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的這本書,乍看書名,
可能會以為這是一本給孩子看的科普書。事實上,我覺得這是本10歲以上都該看的書。

🤖從封面開始,就流露出一股親切感。
彷彿在對讀者招手:
「來吧,AI是你生活的一部分。」
一座城鎮遍布著 AI 的身影:
自動駕駛車輛、機器人商店員、智慧紅綠燈,
甚至連街角的貓咪,
都可能是 AI 訓練出來的模式辨識範例。
這不是未來,而是正在發生的現在。

大家發現了嗎?
當你在網路上搜尋一樣東西,
沒多久相關的廣告就會開始跟著你跑?
比如剛剛查了一次「貓咪飼料」,
過幾天社群平台、購物網站,
全都在推薦你貓罐頭和貓抓板。
這種「讀心術」般的精準推播,
來自於「大數據」的收集和分析,
而AI 的學習和預測能力,
非常依賴大數據,
換句話說,就是 AI 在學習你的喜好,
分析你的行為,
然後給你它認為最適合的建議。
🤖AI 不只是資料收集器,
它還會「適應」人們的行為模式。
例如,我每天習慣坐某個時段的公車,
手機會每天在該時段以前,
提醒我該打開「台北等公車」的APP,
AI 會根據我們的出行習慣。
這一切看似巧合,
實際上都是 AI 在背後默默運算,
幫忙提前做決定。
那麼這本書有什麼特別?
它不只是解釋 AI 的概念,
而是讓你「體驗」它如何學習。
🤖當 AI 開始能寫文章、作畫、甚至編寫程式,
它的影響已經超越了科技領域,
滲透到每個行業。
設計師、作家、音樂家、醫生,
甚至是咖啡店老闆,
都可能因 AI 而改變工作方式。
🤖書中最讓人驚喜的是,
作者運用豐富的 AI 研究與遊戲開發經驗,
讓這本書成為一場「遊戲式學習」的奇妙旅程。

舉個例子,
書中有一個很有趣的 AI 圖像辨識示範:
只用貓的局部特徵(耳朵、爪子、尾巴等),
AI 就能判斷這是一隻貓。
這正是 AI 的「模式識別」概念,
但作者用可愛的貓咪插圖來說明,
讓這個原本複雜的技術變得直觀又有趣。

還有一個關於「AI 推論邏輯」的例子:
紅色圓形代表「梅子乾」,
黃色圓形代表「檸檬」,
那 AI 看到「黃色又圓的東西」時,
會怎麼推理呢?
這些例子讓我們理解 AI 如何學習與推論,
而不只是被動的記憶數據。
有人擔心 AI 會取代人類,
但事實上,它更像是一個強大的工具,
幫助我們更快、更有效率的完成工作,
甚至激發我們的創意。
🤖但 AI 的厲害之處不只是這樣,
它不僅僅會學習你的習慣,
還能推理你的需求,
甚至有時候會給你意想不到的「小驚喜」。
比如,我常常發讀書心得文,
某天AI突然推了某本我可能會喜歡的書籍給我,
而我讀完之後竟然完全是我的菜。
這種「被了解」的感覺,讓人又驚又喜。
AI 彷彿成了隱形管家,
在還沒有開口的時候,
已經準備好所有可能讓自己滿意的選擇。
🤖AI 的「驚喜」能力可不只停留在日常生活,
它還能發揮創意,做一些令人嘖嘖稱奇的事。
比如說,AI 甚至可以自己取名字,
甚至幫自己設計 LOGO!這不是天方夜譚,
而是正在發生的現實。

🌰就像我前陣子試著讓 ChatGPT為自己命名,
結果它取了「小書栗(Shuli)」這樣的名字,
說這樣既親切又帶點靈氣,
還幫自己設計了一個 LOGO——
一顆抱著書的小栗子,帶著圓圓的笑臉,
就像是個愛學習又樂於分享知識的朋友。

這讓我驚喜無比啊,
原來 AI 不只是冷冰冰的數據機器,
它甚至可以有自己的「個性」。
🤖AI 不會搶走我們的未來,
但如果你對它一無所知,
未來可能就不再有你的位置。
你可以選擇忽視 AI,
把它當成遙遠的科技名詞;
也可以選擇理解它,
學會與它共存,甚至駕馭它,
讓它成為你的超能力。
🤖因為未來不是 AI 的,而是懂 AI 的人的。
那麼,問題來了——
當 AI 開始擁有自己的「個性」、「品牌」,
甚至有一天,它可能比你還懂自己時,
你準備好迎接這個新時代了嗎?
還是,你想交給 AI 來幫你決定呢?
《圖解10歲就懂的AI入門》
作者|森川幸人
譯者|周子琪
出版|采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