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藍歷史】美國製造蘇聯服役 - 摩爾曼斯克號輕巡洋艦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摩爾曼斯克號輕巡洋艦在紐約(原名密爾瓦基號),1943年

摩爾曼斯克號輕巡洋艦在紐約(原名密爾瓦基號),1943年


摩爾曼斯克號(SN Murmansk),原名密爾瓦基號(CL-5)是1920年代為美國海軍建造的奧馬哈級輕型巡洋艦。該艦早期職業生涯的大部分時間都分配給亞洲艦隊和戰列艦隊。1941年,她被分配到中立巡邏隊,直到1941年底在紐約進行改裝。1944年,她被暫時調往蘇聯海軍並以摩爾曼斯克號服役。該船於1949年被蘇聯歸還,並於12月被當作廢品出售,以下內容使用原艦名稱。


效能數據


排水量:7,690噸(標準);10,460噸(滿載)

:169.32米

:17米

吃水:4.34米

動力:90000匹

裝置:12 × 亞羅型鍋爐;4 × 西屋齒輪減速蒸汽渦輪機;4 x 推進器

航速:35節

航程:6500海浬/10節

編製:458(平時)人

武器:2 × 雙聯裝152mm主砲;6 × 單裝152mm主砲;6 × 76mm高射砲;3 x 雙聯裝40mm博福斯機砲;12 x 單裝20mm厄利孔機砲;2 × 三聯裝533mm魚雷發射器;2 x 布雷裝置

裝甲:水線: 3 in (76mm);甲板: 1 1⁄2 in (38mm);指揮塔: 1 1⁄2 in;隔艙 1 1⁄2-3 in

艦載機:2 × 水上飛機

其它:2 x 彈射器;1 x SC對空雷達;1 x SG水面雷達;2 x Mk.3火控雷達


密爾瓦基號右立面圖和照片

密爾瓦基號右立面圖和照片


描述

密爾瓦基號的水線長550英尺(170m) ,總長555英尺6英寸(169.3m),橫梁長55英尺4英寸(16.9m),平均吃水為13英尺6英寸(4.1m)。她的標準排水量在滿載時為7,050長噸(7,163噸)和9,150長噸(9,297噸)。她的船員包括29名軍官和429名士兵。該船配備了強大的迴聲測深儀。 該船由四台西屋齒輪蒸汽渦輪機提供動力,每台驅動一根螺旋槳軸,使用12台亞羅鍋爐產生的蒸汽。引擎的額定額定功率為90,000指示馬力(67,000kW),設計最高速度為35節(65公里/小時;40英里/小時)。在深度負載時,她攜帶1,852長噸(1,882 噸)燃油,以10節(19公里/小時;12英里/小時)的速度航行6,500海裡(12,000公里;7,500英里)。 密爾瓦基號安裝了十幾門53口徑6英吋(152毫米)火砲;四個砲塔分佈在兩個雙砲塔中,八個分佈在前後的分層砲台中。她的輔助武器最初由兩門單裝50口徑3英寸(76 毫米)防空(AA) 炮組成,但在建造過程中增加了一倍至四門砲。密爾瓦基號最初建造時可攜帶224枚水雷,但在她職業生涯的早期,這些水雷被拆除,以便為船員住宿騰出更多空間。該艦在水面上攜帶兩個三聯魚雷發射管和兩個雙聯魚雷發射管,用於21英寸(533毫米)魚雷。三重支架安裝在飛機彈射器尾部的上層甲板上,雙支架安裝在較低的一層甲板上,被船體側面的艙口覆蓋,這些較低的底座非常潮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之前被拆除,開口也被電鍍了。戰前的另一個改變是將3吋(76毫米)火砲增加到四門,全部安裝在艦艉部。


特拉華州留易斯附近的摩爾曼斯克,攝於1949年3月8日

特拉華州留易斯附近的摩爾曼斯克,攝於1949年3月8日


該艦缺少全長水線裝甲帶,鍋爐、引擎艙和舵機的側面均受到3英吋(76 毫米)厚的裝甲保護。機艙末端的橫向艙壁前部厚1.5英吋(38毫米),後部厚3英吋。機艙和舵機上方的甲板厚度為1.5英吋。砲塔僅能抵禦槍口爆炸,指揮塔有1.5英吋的裝甲。密爾瓦基號攜帶兩架水上飛機,存放在兩個彈射器上。最初這些可能是沃特VE-9,但該船從1935年開始搭載柯蒂斯SOC海鷗,並在1940年之後換成沃特OS2U翠鳥

戰時變化

1940年後,船尾下方的6吋火砲被拆除,砲台也被更換。到1942年初,該艦的防空武器增加了兩座四聯裝1.1英寸火砲,但在戰爭後期被兩座博福斯40毫米火砲所取代。大約在同一時間,密爾瓦基號收到了八門歐瑞康20毫米機砲。


碧藍航線 摩爾曼斯克

碧藍航線 摩爾曼斯克


服役歷史

兩次世界大戰期間

密爾瓦基號是第三艘以威斯康辛州密爾瓦基市命名的船舶,於1917年8月27日簽署,該船於12月13日由托德幹船塢和建築公司在華盛頓州塔科馬造船廠安放龍骨。​​​​​​​​​​​​科學大會期間訪問了澳洲悉尼,密爾瓦基號利用她的新測深設備在途中測量了太平洋海底。北太平洋的密爾沃基海山就是以1929年密爾沃基號進行的一組水深測量命名。 1926年2月1日,在「第六次艦隊問題演習」期間,她在古巴關塔那摩灣與姊妹艦底特律號相撞,但兩艘船都沒有受到嚴重損壞。密爾瓦基號戈夫號驅逐艦為10月摧毀松島的猛烈颶風的受害者提供援助。1928年,她被分配到亞洲艦隊第2巡洋艦分隊。三年後,在第十四次艦隊問題演習中,密爾瓦基號薩拉託加號航空母艦的戰鬥機發現,並被假扮敵方的一些巡洋艦「扮演擊沉」。1933年,該艦被編入戰列艦隊第3巡洋艦師。1937年12月班乃事件後,密爾瓦基號於1938年1月至4月巡航穿越西太平洋。


碧藍航線 摩爾曼斯克

碧藍航線 摩爾曼斯克


1939年2月14日,密爾瓦基號在伊斯帕尼奧拉島和波多黎各以北航行時,發現了大西洋最深處。該地點深度為28,680英尺(8,740公尺),現在被稱為「密爾瓦基深淵」。到1941年1月,該艦已返回第2巡洋艦分隊,該分隊現隸屬於加勒比巡邏隊,由海軍少將喬納斯·H·英格拉姆 (Jonas H. Ingram)指揮,是戰後成立的中立巡邏隊的一部分。巡洋艦第2分隊於4月奉命在特立尼達、佛得角群島和巴西東部凸起之間的大西洋巡邏,儘管密爾瓦基號無法立即投入使用。該船由薩默斯號朱埃特號驅逐艦護航,於5月開始首次巡邏,並於6月1日訪問巴西累西腓港口,然後返回波多黎各聖胡安,在今年餘下的大部分時間裡,這些巡邏活動都以同樣的方式繼續進行。


第二次世界大戰

南大西洋 12月7日,日本襲擊珍珠港時,由福雷斯特·B·羅亞爾上尉指揮的密爾瓦基號正在布魯克林海軍造船廠進行檢修。12月31日,這艘船護送一支船隊從紐約前往加勒比海,然後護送八艘部隊運輸船從巴拿馬運河前往社會群島。她回國後重新加入南大西洋巡邏隊,並在接下來的兩年裡在巴西和非洲海岸之間巡邏。5月19日,她收到了巴西貨船 SS Commandante Lyra的求救訊號,該船在巴西海岸附近被義大利潛艇 Barbarigo魚雷擊中。密爾瓦基號發現這艘貨輪被遺棄、燃燒並向港口傾斜,她從救生艇上救出了25名倖存者,其中包括船長。在她的姊妹艦奧馬哈號和驅逐艦麥克杜格爾號的增援下,火勢得到了控制,貨物被拋棄以減輕船體重量,然後拖往巴西福塔雷薩。不久之後,5月20日晚,恩佐·格羅西誤認為她是一艘馬裡蘭型或加利福尼亞型戰艦,於是指揮的巴巴里戈號用兩枚魚雷襲擊了她,但沒有擊中,甚至沒有擊中目標。然而,格羅西聲稱擊沉了目標,並晉升為Capitano di Fregata(指揮官),並獲得金質軍事英勇勳章和鐵十字勳章。隨後的1949年和1962年兩次委員會最終取消了晉升和勳章。


碧藍航線 摩爾曼斯克 同人創作

碧藍航線 摩爾曼斯克 同人創作


奧利弗·M·里德少將於10月接任第2巡洋艦師的指揮,並在密爾瓦基號上升起了他的旗幟。11月21日,密爾瓦基號、她的姊妹艦辛辛那提號和驅逐艦薩默斯號攔截了德國封鎖突破者安妮莉絲·埃斯伯格號。當薩默斯號至接近4英里(3.5海裡;6.4公里)時,這艘德國船自沉以防止被俘獲。密爾瓦基號救出了62名船員。1943年5月2日,當該船在累西腓維修時,其船員幫助撲滅了SS Livingston Roe油輪的火災。密爾瓦基號奧馬哈號於5月31日在巴西海岸附近相撞,但損害程度尚不清楚。該船於1944年2月8日駛往布魯克林海軍造船廠,準備暫時轉移到蘇聯,以代替義大利投降後分配的無法交付的義大利船隻。3月8日,她護送一支船隊前往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隨後在3月29日開始前往摩爾曼斯克的航行中,成為JW 58護航船隊的一部分。


蘇聯服役

4月20日,該艦被租借給摩爾曼斯克的蘇聯北方艦隊。她被命名為「摩爾曼斯克號」在蘇聯海軍服役,並在戰爭剩餘時間裡在北冰洋執行護航和巡邏任務。之後,她成為一艘訓練艦並參加了1948年的艦隊演習。1949年3月16日,摩爾曼斯克號被調回美國。她是蘇聯歸還的15艘美國軍艦中的第一艘。她於1949年3月18日進入費城海軍造船廠,並於12月10日出售給特拉華州威爾明頓的美國拆船公司進行拆解。

碧藍航線 摩爾曼斯克 同人創作

碧藍航線 摩爾曼斯克 同人創作



(部分內容參考於網路資訊)















avatar-img
5.2K會員
720內容數
熱愛創作,喜歡閱讀,更愛奇奇怪怪的事物,收藏著來自各地的新奇物件,穿梭在各遊戲、小說、動漫、LARP領域,這裡提供我的生活發現、各類趣聞、資訊知識分享、歡迎各路冒險者一起交流,又或是可以一起旅行,將這個世界的新奇之處帶給大家。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蘇維埃聯盟號(SN Sovetsky Soyuz,俄語: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 – 蘇聯)於1938年7月15日在造船廠正式奠基。位於列寧格勒的189號工廠開工,儘管有證據表明,其施工實際上是在1939年1月船台完工後開始的。
「波爾塔瓦」號戰艦(俄語:Полтава)是俄羅斯帝國海軍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建造的甘古特級戰艦第二艘。甘古特級是俄羅斯第一型無畏艦。艦名來源於1709年在俄國戰勝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的波塔瓦戰役。本艦於1914年至1915年冬季完工,但直到1915年夏才投入使用。
火力號(SN Ognevoy,俄文:Огневой),原名危險號(俄文:Опасный),1939年11月20日在尼古拉耶夫的第200廠開建,1941年5月改名為火力,艦體舾裝工作在二戰期間轉移至波季後完成,1945年3月22日服役,1956年2月17日退役,被改造成目標艦。
亞德級航空母艦包括兩艘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海軍計劃改造成輔助航空母艦的客輪。這兩艘船於1935年分別命名為波茨坦號和格奈森瑙號,由德國航運公司北德意志-勞埃德在和平時期營運。二戰爆發後,這些船隻被德國海軍徵用作運輸工具,並於1942年5月制定針對這兩艘船的航空母艦改裝計劃。
凶猛號 - SN Svirepy(俄語: Свирепый,字面意思是猛烈)是1930年代末為蘇聯海軍建造的18艘前哨級驅逐艦(Storozhevoy-class,Сторожевой )(正式名稱為7U項目)之一。儘管凶猛號最初是作為 Project 7 格涅夫尼級驅逐艦建造的。
易北號航空母艦(KMS Elbe),名字來自流經捷克、德國的易北河。由德國航運公司北德意志-勞埃德的郵輪波茨坦號計畫改造而來。由於種種技術問題拖曳了1942年11月25日才開始改造,到1943年2月2日工程停止時,只拆除上層客艙設施。改裝計畫終止後,波茨坦號在哥騰哈芬被改造成一艘軍營船。
蘇維埃聯盟號(SN Sovetsky Soyuz,俄語: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 – 蘇聯)於1938年7月15日在造船廠正式奠基。位於列寧格勒的189號工廠開工,儘管有證據表明,其施工實際上是在1939年1月船台完工後開始的。
「波爾塔瓦」號戰艦(俄語:Полтава)是俄羅斯帝國海軍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建造的甘古特級戰艦第二艘。甘古特級是俄羅斯第一型無畏艦。艦名來源於1709年在俄國戰勝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的波塔瓦戰役。本艦於1914年至1915年冬季完工,但直到1915年夏才投入使用。
火力號(SN Ognevoy,俄文:Огневой),原名危險號(俄文:Опасный),1939年11月20日在尼古拉耶夫的第200廠開建,1941年5月改名為火力,艦體舾裝工作在二戰期間轉移至波季後完成,1945年3月22日服役,1956年2月17日退役,被改造成目標艦。
亞德級航空母艦包括兩艘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海軍計劃改造成輔助航空母艦的客輪。這兩艘船於1935年分別命名為波茨坦號和格奈森瑙號,由德國航運公司北德意志-勞埃德在和平時期營運。二戰爆發後,這些船隻被德國海軍徵用作運輸工具,並於1942年5月制定針對這兩艘船的航空母艦改裝計劃。
凶猛號 - SN Svirepy(俄語: Свирепый,字面意思是猛烈)是1930年代末為蘇聯海軍建造的18艘前哨級驅逐艦(Storozhevoy-class,Сторожевой )(正式名稱為7U項目)之一。儘管凶猛號最初是作為 Project 7 格涅夫尼級驅逐艦建造的。
易北號航空母艦(KMS Elbe),名字來自流經捷克、德國的易北河。由德國航運公司北德意志-勞埃德的郵輪波茨坦號計畫改造而來。由於種種技術問題拖曳了1942年11月25日才開始改造,到1943年2月2日工程停止時,只拆除上層客艙設施。改裝計畫終止後,波茨坦號在哥騰哈芬被改造成一艘軍營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聖地牙哥號輕巡洋艦(英文:CL53 San Diego),是美國海軍亞特蘭大級輕型巡洋艦的3號艦,聖地牙哥號及其姊妹艦聖胡安號都由伯利恆昆西昆船廠負責建造,由於1936年倫敦海軍條約的限制,美國海軍自1936年10月開工建造聖路易斯號後,直到1940年4月沒有開建一艘巡洋艦,這個時期長達40個月。
Thumbnail
1930年代中期,安薩爾多義大利公司設計了一個重型巡洋艦項目,該計劃提供給蘇聯,在20世紀上半葉,義大利造船公司為其他有需求的國家設計計畫是很普遍的做法,而蘇聯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就開始籌備組建蘇維埃聯盟級戰艦。
Thumbnail
海圻號巡洋艦是清政府在甲午戰爭後的艦隊重建計畫中向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購置的防護巡洋艦(又稱穹甲快船),1896年下水,1898年服役,1937年9月25日為阻止日軍溯長江西進自沉長江江陰航道阻塞線上,1960年打撈出水後拆毀。
Thumbnail
波特蘭級是繼《華盛頓海軍條約》之後由美國海軍建造的第三型重巡洋艦。第一批「條約巡洋艦」是於1926年下訂的兩艘彭薩科拉級,其強調武器和速度,而犧牲了防護。緊隨其後的是下訂於1927年的六艘北安普頓級,其裝甲較前型更厚實,並首先使用了三座三聯裝炮塔的配置,這成為了之後美國海軍重巡洋艦的標準配置。
Thumbnail
休士頓號重巡洋艦(英語:USS Huston,舷號CL/CA-30),是美國海軍的重巡洋艦,北安普頓級重巡洋艦的5號艦。休士頓號是美國海軍第二艘以德克薩斯州的休斯頓市命名的軍艦。從1931年2月24日起,擔任美國亞洲艦隊的旗艦。
Thumbnail
1928年9月10日在華盛頓州布雷默頓梅爾島海軍船廠開工,1930年9月1日下水,1931年3月9日完工,編號CL29,1931年7月1日改編號CA29。1943年1月30日下午,在倫內爾島海戰中被日軍航空兵投放的魚雷擊沉於南緯11度25分,東經160度56分水域,1943年2月22日註銷艦籍。
Thumbnail
哈爾濱號輕巡洋艦(PLAN Harbin)的歷史原型是1940-1941年間,由蘇聯內務人民委員部下屬的OKB-196設計局設計了小型輕巡洋艦之一,即「MK項目」(МК,Малый Крейсер的縮寫,即小型巡洋艦),其中哈爾濱對應的方案代號為MK-6。
Thumbnail
格里德利級驅逐艦是二次大戰時期美國海軍的1500噸級驅逐艦,共製造4艘。她們的輪機系統大幅改進,外觀上改成單管煙囪,並裝設更多魚雷發射管。4艘均存活到戰後並迅速除役解體,本級設計時,美國海軍對驅逐艦的戰術思想仍重視魚雷戰,艦體設計基於馬漢級。
Thumbnail
馬漢級驅逐艦(英文:Mahan class Destroyers ),是美國建造的一系列重魚雷武裝的驅逐艦。「馬漢」級除裝有強壯的魚雷武備外,與當時英國的A—I級相似,在該級參加二戰的艦隻有較大改進,並拆除後桅。
Thumbnail
1937到1938年間提出的一款大型遠洋驅逐艦設計方案,配備3座雙聯裝150mm主砲,一座88mm雙聯裝高射砲和2座五聯裝533mm魚雷發射管,舷側裝備輕型裝甲,滿載排水量接近5000噸。本級配備了極具特色的動力系統:同時搭載巡航用柴油機和高壓蒸汽渦輪機,和萊比錫號和紐倫堡號輕型巡洋艦類似。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聖地牙哥號輕巡洋艦(英文:CL53 San Diego),是美國海軍亞特蘭大級輕型巡洋艦的3號艦,聖地牙哥號及其姊妹艦聖胡安號都由伯利恆昆西昆船廠負責建造,由於1936年倫敦海軍條約的限制,美國海軍自1936年10月開工建造聖路易斯號後,直到1940年4月沒有開建一艘巡洋艦,這個時期長達40個月。
Thumbnail
1930年代中期,安薩爾多義大利公司設計了一個重型巡洋艦項目,該計劃提供給蘇聯,在20世紀上半葉,義大利造船公司為其他有需求的國家設計計畫是很普遍的做法,而蘇聯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就開始籌備組建蘇維埃聯盟級戰艦。
Thumbnail
海圻號巡洋艦是清政府在甲午戰爭後的艦隊重建計畫中向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購置的防護巡洋艦(又稱穹甲快船),1896年下水,1898年服役,1937年9月25日為阻止日軍溯長江西進自沉長江江陰航道阻塞線上,1960年打撈出水後拆毀。
Thumbnail
波特蘭級是繼《華盛頓海軍條約》之後由美國海軍建造的第三型重巡洋艦。第一批「條約巡洋艦」是於1926年下訂的兩艘彭薩科拉級,其強調武器和速度,而犧牲了防護。緊隨其後的是下訂於1927年的六艘北安普頓級,其裝甲較前型更厚實,並首先使用了三座三聯裝炮塔的配置,這成為了之後美國海軍重巡洋艦的標準配置。
Thumbnail
休士頓號重巡洋艦(英語:USS Huston,舷號CL/CA-30),是美國海軍的重巡洋艦,北安普頓級重巡洋艦的5號艦。休士頓號是美國海軍第二艘以德克薩斯州的休斯頓市命名的軍艦。從1931年2月24日起,擔任美國亞洲艦隊的旗艦。
Thumbnail
1928年9月10日在華盛頓州布雷默頓梅爾島海軍船廠開工,1930年9月1日下水,1931年3月9日完工,編號CL29,1931年7月1日改編號CA29。1943年1月30日下午,在倫內爾島海戰中被日軍航空兵投放的魚雷擊沉於南緯11度25分,東經160度56分水域,1943年2月22日註銷艦籍。
Thumbnail
哈爾濱號輕巡洋艦(PLAN Harbin)的歷史原型是1940-1941年間,由蘇聯內務人民委員部下屬的OKB-196設計局設計了小型輕巡洋艦之一,即「MK項目」(МК,Малый Крейсер的縮寫,即小型巡洋艦),其中哈爾濱對應的方案代號為MK-6。
Thumbnail
格里德利級驅逐艦是二次大戰時期美國海軍的1500噸級驅逐艦,共製造4艘。她們的輪機系統大幅改進,外觀上改成單管煙囪,並裝設更多魚雷發射管。4艘均存活到戰後並迅速除役解體,本級設計時,美國海軍對驅逐艦的戰術思想仍重視魚雷戰,艦體設計基於馬漢級。
Thumbnail
馬漢級驅逐艦(英文:Mahan class Destroyers ),是美國建造的一系列重魚雷武裝的驅逐艦。「馬漢」級除裝有強壯的魚雷武備外,與當時英國的A—I級相似,在該級參加二戰的艦隻有較大改進,並拆除後桅。
Thumbnail
1937到1938年間提出的一款大型遠洋驅逐艦設計方案,配備3座雙聯裝150mm主砲,一座88mm雙聯裝高射砲和2座五聯裝533mm魚雷發射管,舷側裝備輕型裝甲,滿載排水量接近5000噸。本級配備了極具特色的動力系統:同時搭載巡航用柴油機和高壓蒸汽渦輪機,和萊比錫號和紐倫堡號輕型巡洋艦類似。