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英文,我的目標是考20分」

孩子:「英文,我的目標是考20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兩天是小學的期中考

英文是燁的弱項

上周某天聯絡簿才首次出現英文這一科的功課:

"背L1和L2的單字"

這才知道,原來段考也要考英文這一科啊

然後我們討論,他英文的目標是想考幾分?

燁想了一下,說:「2分. 」

啊…2分?? 我想說…我是有聽錯嗎?

我跟孩子核對:『2分?? 2分??』

(我還比了一下手勢 )

燁:「對,2分」

我:『哦…好哦,但是…為什麼是2分這麼奇怪的分數?』

燁:「因為我英文很不好啊…就…有分數就好」

我:『有分數就好啊…2分啊……不然…你也訂個20分吧?』 

燁想了一下:「嗯…好,那我目標是20分」

(也太好說服 )

然後我們討論要怎麼準備考試

燁說他還有好多功課,所以他一天只想背1個單字

『這樣你背不完考試範圍的所有單字哦』我提醒

燁:「沒關係」

好吧,反正孩子只想考20分…

噢不!是2分。

就這樣,上週的某天起

我陪燁每天只背1個英文單子

遇到真的超簡單的單字,我也會要求燁多背1個

隔天再背新的單字時,就要再復習之前曾背過的

今天晚上,我一共陪燁復習了15個單字

檢驗時,發現他背過的15個單字裡,

記得的是6個,9個都寫錯、或完全記不得了。

因為不知道考試的型式是什麼

我也不知道這樣的狀態,能考到20分嗎?

不過,2分的話...我想應該沒問題…… 吧(?)

我不主導他自己為英文訂定的學習目標、

我也不為他訂考試成績的目標

因為學習是孩子的課題。

我給自己的界線是:

陪孩子朝他自己設定的目標努力

陪他找到適合孩子的學習方法

我給自己的目標是:

為孩子建立對英文的學習信心

同時不讓英文傷害了孩子的自我價值

因為我不焦慮,陪燁學英文時,我的狀態不”緊”

然而,陪讀時卻依然不總是順利的,

面對英文,背單字前還有些基礎要打,

因此學習的過程,燁還是感到很多挫折

1年前陪讀英文時燁這樣的狀態其實我會好生氣

因此有一段時間是由宏爸來陪讀,

我則是盡量與燁的學習英文保持距離

終於現在陪燁讀英文時,我的狀態可以是鬆的

因為…想通了!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

八大智能裡,燁似乎在「語言智能」的部分稍弱

不只英文,國語也是

對燁來說,他總是說:「數學很簡單,國語很難」

在數理、邏輯這塊,則是燁比較擅長的。

於是功課變成:我得學習接納孩子原來的特質

他的語言學習,比起其他孩子

可能會相對緩慢和辛苦。

而身為媽媽的我,得陪他走一里路。

上週某一次,5個單字裡,燁只對了1個

我還可以跟他說:『不錯,記得1個了,很棒!』

當他9個寫對3個,我會吸一口氣(認真的 )

然後我刻意要自己:看見孩子的努力!

『有進步耶!今天記得3個了!很棒!』

這樣的語言從我口中說出來後

明顯燁的表情就放鬆了,也有了一瞇瞇笑容

看到燁沒有被「這題我不會」傷到

我也覺得自己很棒!

不...是超棒!

畢竟,

孩子「這個生命」本身,比起他的英文好不好

重要得多了。

最後,如果你問我,真的不擔心燁以後英文很差嗎?

坦白說,我當然也希望孩子英文程度好啊!

但是

比起急著在現階段就要孩子馬上學好英文

與其為了考到短期的好成績

而傷害了孩子的自我價值感、

或是損傷了我與孩子之間的親密和信任...

我想,以耐心陪伴學習、

建立燁對英文的熟悉度和信心、

並允許他用自己(緩慢的)速度學習外語...

這些過程

會是比這單一次段考的成績,更重要的事

同時,也是身為母親的我,願意、也做得到的事。

不論最後燁考2分或20分回來

『你都依然是我心愛的兒子。』

圖為這陣子孩子們每天下課都累到睡著的照片

覺得孩子們要完成這麼多功課真的很不容易啊

#高小露的家有小學生日常

#高佳均

後記

考試那天早上,出門前燁主動跑去問宏爸:

「爸比,你覺得我英文會考幾分?」

爸比:『你會幾題就寫幾題就好了!你剛開始學,慢慢學,沒關係。』

(媽媽心裡OS ,這回答給力!棒棒)

然後我在爸爸面前再問一次孩子,讓燁重新說一次他對自己的期待:

『燁,今天各科目標打算靠幾分啊?』

燁:「數學,100」

我:『唉唷,囂張哦!』

燁:「社會,100」

我:『好。那英文呢?』

燁:「英文...........30!」

(喔?自己提高目標了!)

印證了!生命不會自甘墮落的!

我們只需要給予孩子~

他需要的滋養與支持,足

媽媽:『好!考試加油!』


究竟孩子會考幾分?


事情後續又會如何發展呢?


嘿嘿…未完待續





avatar-img
高小露學堂的沙龍
40會員
270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高小露學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當孩子哭鬧、生氣、退縮、尖叫、崩潰 我們常常心想: 「現在要怎麼讓他停止?」 「我要怎麼讓他改正?」 當父母的心思在「處理問題」, 而不是靠近孩子的經驗 當我們想解決問題,我們的心是緊的、急的 眼裡就變得只看得見『結果』:孩子正在哭 而看不到孩子此刻的感受與需要。 然後我們會忙著處
很多人以為,生了孩子,自然而然就會是個好父母。 曾經我也是這樣以為的:愛孩子,不就夠了嗎? 有時候,他們也會說:「以前我們爸媽也沒學過,不是也把我們帶大了?」 是的,帶大了。 但你仔細看,真的沒有留下傷嗎? 真的懂得好好愛自己、接納自己嗎? 還是我們從小就學會了:討好、壓抑、害怕衝突
「孩子坐不住,是不是過動?」 「孩子害羞內向,是不是亞斯?」 「孩子愛生氣且哭很久,是不是情緒有問題?」 「孩子坐不住,是不是要吃藥?」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 大人也急著把孩子的行為歸類、貼標籤。 彷彿貼上標籤,有了解釋,就好像心安了。 「不是我的教養或教育
當孩子哭鬧、生氣、退縮、尖叫、崩潰 我們常常心想: 「現在要怎麼讓他停止?」 「我要怎麼讓他改正?」 當父母的心思在「處理問題」, 而不是靠近孩子的經驗 當我們想解決問題,我們的心是緊的、急的 眼裡就變得只看得見『結果』:孩子正在哭 而看不到孩子此刻的感受與需要。 然後我們會忙著處
很多人以為,生了孩子,自然而然就會是個好父母。 曾經我也是這樣以為的:愛孩子,不就夠了嗎? 有時候,他們也會說:「以前我們爸媽也沒學過,不是也把我們帶大了?」 是的,帶大了。 但你仔細看,真的沒有留下傷嗎? 真的懂得好好愛自己、接納自己嗎? 還是我們從小就學會了:討好、壓抑、害怕衝突
「孩子坐不住,是不是過動?」 「孩子害羞內向,是不是亞斯?」 「孩子愛生氣且哭很久,是不是情緒有問題?」 「孩子坐不住,是不是要吃藥?」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 大人也急著把孩子的行為歸類、貼標籤。 彷彿貼上標籤,有了解釋,就好像心安了。 「不是我的教養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