不到自己。
大米的書裡,有太多這樣的細節。
她筆下的家庭,充滿了重男輕女的痕跡,
父親的偏愛明顯得讓人難以忽視,
而她只能用「努力」來換取存在感。
但後來才發現,有些愛,
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分給你,
不是你不夠好,
而是自己不是那個「被選中的人」。
這句話,說起來很殘忍,
但如果曾經在成長過程中,
為了得到父母的一句肯定而戰戰兢兢,
你一定能懂,並且點頭如搗蒜。
怎麼辦呢?
該繼續迎合、繼續等待,還是該學會放下?
就像大米寫的:
「偏心是人性一道無解的習題。」
我們無法選擇父母,但我們可以選擇,
不讓這段遺憾,定義自己的一生。
💛放下後才能成就自己
我一直想當個「孝順」的孩子,
因為這是社會和爸媽給我們的框架——
「孝順」才是對的,要「孝」得先「順」。
但書裡讓我們看到,孝順這件事,
如果沒有界線,孝順會變成一種綑綁。
大米在書裡寫到,當她的父親生病後,
她選擇了承擔,甚至因此放下了自己的生活。
但她也知道,照顧病床上的家人,
沒有任何人能夠真正「準備好」,
那是一場身心俱疲的修行。
她寫出那些照顧者才懂的細節,
有些話你不能說,但心裡已經崩潰無數次。
有些情緒你不能發,但每一天都得過。
如果你正在經歷類似的處境,
那麼請記得:
愛家人沒有錯,
但你的愛,也應該給自己留一點空間。
愛不是無限供應,當你願意畫下界線,
才能真正長久愛下去。
長照這條路,是長跑,不是百米衝刺。
在這條路上,最需要被照顧的人,
其實也包含了自己。
💛世界不在公平軌道上運轉
如果說家庭讓我們學會「爭取」與「放下」,
那麼職場則是讓我們明白,
這世界的運作規則,
從來不是「公平」兩個字。
我們都曾以為,努力就會被看見,
認真就會被重視,付出就會有回報。
但這本書讓我們知道——
職場不是道德競技場,而是一場現實遊戲。
不管是這本書,還是大米之前的書,
都告訴我們:
你再怎麼拚命,公司沒有你一樣轉。
你再怎麼承擔,公司不會為你而改變。
你再怎麼為團隊著想,你的求救聲,
不一定有人聽得到。
大米寫自己的職場經驗時,從沒有粉飾太平,
她總是那麼直白的讓我知道:
「上班八小時是為了賺錢謀生,
下班後的時間才是人生。」
這些職場經驗,讓人瞬間清醒。
你可以繼續燃燒自己,換來一個短暫的掌聲,
但當你倒下,世界仍然會繼續運作。
那麼,這場職場遊戲,到底是誰贏了?
也許,贏的人不是那些拚命付出的工作狂,
而是那些懂得適時抽身、懂得保護自己的人。
因為他們才是真的擁有選擇權的人。
💛別想讓所有人滿意
我深刻知道自己是高敏人,
再加上自己有討好型人格。
我想讓父母滿意,
所以我逼自己變成他們想要的樣子;
我想讓公司滿意,
所以我拚命工作、做得比上司要求得多;
我想讓朋友滿意,
所以我壓抑自己,迎合所有人的需求。
但到頭來,我換來了什麼?
這真的是我想要的嗎?
有些愛,你等了一輩子,
但它從未來過,那你何苦再等?
有些事,你努力了一輩子,
但世界依舊不公平,那你何苦再爭?
有些人,你拼了命去珍惜,
但他從沒把你放在心上,那你何苦再留?
有時候,放下,不是因為輸了,
而是終於明白,有些東西,
不值得你繼續糾結下去。
當我們不再執著於讓父母滿意、
當我們再拚命討好職場、
當我們不再試圖成為「最懂事、
最善良、最不讓人失望」的人——
我們才會發現,
原來,這才是我們真正該活出的樣子。
不是世界欠你一個公平,
而是你欠自己一個不再糾結的自由。
這一生,我們拼命想要得到什麼,
最後才發現,能真正帶著走的,
只有那些我們願意放下的。
愛過、痛過、努力過,
但終究,人生不是拚輸贏,
而是找到屬於自己的步調,
然後,在某個時刻,能夠心安的說——
「這樣就好,這樣就足夠了。」
《人生就是一次次的得到與放下》
作者|黃大米
出版|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